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念的创新与乡村银行的运作模式变迁研究

时间:2022-04-07 10:49:03

金融理念的创新与乡村银行的运作模式变迁研究

【摘要】金融理念的创新应该从・尤努斯开始说起,这位孟加拉国的教授创立了为农村阶层提供金融服务的全新的金融理念,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乡村银行得以产生和建立,目前乡村银行已经得到了普遍的接受和欢迎,其组织与机制也得到了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金融理念的创新与乡村银行的运作模式变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金融理念 创新 乡村银行 运作模式

乡村银行主要是指在农村地区以穷人为对象开展一种无抵押、无担保的小额信贷,以改善穷人经济与社会地位为主要目标的一种微型金融机构。乡村银行的概念产生于孟加拉国・尤努斯教授通过实践创立的一种理念。

一、金融理念创新分析

・尤努斯创立的新的金融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首先,不应该单纯的将贷款看成是一种生意,同时它也是一种人权,人类有通过利用信贷权利摆脱贫困的需求。一个人他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都有权利被别人相信,所有人都应该成为金融服务的受益人;其次,每个人都拥有自雇的潜力,・尤努斯认为所有人都有生存能力,穷人也是一样。穷人也有消除贫困的能力,也有改变生活的能力,他们或许只是因为缺少初始资金才会变得贫穷;第三,与富人相比,穷人要更加喜用,・尤努斯提出穷人值得信赖的相关假设,假设穷人不按时偿还贷款,那么他们就会失去唯一摆脱贫穷的机会,从而重新陷入贫困的覆辙。这种新的金融理念的创立目的在于通过贷款帮助穷人树立自信与自尊,很可能会引发银行业本质的一场新革命。

二、乡村银行运作模式的产生和发展

(一)乡村银行在国外运行模式的变迁

1.乡村银行在孟加拉国的运作模式变迁。在尤努斯金融新理念的支配下,格莱珉银行(世界上第一家乡村银行)在1976年在孟加拉诞生。乡村银行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银行本身的组织结构和贷款人本身的组织结构,其中前者主要分成4级,总行、分行、支行、营业所,在乡村银行中实现总裁、经济负责制和垂直领导,各个级别银行之间分工协作;后者主要分为3级,中心、小组、会员。乡村银行的基层组织是中心,所有社会活动和信贷业务都是在中心会议上进行的。1986年之后,格莱珉银行开始走上多元化经营的道路,如果有新项目开始启动则以格莱珉专项资金的方式运行,项目盈利之后将会被剥离成为独立的公司,同时项目贷款者入股并持有相应股权,剩余股份将会出售给公众。与此同时,格莱珉银行还成立了证券管理公司,在证券管理公司中,贷款者出售股票将会很方便,股票变得和贷款一样灵活。

2.乡村银行在玻利维亚的运作模式变迁。玻利维亚的乡村银行以“阳光银行”为代表,在1992年“阳光银行”被批准为商业银行。“行动国际”在与PRODEM之间的协议上应经在经营上达到了自给自足的7个分支机构和4个地区被转交给了“阳光银行”。在2005年,“行动国际”加入到一家已经购买了“阳光银行”47%股份的投资财团中。玻利维亚阳光银行在运作模式上具有以下特征:单纯重视银行业务的开展,并不提供除银行业务以外的其它社会。其贷款小组共有3~7人,在发放贷款时贷款利率为47.5~50.5%,在贷款之前还会支付大约为2.5%的租金,如果客户业绩良好的话,利率还可以稍低一些,年利率约为45%。银行可以同高利率贷款实现财务自立,不需要对政府补贴形成依赖就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同时,还贷款的方式也比较灵活,借款者可以以周为单位进行偿还,也可以以月为单位进行偿还。贷款期限非常灵活,时间在1个月到1年不等。每次借款的数额都不大,额度平均超过1510美元。

(二)我国乡村银行对国外运作模式的借鉴

拉丁美洲的乡村银行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创建的,是一种半正规的会员制机构,一般情况下由10~90个会员组成,客户组织结构表现为单个小组的形式,目标群体主要是贫困妇女。因为双重担保和核心贫困户参与等原因,村银行内部还包括5~7人的连带小组。在我国,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较大,乡村银行的发展相对缓慢,对其发展的研究资料也不多,所以针对乡村银行发展的运作模式,仍处于初步的探索中。

同样的道理,我国的乡村银行主要提供的基本服务有3种,一种是提供小额的自我就业贷款,通过这一部分贷款使自己的生意得到开办或者扩大;第二种是提供积累储蓄和储蓄激励的方法;第三种是建立起为客户提供互帮互助同时鼓励自立的系统,该系统以社区为基础。

因为这种银行的规模很小,为了防止因为存款和贷款会受到当地经济制约,我国的乡村银行可以充分借鉴国外的先进模式,和其他乡村银行以及大型银行联盟,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银行之间相互联系的机制,使社区和金融机构之间连接起来,这对于村银行的流动性是非常有利的,从而有效的避免规模受限制和单一机构风险高等风险。乡村银行的运作水平,是直接关系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因此,在结合现有的经济政策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乡村银行的运作业务,也能够有效的促进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于我国城镇一体化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战略意义。

图1 我国乡村银行特点

三、乡村银行运作模式的演进分析

对于农村金融服务来说,乡村银行可以为其提供新的活力,是解决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竞争不充分、覆盖率低等问题一种创新的途径。乡村银行运作模式的演进,不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也是我国政府关注农业发展的策略之一。因此,针对乡村银行运作模式的研究,成为促进乡村银行发展的基本战略手段。

通过对以上几种不同乡村银行运行机制的探讨以及自身运行的实际效果来看,银行并不是单纯为富人开的,也可以为穷人提供相应的服务,并且可以通过对穷人的服务而达到获利的目的,换言之,银行也可以通过低利率帮助穷人而获利。大量研究表明,高利率带框的需求是十分旺盛的,高利率可以得到比较高的利润,同时这也是乡村银行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原因。利率市场化可以使乡村银行得到生存与发展,为乡村银行的发展提供连续性的资金供给,同时克服对外部资金的依赖,真正实现资本增值,在此基础上吸引更多的信贷资金,真正实现财务上的自立,促进乡村银行的持续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乡村银行理念一经创立就完全颠覆了传统商业银行的信贷哲学,在传统银行基础上建立起一种全新的调动穷人民主观念、关注贫困阶层的金融理念。本文主要探讨了基于金融理念的乡村银行运作模式的变迁,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王朝弟.我国商业银行资金运作模式变迁的机理和规范路径[J].金融监管研究.2013.(4).

[2]高彦彬.农村“草根银行”运作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J].南方农村.2010.(2).

[3]高彦彬.农村“草根银行”运作模式的国际比较[J].商业研究.2010.(8).

[4]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调查统计处课题组,张萍.“经济机制理论”视角下的农村金融服务可持续性研究[J].西南金融.2011.(8).

上一篇:关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维C之王”猕猴桃,营养丰富效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