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收入倍增的包容性增长标准与实现路径

时间:2022-04-08 08:48:17

居民收入倍增的包容性增长标准与实现路径

【摘要】十报告明确提出:到二0二0年,要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目标。然而事实证明,居民收入倍增关键在于质,应是全面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倍增,仅仅追求量的倍增必然带来严重后果。

【关键词】十 居民收入 包容性增长

一、引言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总量有了大幅提升,但长期以来的经济运行方式,导致了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经济发展的成果只被少数人分享。目前我国的经济社会运行中,存在很多与包容性的发展理念相悖的问题。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01年的2.68:1扩大到2011年的3.13:1。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失衡,中、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较大,东部地区因其先天的基础和后天的优势,在经济发展的速度上更快于中西部地区,导致了我国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格局及各地区居民收入的较大差异。

二、居民收入包容性增长的定性标准

1.居民收入倍增是全民收入的倍增。由于群体之间在资源禀赋、发展环境上的差异导致了收入上的高低不同。高收入群体凭借自身已有的优势实现数倍增长是很容易达到的目标,而更多不具备优势的低收入群体想达到倍增的目标面临更大困难。若实行收入倍增的计划,只能带来更大的收入分配不公,加重社会的两极分化,产生更多社会问题,严重威胁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2.居民收入倍增是收入差距合理的倍增

(1)城乡内部及城乡之间收入差距适当。城镇相对于农村在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就业条件、生活质量等方面都存在很大优越性,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城乡差距过大造成的两极分化,不仅会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出现,影响社会安定团结;而且不利于居民消费力的扩大,进而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转型。

(2)行业间、地区间及企业内部收入差距适当。对于行业之间,金融类、IT类及科研类收入与农业部门收入存在较大差距。地区间劳动的报酬不同,一方面会使高工资地区人口密集,增加基础设施、住房等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造成中西部地区的高素质人才匮乏,经济增长更加滞后,加大了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和收入差距,形成发展的恶性循环。

3.居民收入倍增是依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科技创新的倍增的倍增。我国的低成本劳动力吸引了大量发达国家的知名品牌来内地投资建厂,对外出口迅速增长,带动了劳动力就业的增加和国内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国的产品结构仍以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即使是高新技术产品,也存在关键技术在国外或为外商所掌握,生产一直位于世界产业链的低端,获取的利润也只是极低的加工费用,大部分的研发和销售利润都被外商获得。

4.居民收入倍增是实际购买力的倍增。收入倍增的目标让老百姓欢欣鼓舞,但将收入的数量与生活质量挂钩,我们将会发现收入倍增实际上会成为一种负增长。CPI指数的居高不下,会让居民在收入增长的同时,面临实际购买力下降的问题。尤其是目前房价的居高不下、教育医疗支出逐年上升,让居民在收入增加的同时承受了越来越大的生活压力。这样的倍增不能让居民的生活有质的提高,是毫无意义的倍增。而从名义收入上来看,实现收入倍增的目标并不困难。

三、居民收入包容性增长的定量标准

1.居民收入占GDP或国民收入的比例。用y代表GDP的增长速度,为因变量;用x1代表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为自变量,x2为生活成本指数(根据各年支出数据标准化得到),主要包括教育、医疗、住房支出及CPI。根据各年的生活成本变化,设2001年生活成本指数为1.00。设计量模型为y=ax1+bx2+c,用我国不同年份2001-2011年及国外一些国家2011年的数据来得出关系式。a值越大,说明此时的x1对y的影响越大,即x1的值越合适。

我们先对我国2001-2011每三年数据为一组进行拟合,建立2001-2003年的模型1,2003-2005年的模型2,2005-2007年的模型3,2007-2009年的模型4,2009-2011年的模型5。

回归结果如下所示:

模型1:y=0.802432x1+9.87147651 x2-39.75310,a=0.802432.

模型2:y=0.423729x1+15.72881 x2-28.21949,a=0.423729.

模型3:y=2.000000x1 -9.800000x2 +114.0600,a=2.000000.(2005-2007)

模型4:y=2.411765x1 -59.200000x2-0.307059,a=2.411765.(2007-2009)

模型5:y=0.072993x1 +24.3117x2-26.68102,a=0.072293.(2009-2011).

