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家的货币创造权

时间:2022-04-08 05:24:22

论国家的货币创造权

摘 要:国家享有货币发行权,但未明确享有货币创造权。国家货币创造权是指国家享有设计、生产货币的权力,即国家可以运用权力创造一个新币种、新币式或增加货币的数量。国家货币创造权包括货币设计权和生产权。国家可在技术成熟与制度保障的情况下创造国家电子货币体系。

关键词:货币创造权;内涵; 电子货币;国家

中图分类号:F8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4-0050-02

货币是国内法的建构,是一国行使最高权力之一 ――铸币权的产物。国际常设法院认为,一国有权规制自己的货币已是一个公认的原则。货币如同关税、国内税和允许外国人入境一样,在本质上属于国内管辖之事项。国内法确认国家在货币领域的这一权力,有一个不为其他国家反对的、行使这一权力的国际权利。国家对其货币享有。

一、国家货币创造权的提出

国家享有货币已为公认,但对货币的内容却理解不一。如张庆麟教授认为,国家货币包括“发行独立的国家货币,确立本国的货币制度,确定本国货币同外国货币的关系,独立制定本国的货币政策等几个方面”;韩龙教授认为,“从一个国家货币的构成来看,其主要包含以下三项专有性的权力:发行货币的权力、决定和改变币值的权力,调整一国货币或任何其他货币在其境内使用的权力”;杨松教授认为,“在货币事务中,每个国家在其国内有发行和管理本国货币的最高权力,在国际上有独立执行其对外的货币政策,平等参与处理国际货币金融事务的权利。这就是国家在货币领域内的体现,即国家货币的基本概念”;刘少军教授及其学生王一轲认为,“货币的创设权、发行权和规制权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拥有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它具有独立的发行自己的货币的权力,以及它发行的货币能得到国际法的承认”;国外学者一般认为,国家享有铸造、发行、定值等权力。

综上,虽然对国家货币的内容理解不一,但都认为国家享有货币发行权。不言而喻,国家对货币发行前的货币设计与生产也享有权力,只是是否明确提出而已。国家对货币发行前的货币设计、生产享有权力已经为学者所注意到。①笔者认为,有必要将货币发行前的货币设计与生产权作为一项单独的权力提出,理由是其他货币权力不能涵盖货币设计与生产权,如,创设权更多是指创造性地设计货币的权力,但不能包含增加货币数量权力的内容;铸币权包括了生产货币的权力却不能包括设计货币的权力;货币发行是“货币由发行银行发行库支付给商业银行业务库,从而投放市场,进入流通领域之过程”,货币设计与生产是货币发行的前提,因此,货币发行权不具有货币设计与货币生产的权力内涵。

笔者认为,国家享有货币设计与生产的权力可使用货币创造权术语来概括,因为货币创造②意指一个新币种或新币式的诞生,或者货币数量的增加,也即是国家创造了货币的种类或货币的数量。所谓的国家货币创造权是指国家享有设计、生产货币的权力,即国家可以运用权力使创造一个新币种、新币式或增加货币的数量。虽然自有国家以来,国家就享有设计与铸造货币的权力,但并没有明确提出国家货币创造权这一概念。明确提出国家享有货币创造权的意义在于:首先,创造货币是最高权力的特征,可以运用这一最高权力实现货币重量与衡量尺度的统一,国家理应明确享有货币创造权;其次,明确提出国家享有货币创造权可以为电子时代电子货币的设计与生产提供权力基础,为金融全球化下的共同行使国家货币创造权创造国际货币提供权力来源。IMF的特别提款权(SDR)就是一种有限的国际储备货币,是成员国共同行使国家货币创造权的结果。

二、国家货币创造权的内涵

货币设计权是国家货币创造权的一部分。货币设计首先意味着国家有权选择货币价值或符号的载体,如,金、银等贵金属,也可选用铜、铁等贱金属或金属合金,还可选择其他商品如,石材、海贝、纸张等材质制作货币,可称为币种创造。其次,国家有权创造货币的外形与样式、决定主币与辅币的不同形态。再次,国家有权决定载体上的图像、文字、货币单位与名称等内容,有权决定防伪标识。后两者可称为币式创造。中国的南北朝时期,“货币的币材广泛,金属与谷帛并行”,金属与谷帛就被用来作为货币价值的载体。主币与辅币材质可能不同:主币使用纸钞,而辅币用铜镍或其合金制造。秦代的货币外形为圆形方孔。元代时期的元钞,“体形较大,为长方形,上有蒙汉文,版别很多,书法文字各异。各钞所用币材,先后不一。初期中统钞以棉质纸印造,边缘饰以绣金绸;后改用桑皮纸印制。”1250年,苏格兰的当权者亚历山大三世发行的第一批铸币,采用镂空的长十字设计,使用国王的侧面头像图案,北面刻有星星或星形图形,背面刻有钱商或铸币厂的名字。

