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目标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4-08 10:36:13

浅谈目标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随着时代的前进、教学体制的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的改变与教学策略的革新,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数学教学中就应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就是我近年来尝试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就是将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分解为揭示学习目标――探究解疑――反馈矫正――评价目标四个教学环节,根据这些环节组织实施教学。运用目标教学法能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一个统一明确的要求。使学生学有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学习讨论中获取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激励学生为完成学习目标而努力学习。

【关键词】自主学习 目标教学 模式

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学习的主体-----学生自身的智力活动的内化,这是任何其它因素都无法替代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因而,教师作为教学x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首先应该体现在能否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促使学生的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均能获得正常的健康的和谐发展。运用目标教学法,以“教学目标”为航线,以教学评价为动力,利用反馈、调节等手段,把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我在实践“目标教学”实验过程中,体现以生为本,注重了教学的主体性、交互性,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和操作、思考、讨论、质疑等途径,从而获得知识,启迪思维,开拓智力,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目标教学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解决学生身边的一些现实际问题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展示了现代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可以说,目标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目标,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其基本特点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确立以理论为实践服务的指导思想,注重知识的实用性,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期待心理,倡导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性,并以此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其基本环节有:揭示学习目标――探究解疑――反馈矫正――评价目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目标教学法时,要坚持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教学同步,以能力训练为手段,通过学练结合,检测理论学习的效果,及时矫正错误,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一、揭示学习目标阶段

提出学习目标是要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引导学生动脑筋、想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是课前教师将学习目标板书在黑板,上课一开始老师组织学生熟悉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感知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以便围绕目标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目标主要是“知识技能”方面的内容。陈述要力求简明扼要,层次清晰,具体明确,一目了然,在广度和尝试上与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保持一致,既不降低,也不拔高。让学生明确自学探究内容、方法、时间、要求(既自学后如何检测)等等。学习有了具体的范围和要求,而且有了规定的时间限制。让学生感到自学好像考试前的准备,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时有了一定的压力,适当增加学习的紧张程度,提高自学的效率。

二、探究解疑阶段

1、自主学习探究

“自学探究”是指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进行积极的阅读思想或动手操作,尝试通过独立与合作方式理解课本知识,并内化到自身的知识结构。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能动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老师在巡视时便于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以便增强接下来的“师生讨论置疑”的针对性,不致重复学生自己已经学会的内容。教师在学生自学探究的过程中要进行一定的督查,及时表扬和鼓励那些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同时重点难中等生和后进生提供指导和帮助。

2、交流解疑

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式的学习、合作学习、合作研讨。此阶段是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共同发挥的重要环节,决定着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在这个阶段中,学生根据课件显示的习题、核对答案、自我检测学习效果,或重复学习,查漏补缺,根据课本内容讨论易混易错的问题,从而不断地发现和修正错误,最后回顾整节内容,弄清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形成知识系统。此时有不懂的问题,可以直接请教老师或同桌同学,具体环节是:①学生汇报、讨论、纠正自学结果。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准确掌握学生自学情况,在学生自学结束后,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让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达到兵教兵的目的。②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学生自学之后,即进入解疑的环节。 在此阶段,教师对讲解内容已胸有成竹,有的放矢,或讲教材重点、难点,或讲知识的空白点,或梳理教材的思维体系,归纳知识结构,或让见解新异的同学谈自己的观点、方法。在同学们自学的基础上,教师要用恰当、准确、肯定的语言,一语道破,掷地有声,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有种“柳暗花明”、“妙不可言”的感觉。

三、反馈矫正阶段

检测达标效果。精心恰当地选择好检查的问题或练习题。在师生讨论解疑之后,出示问题或练习题,或直接让学生拿出课本或练习册,组织学生解答或练习,确保每个学生都认真演练。采取让中学差生尤其是学困生进行口答或到黑板上板演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操作,其他学生在下面完成。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在知识点或知识应用上存在的问题,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倾向性疑难问题。教师要解放思想,真正让学困生做演示操作,千万不搞形式主义,叫尖子生演练,表面上正确率高实质上掩盖矛盾,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学困生回答问题或板演时,要求其他同学在下面一起演练,或让他们聆听别人回答问题,随时准备纠正错误,或布置他们多做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等。教师要进行巡视,搜集座位上的同学有哪些错误,并及时分类,哪些属于新知方面的,这是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哪些属于旧知遗忘或粗心大意的,这是次要矛盾。把倾向性的错误说出来或在黑板上板书出来,供师生订正点拨,以保证全班同学基本上都达到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四、应用评价阶段

这是该模式的检验提高环节。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和学习目标。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内作业或完成达标测试,其目的有二:一是检测和巩固本节课的所学知识和技能,二是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内作业的内容是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作业的形式是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不提供任何形式的指导,学生之间也不允许进行讨论。这对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做到课内作业的“堂堂清”、“日日清”,都是极为有利的。对于教师来说,教师可以针对通过学生课内作业反馈回来的信息,了解哪些学生已经达到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哪些学生课后还需要单独让老师或学习小组长进行辅导,并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处理。教师布置的课内作业或达标测试题要典型、适度和适量,做到数量与质量的统一,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

以上四个阶段不是一成不变的,视内容而定。在这四个阶段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学生在一上课就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围绕学习目标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是学生欢迎这种目标教学模式的主要原因。

运用目标教学法时,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设定目标不宜过大。应确定包含较少内容的目标单元,并将相近功能的目标单元进行分类,使目标清晰明了。第二,目标要求不宜过高,教学目标要有层次性,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愉快成长。第三,反馈间隔不易过长。根据学生的遗忘规律,应采取及时反馈和阶段反馈相结合的方法,反馈方式多样化,矫正也要及时,以避免出现两极分化。

上一篇:探究性学习新模式初探 下一篇: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