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零售业务的影响

时间:2022-09-26 09:15:01

浅析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零售业务的影响

【摘要】互联网金融已成为时下金融业内热词,并且在我国发展迅速,对我国整个金融产业尤其是银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将从银行业零售业务角度出发,先介绍互联网金融的基本内容,进而简述现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我国传统银行业零售板块业务的影响,并针对发展情况和具体现状提出了几点启示。

当前,我国金融创新业务蓬勃发展,P2P、P2C各类型网贷、余额宝各类宝宝类产品、网上银行、云金融等新兴业务的受众度越来越广,由此逐步开启我国金融探索的新模式――互联网金融,它在国内的迅速发展将大众带入数据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甚至对生活方式改变产生了影响。互联网金融因其快捷支付、操作方便等优势,与传统金融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使金融业内展开激烈竞争,同时也对传统的金融模式的发展造成了影响。以下将从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及功能进行阐述,以便我们能通过现象挖掘互联网金融的本质: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银行业 零售业务 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的特征

(一)技术需求水平高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交易双方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直接的沟通和交易,它若要达到规模经济,释放出互联网的成本优势,必修要建立在大数据与云服务的基础之上。交易过程其中涉及到的在线支付全程电子化、数据收集、分析和处理等,都需要强大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作为支撑。

(二)受众较多的普惠金融,易实现规模经济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无传统中介、无垄断利润、无交易成本,交易双方能够在时空几乎不受限制的前提下及时满足自身交易需求,能够让更多人参与其中。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和促进民间金融的阳光化、规范化,更可被用来提高金融包容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三)资源配置去中介化

第三方支付组织崛起,加速了金融脱媒的进程,使资金供给绕开商业银行体系,直接输送给需求方和融资者,贷款、股票、债券等的发行和交易以及券款支付直接在网上进行,市场有效性提高,去中介化明显,这无疑是对传统金融业的巨大挑战。

二、互联网金融的功能

互联网金融的产生与存在,一方面是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大量创新技术、设备涌现的结果,另一方面一定也有传统金融存在的短板或无法触及的角落,给了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空间,下面从4个方面重点阐述下互联网金融相较于传统金融的作用功能:

(一)资源配置和平台功能

当前互联网金融企业着眼于个人和小企业客户,借助掌握的庞大数据以及强大的数据处理技术,以更低的成本迅速发现客户,了解其消费行为和信用等级,极大的促成小微金融交易的发生。在这个由互联网创建的平台上,资金需求和供给双方可以自由、灵活、便捷的交易,彼此能够便利的掌握各方资料、更及时准确的获得收益防范风险,从而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二)支付功能的创新

当前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不断发展壮大,极大便利交易双方的交易进程,微信支付、微信红包、支付宝声波支付等等支付业务的创新,促进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商业银行、传统支付平台的地位。

(三)信息搜集和处理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人们利用“云计算”原理,可以将不对称、金字塔型的信息扁平化,实现数据的标准化、结构化,提高数据使用效率。

(四)价格发现功能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资金的需求和供给双方都直接在平台上彼此选择,共同商议交易价格,实现了完全的交易自由化和市场化。随着参与度的提升和交易额的进一步增加,金融机构能够利用这一交易机制判断市场利率走势,找寻符合市场的价格,从而更加精确制定自由市场下的借贷利率和价格基础,为日后实现真正的利率市场化积累经验。

三、对银行业零售业务的影响

一直以来,“零售业务批发做”被喻为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一条金科玉律。所谓的“零售业务批发做”指的就是,因零售业务所具有的客户群体、营销方式等方面的特性,要求在业务拓展当中注重业务自身的批量复制性,只有实现批发做才能够实现规模效益。恰巧互联网金融更多的客户群体与传统银行业零售业所瞄准的群体有很大的交集,互联网金融凭借着它的优势快速的发展起来。对传统银行的零售业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一)以投资理财类业务对存款、中间业务收入产生了影响

由于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已经拥有客户和账户资源,互联网金融打造全能银行就顺理成章了。2013年互联网金融标志性产品余额宝的诞生,开始了以“客户体验”优势对银行存款的大分流。凭借迎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便捷的服务,不到一年时间6000亿元银行存搬家到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再加上第三方支付市场(5.37万亿)、P2P网贷(超过600亿元)、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的分流,银行存款和业务手续费大量流失。互联网金融已经在银行体系外形成了一个“影子银行”体系。银行的存款、业务的流失,给银行本来面临的经济下行和利率市场化加速的多重经营压力雪上加霜。