货币生产权是国家货币创造权的重要内容。货币生产在金属货币时代被称为铸造货币,因为金属币的制作需经过冶金锻炼的过程。货币生产在纸币时代被称为印刷或印制货币,一般由国家指定的印刷厂印制纸币。货币生产权在古时就为国家享有,其重要性就已为国家所意识:铸币权(the coinage prerogative)在古代的波斯国就已经被国家严密专控,视为国家的特权。生产和控制货币权是一国独立和享有的清晰标志;博丹认为,铸币权是的最重要、最根本的组成部分之一。国家的货币生产权可由国家直接行使,也可授予私人制造,只要在国家的控制范围即可。

三、电子时代的国家货币创造权

货币经历了由商品货币向信用货币的转变。当今世界各国的货币为国家信用发行的纸币。电子时代的到来为货币载体由纸质转变为电子数据提供了可能,这种载体的转变将极大地节约货币创造的成本。“如果说由实物货币向信用货币的深化体现了货币由价值载体向价值符号的运动,那么电子货币的发展则不仅超越了货币的物质概念,而且超越了货币的符号概念,新的电子支付方法使货币超越其物质和符号形式。”但是,“人们所说的各种各样的‘电子货币’,实际上大部分是资金支付的电子化,而非真有电子货币的使用。”只有“数字现金型电子货币则是一种全新的货币形态。数字现金采用了全新的信用方式,且在形态上从有形的纸质变成无形的信息数字,但又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表现出来。”

迄今,没有任何国家以国家的名义发行数字现金型电子货币。数字现金型电子货币现今只是依靠发行者的个人信用,在发达国家内的小范围发行与使用。数字现金型电子货币仍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克服,同时相应的法律制度还需设立。国家可以行使货币创造权,在技术成熟与制度保障的情况下创造国家的电子货币体系。新的国家电子货币体系将有自己独立的名称与计价单位,极大地降低了货币创造与发行的成本。

参考文献:

[1]F.A.Mann. The Legal Aspect of Money[M].Clarendon Press,1992:461.

[2]Serbian and Brazilian Loan case: Publications of the Court ,Series A,Nos.20-1,44.

[3]the Foreign Claims Settlement Commiss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Re Boyle,Annual Report of the Commission for 1968:81.

[4]张庆麟.欧元法律问题研究[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46-47.

[5]韩龙.国家货币的构成与限制问题[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5):3.

[6]杨松.国际法与国际货币新秩序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85.

[7]刘少军,王一轲.货币财产(权)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80.

[8]生柳荣.货币基本法[M].香港:香港商业出版社,1993:34.

[9]H.Varnum.Money and its laws[M].GreenwoodPress,1877:43-44.

[10]千家驹,郭彦岗.中国货币演变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47.

[11]生柳荣.货币基本法[M].香港:香港商业出版社,1993:34.

[12][英]约翰・F.乔恩.货币史[M].李广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6-17.

[13]R.A.Mundell.Monetary Unions and the Problem of Sovereignty[J].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Science,January,2002:122-133..

[14]Jean Bodin,The Six Books of a Commonweale[M].1606,Impensis G.Bishop,176-177.

[15]刘颖.货币发展形态的法律分析[J].中国法学,2002,(1):86-88.

[16]F.A.Mann.The Legal Aspect of Money[M].Clarendon Press,1992.R.A.Mundell.Monetary Unions and the Problem of Sovereignty[J].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January,2002:122.

[17]周光友.电子货币、货币创造与货币政策有效性[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9):61.

[18]孙国峰.信用货币制度下的货币创造和银行运行[J].经济研究,2001,(2):29.

[19]杨力.试论商业银行适应性的货币创造[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6,(8):84.

[20]生柳荣.货币基本法[M].香港商业出版社,1993:50.

[21]周小川.改革国际货币体系 创造超储备货币[EB/OL].,2010-05-10.

[22]牟新焱.一种全新的区域货币合作形式初探――类似SDR的货币创造?[J].改革与战略,2009,(11):86-88.

上一篇:试论中国政府会计 下一篇:开放条件下中国金融安全理论与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