方列丰 不抗争不逆反

时间:2022-08-16 10:29:25

方列丰是广东人,普通话却讲得很好,几乎听不出南方口音,可能是在北京呆了10年的缘故。

从中专到央美

方列丰从小在普宁长大,父母做肥料生意,家里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方列丰说,他们家那边宗族观念很强烈,父母对孩子—尤其是儿子的要求,就是念完高中,能识字会算数,然后接班家里的生意。所以到了高一,因为父母在学习成绩上没有要求了,他的成绩差得一塌糊涂。

那个时候,方列丰的梦想是成为足球明星,画画是次于足球的爱好,偶尔上上学校的兴趣班,从没想过做什么艺术家。

但是由于家里的强烈反对,方列丰只能打消踢球的念头,但是他也不想以后留在家里子承父业,那样对他太过束缚。正好北京工艺美术学校2000年在汕头办了分校,由于文化课成绩不好,也只有画画算是个爱好,退而求其次,方列丰就从高中退学去了那里。

学校主要是教一些比如装潢、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等实用美术,大部分学生的出路就是就业。和其他同学相比,他显得有点“不着调”,除了一些设计基础课,对大部分课程没兴趣,反而天天就对着石膏像画画,偶尔有模特可画就特别高兴,相较后来的中央美术学院教育的绘画传统而言,那时的方列丰接受的绘画基础训练不正规也不系统,老师给的知识很有限,基本靠自己琢磨。他说,那时,美术学院对他来说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他只是单纯地想把画画好,只要是在画画,就不虚度光阴。两年之后,学校办不下去了,阴差阳错,方列丰就来到了北京工艺美校的北京本部。

来了北京以后,方列丰的眼界一下打开了,他开始听人谈论中央美院、中戏、北影等等这些名字。碰巧那时学校来了一个姓霍的老师,他看了方列丰的画,就鼓励他去考央美。中专3年级的时候,方列丰去试了一次,但是文化课分数不够就没有考上。到了2004年,毕业之前,方列丰考了第二次,这次无论是专业课还是文化课成绩都不错。就这样,他进入了中国美术的最高学府的造型专业,也是他们那一级唯一一个,而他的同学,大部分在毕业之后就直接找了份工作。

不抗争不逆反

在美院的第一年,学生不分专业都在基础部上课,到了第二年,方列丰面临选系的抉择,那一年,央美创办了第一届实验艺术系,吕胜中担任系主任。方列丰说,那时他对当代艺术、实验艺术这些都没有概念,只是由于中专4年的绘画经历,油画、雕塑这些传统的系对他己经没有吸引力了,考虑了一阵,方列丰成为了央美实验艺术系第一届的学生,那一届一个班总共14个人。

和别的系不一样,实验艺术系上课主要就是讨论的方式,学生提出方案,但多半会被老师否定,所以创作出的作品很少,方列丰一度感到焦虑。吕胜中对方列丰交的第一次作业《我的门》印象深刻,他评价说:“强调自我的存在价值是一个现当代社会人格建设的时尚术语,在青春勃发却又得不到舒展的年轻人那里往往演绎为抗争与逆反。而方列丰既不抗争也不逆反,只义无反顾、不动声色地描画着自己理想的轮廓,试图以自我身型作为规范,让人们顺从—你不从这里经过,你就罢休。”

大学期间,方列丰活动的范围几乎就是学校,读书、创作,在校园呆的时间长了,对北京艺术圈也没有太多的了解,也不知道游戏规则是什么。他身边的同学很多都是这样,在美院的环境中呆长了,没有考虑跟整个社会的艺术环境怎么去融合,也没觉得一定要签给什么画廊,就觉得自己做出不错的作品就很牛了。不像现在的很多学生,接触到很多信息,有很强的社会意识。

和方列丰交谈,你会发现他是一个挺理想挺简单的人,当他跨出每一步后,没有想过下一步要往哪里迈,他就是在不断地在理想和现实中找到一个契合的时机,一切都是顺其自然。没有明确的目的,也没有清晰的规划。

“我当时对整个社会环境都不太理解,那种心态怎么形容呢?就是不信任,所以就想到给自己保持一个很纯粹的一个领地。”

而立之年

可能方列丰唯一比较确定的是,就是毕业之后还是留在北京生活。他在北京租了一间工作室,毕业后的第一年有段时间还去云南,为一个实验电影做了类似电影美术的工作。

没有画廊,也没有作品卖出,为了维持生计,他开始给考美院的艺术生教课,对他来说生存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到现在,这份工作都是他的主要收入来源,靠这个来支持他的创作。这种方式,可能很多美院出来的人都有经历过。

有了经济来源之后,方列丰还是希望多创作一些作品,能够办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毕业后的一年,他和同班的另外3个同学组了一个小组,叫“青年实验小组”,简称YCEA,这是一个自发的组织,大家凭着相同的理想聚到一起,平时各自创作,每年以小组的名义办一次展览。

依旧没有商业因素,所有的事情都是小组成员自己操办,自己策展、找场地、印画册、和媒体联系,费用大家凑。到了今年,成员也由最初的4人扩大到了8人,都是从央美毕业的学生,第4次展览也将在9月份举行。在这个小组里,大家沿着一个大的方向发展,有行事规则,但是没有鲜明的旗帜,每个人的创作都有独立的风格,对成员来说,这是一个理想化的氛围,也没有受到所谓的主流的市场的影响,但是方列丰也承认,这几年小组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生活的压力。

方列丰所做的实验艺术,现在在市场上还没有得到太多的认可,和他他一同毕业的同学有些毕业之后继续去读研、有些全职教考前班,有些和他的状态差不多,也是一边糊口一边创作。

他说他依然对圈里的那种商业化合作模式很排斥,现在只是尽量每年拿出新的东西来,不会去考虑作品是不是迎合市场。

在方列丰身上,你感觉不到太强烈的个性,他的作品也比较温和。他的生活也很简单,就是教课、创作,没事的时候在家听音乐看书,偶尔踢踢球,属于比较宅的那种。身边的朋友大部分是美院的同学,要不然就是中专阶段认识的的朋友,另外就是社会上志趣相投的朋友。对于艺术圈,方列丰说,他是后来才明白可以通过交朋友来办成一些事,但是他在社交上他是一个被动的人,没有刻意往哪个艺术圈里钻,就是参加一些艺术家的展览,偶尔应酬一下。

最近,方列丰有了新的计划,他考上了宋冬的研究生,9月份他要重新回到央美,这离他毕业已经5年了。

他说,读研的一个直接目的就是缓解北漂的压力,代课的生活也消耗掉太多时间,也会慢慢消磨创作状态。很多人问他,将来是不是打算留校当老师,他说自己也不知道,先做好自己的事,其它随缘。继续读研,可以给了他一个缓冲的时间,有一个有质量的地方可供他沉淀、积累,可以在一个安定的环境下读书创作,可以肯定的是,3年之后,他会比现在更稳定一些。

今年,方列丰已经30了,而立之年,方列丰还谈不上成家立业。但是父母已经着急了,希望他有份“稳定的工作”,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总是催他早点结婚生子,他说,还不急,还是先回学校读书再说。

上一篇:赵要 得很有想法 下一篇:黎薇 面具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