(二)对银行零售业务基础客户群的影响

零售业务的基础是客户。传统银行业过去赖以发展及生存的基础是拥有海量的基础客户群体,但是这样的优势正由于互联网平台客服服务边际成本极低,且各类互联网金融企业始终把服务大众客户和小微企业客户作为主要客户,。余额宝人均保有量仅为5030元的事实也证明了互联网金融服务大众客户,甚至“潘靠突А钡囊滴穸ㄎ弧4罅康拇笾诳突向互联网金融分流,仅支付宝客户数已经达到3亿,而且2014年每月增长数约1500万。

(三)对客户营销模式的影响

过去传统银行依靠其分布广泛的银行网点,以此为阵地,等客上门,发展客户,销售产品。而互网金融凭借其一贯的包装、推广能力,充分了解客户需求,已客户的体验为出发点,迅速的开拓了市场。倒逼着传统银行业转变传统的业务发展模式。

四、互联网金融模式对银行业零售业务的启示

(一)要真正重视客户体验

产品与服务要从客户需求出发,银行要放下身段,理解新一代客户网络化生存所形成的思维和行为特点,以及从网络特点衍生到线上线下金融服务的便捷、平等、自主、“好玩”等需求,以使银行零售业务的产品和服务适应时代趋势、适应社会和舆论环境、适应市场规律,银行利润增速下降,利率市场化加速的情况下,大众客户成为提供利润增量的新蓝海。

(二)要有大数据的理念和技术

大型银行同样有海量的客户信息和客户交易记录,但由于内部组织架构条块分割,这些分散在不同业务系统、产品和市场营销中,数据应用还只是在简单报表分析层面。所以银行业务必须要有企业级层面的大数据理念、架构和战略。打破数据信息割裂,整合客户准确完整全面的单一视图,构建大数据仓库,建立数据挖掘分析模型和系统,对客户、账户和交易行为(包括基本信息、信用情况、投资消费偏好、风险偏好等)等大数据进行有效的关联分析,形成立体化的客户行为图像,将分析的结果应用于银行零售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包括流程、功能、结构、用户界面等全方位整体设计。

(三)加快零售业务转型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与互联网金融相比,银行零售业务的优势是专业队伍和综合性的产品。当下火热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只是也只能限于标准化、简单化产品,仅能满足特定客群的一般理财需求,互联网金融难以做到与客户一对一、面对面的信息交流,也不存在客户经理、产品销售经理的岗位设置,这直接导致互联网金融只能停留自助式购买的初级阶段,而难以深入到金融服务、理财顾问领域,这给零售银行业务的发展以巨大的空间。零售银行业务的本质更强调差异性,针对不同人群、不同需求提供差别化的金融服务。因此,银行零售业务要迅速改变高度依赖存、贷业务的原有经营重心。一方面更加重视市场细分,重视之前被忽视大众客户群体的金融需求,将简单、标准的产品和服务放到线上去销售,并依托线下网点和专业人员做好智力支持和信息反馈,加速线上线下相互融合。另一方面,要重视客户经理、理财顾问等专业理财队伍建设,将对高端客户的零售业务重心从产品销售向包括财富管理和风险控制在内的综合理财服务转变,挖掘客户个性化、定制化需求,为客户提供涵盖风险承受能力、财务现状、资产配置和理财目标等多方面的需求调研和分析,设计涵盖教育、结婚、养老、购房、人身健康保障等多方面的财富主题规划,最终使银行成为零售客户一揽子、全方位、一站式的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的提供商。

(四)网点从服务功能角度转型为专业化的金融服务中心

银行网点必须加快升级为以客户为中心的专业金融服务中心,提供单纯互联网金融所无法实现的专业化、私密性的复杂金融服务,形成新的网点核心竞争力。为此一是网点经营范围要更加综合多样化,除一般零售业务外,要涵盖对公对私的理财、贷款、外汇和财富规划等一揽子专业化金融解决方案;二是网点人员队伍要专业化。对于现有高柜、低柜的柜员等操作型人员,除了保留必要的之外,要强化培训提升,获得专业资质,向产品销售经理、客户经理和营销主管等专业营销人员转型,提升网点专业服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金麟.《互联网改变金融》.东方证券投资报告.2013年9月.

[2]谢平.《互联网金融报告2014》.2014年4月.

[3]黄春铃.《国有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新金融》.2014年6月.

[4]辛魁武,刘继昌.《国内外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状况的比较分析》.《中国商贸》.2014年2月.

作者简介:蔡郑华(1989-),男,福建政和人,现任职于交通银行漳州分行零售业务部,研究方向: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理论与实践。

上一篇:电子商务网站结构优化与推广策略讨论 下一篇:关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