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居民收入占比较少的时候,a值较小,甚至抑制经济的发展;越往50靠近,a值变大,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增强。

再对其他几个国家的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得:y=0.247757x1 +21.83829x2- 19.80393.

这几个国家的居民收入占比都在50以上,表现出了对经济增长的明显带动作用。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得出居民收入占GDP的区间要至少接近或在50以上。

2.居民收入的有效差距 (城乡、地区、行业)

(1)城乡间的有效差距。据资料显示,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城乡人均收入的差距在2.4倍左右,1985年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使农民的收入大幅增加,这时城乡人均收入差距缩小至1.76,而到了1995年收入差距又扩大到2.47,2000年到2011年收入差距一直增大,到2010年扩大到3.33。利用我国和国外的数据进行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来确定城乡之间的合理差距。建立模型y=a(1/x1 )+bx2 +c,其中y为GDP的增长率,是因变量;x1为城乡收入差距,x2为生活成本指数,是自变量。首先对我国的数据进行回归,得到结果为:

y=-583.9416(1/x1 )-35.26521x2 +259.8397,x1 的系数为负,说明较大的城乡差距不利于甚至抑制经济的增长。

再对国外的数据进行模型分析:

y=12.88920x1 +7.97x2 -10.89975,x1的系数为正,说明此时的收入差距对经济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国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努力形成以工带农,以城促乡的协调发展模式,努力使城乡收入的差距降到1.0左右的水平。这样不仅能激发农村消费的潜力,形成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进而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减少社会问题的发生。

3.名义收入与实际收入的比例。在居民的消费支出中,住房、医疗、教育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并且每年都在递增。据统计,我国近几年的房屋销售价格以12.5左右的比例涨幅,人均医疗和教育费用支出也在以每年13的速度增加。 因此,我们的收入增长要消除物价等因素的干扰,年均的CPI为3.2。把影响居民生活水平的主要因素加总:房价增长率+医疗费用增长率+教育支出增长率+CPI=40.6。即,若实现2020年居民实际收入倍增,名义收入与实际收入的的比例至少要为1.406。

4.居民收入与就业率的比例。根据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一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两个百分点。奥肯定律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y -y'/y'=-a(u-u')

其中y为实际产出,y'为潜在产出,u为实际失业率,u'为自然失业率(各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计算得出),a为大于零的参数。

用r代表居民收入增长率,w代表就业增长率,失业率+就业率=1,用u=1-w来表示,r'=10.0,u'=4.15,a=2,由关系可得,(r-r')/r'=-2{(1-w)-(1-w')},根据公式可得:需要w≥0,即4.15-w≤4.15,(r-10)/0.1≥-8.3%,r -10%≥-0.83%,即r≥10.83%,居民收入增长率至少要高于10.83%。

四、实现收入倍增的包容性增长解决途径

1.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针对中国城乡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地位收益,要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需要大力发展大中城市,通过城乡地理上的一体化达到经济上的一体化,带动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有效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升农村土地的使用价值和市场价值,促进农村人口观念和素质的改变。

2.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化实现产业升级。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第三产业的就业数量以及质量;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增加企业效益;合理调整产业布局,形成以东部沿海地区为发展核心,通过产业转移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对无污染及轻污染的企业给予相应的补贴和政策倾斜,而对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加大惩处力度,以此来促使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及创新,提高投入产出比,增加企业盈余。

3.逐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目前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力度较弱。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应起主导作用。中国日趋完善的社会保障以基本生活水平为主,强调社会保障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只有最底层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贫困人口比例才会在贫困标准提高时下降,进而不断提高我国居民收入的包容性水平。

参考文献:

[1]梅伟霞.从“排斥”到“包容”中国经济增长之路探析[J].宏

观经济研究.2011,(3).

[2]江建平,张云天.实现江苏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之重点[J].

现代经济探讨.2012,(1).

[3]国家统计局.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K].北京:中国统计出

版社,2012,(3).

[4]欧阳煌.居民收入与国民收入协调增长的国际经验及我国

的现状[J].经济研究参考.2012,(25).

[5]课题组.促进形成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机制[J].宏观经济

研究.2009,(5).

[6]欧阳煌.居民收入与国民经济协调增长实现机制构建-以

湖南为例[J].财政研究.2012,(11).

上一篇:浅谈供给侧改革的对策建议 下一篇: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举措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