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FDI:中国与印度的比较

时间:2022-04-07 10:23:12

利用FDI:中国与印度的比较

2005年12月,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AT Kearney)最新的年度全球投资者信心调查显示:中国是对外国直接投资(FDI)最具吸引力的国家,印度在该排名榜上列第二位。而在2002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对FDI最具吸引力国家的时候,印度才排在第十五位。近年来,中印两国在经济发展上都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速度,两国的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FDI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但仔细分析后可以发现两国利用fdi的特点不尽相同,也可以说是各有千秋。本文主要针对中印两国FDI流入量、利用FDI的政策、结构以及吸收FDI能力等方面的特点进行比较,期望通过研究借鉴印度利用FDI发展的经验,为我国政府和企业引进FDI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中印FDI的流入数量比较

1.中印两国FDI流入量比较

我国自1993年以来,吸收外国直接投资一直居发展中国家之首。除1998、1999年受国际局势影响外,外国直接投资一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相比之下,印度并没有出现快速的增长。印度的FDI在1997年之前,增长速度趋于缓慢。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印度的FDI略有减少,直到2000年才开始出现复苏迹象(具体数据见表1)。可以这样说,从总量上讲,印度与我国相比不具有可比性。我国利用FDI的总量占到发展中国家利用FDI总量的30%左右,但值得注意的是,与1994、1995年相比,我国利用FDI总量占世界以及发展中国家的比重均有所下降。这一方面说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意识到了FDI对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并注重FDI的引进工作,另一方面也是近年来我国在引资上强调效益不盲目追求数量的结果。

2.中印两国计算FDI的方法比较

2002年,国际金融公司(IFC)就曾经指出印度储备银行(RBI)计算FDI的方法与国际惯例不同。印度对FDI的定义范围比国际惯例的范围要狭窄,如:跨国公司利润的再投资、设备进口等等在印度都不计算在FDI范围之内。最近几年中,从几家跨国公司看,他们一直使用它们的利润再投资于印度项目,而这些并没有被计算在印度FDI之内。比如,花旗银行在印度有超过4亿美元的再投资没有计算在FDI报告内。同样,菲亚特公司3亿美元、百事可乐13亿美元都没有计算在内。印度《经济时报》报道,印度政府有关部门采用国际通行的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财务统计标准重新核定其利用外资规模,发现低估的统计数字达81%。与印度不同的是中国一直遵照IMF/OECD计算FDI的标准,因此中国的FDI的范围比印度要宽泛,包括了IMF定义的全部因素。从可查的2000年的中印两国利用FDI的数据进行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出两国计算FDI时所采用的不同方法。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印度即使是根据国际规则修正了FDI的统计数据,与中国相比FDI流入量仍然不高,占发展中国家FDI总流入量的比例也就在2-3%左右。

中印利用FDI结构比较

1.FDI来源地比较。从我国的主要投资国的分布情况来看,我国30%以上的投资都来自于香港(见表2)。作为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吸收FDI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弥补国内资金的不足,更重要的是需要吸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拥有先进技术、管理经验较多的美国、欧盟等国在我国的FDI总量中所占比重并不高,因此这种资金源和技术源相脱离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水平的提高。比较而言印度自1991年8月开始鼓励FDI流入,虽然在总量上无法与中国进行比较,但从FDI来源国的分布上却优于我国。根据表3的数据,2004年美国在印度FDI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达到了17.82%,欧洲国家的比重达到了18.83%。

2.中印FDI投资产业结构比较。中国在吸收FDI时,充分发挥了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力成本低的优势,在制造业方面吸引了大量的FDI(见表4),2004年制造业吸收FDI的金额占我国吸收FDI总额的70.95%。大量FDI涌入制造业,为我国制造业产品的技术改进、扩大出口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制造品生产在全球市场份额自1985年以来一直保持5%以上的增长速度,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最大的高技术产品出口国家。从表5可以看出,印度的FDI主要集中于服务业、软件业等技术上具有复杂性的资本密集型产品,而简单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如纺织、食品加工等方面的投资并不多。印度软件业大量外资的涌入,促进了该行业的迅猛发展。2002年印度计算机软件和相关服务出口额已从1990年的114亿美元猛增到8510亿美元,增长了74倍,在全球软件开发市场中,印度占有17%的份额,成为名副其实的软件大国。通过分析两国吸收的FDI的组成成份,可以发现我国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制造业,而印度的优势则体现在服务业特别是软件业。

中印吸收FDI能力分析

中印两国均是发展中国家,如何从引进的FDI中吸取技术外溢效应,转变为自身发展动力从而促进本国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对两国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目标能否达成取决于很多客观条件,如人力资本、基础设施状况、法制建设等等。以下针对中印两国这些方面的因素进行比较。

1. 中印两国人力资源比较。

中印两国相比,从国民素质的总体情况来看,中国高于印度。2001年15岁以上人口的识字率中国为88.37%,而印度仅为65.38%;大学生入学率中国为12.7%,印度为11.4%;2003年人文发展指数中国为0.755,印度为0.602。但与印度相比,中国在以下方面不具有优势:

第一,我国软件行业的人才供应与印度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我国软件人才缺口较大,据最新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每年至少存在20万软件人才缺口,并且这个缺口还在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加。比较而言,印度全国有320所大学460多家科研机构32家工程学院和1600家私人培训学院、大学都着力培养软件工程师,每年培养出6.8万名计算机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这些毕业生的质量可与美国名牌大学媲美。印度软件从业人员约110万,此外,在海外工作的印度软件工程师达10万人,使印度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软件人才国,为印度软件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才储备。第二,印度的人力成本目前低于中国。中印两国吸引FDI的重要因素之一仍是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但根据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美世咨询2005年11月中旬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所调查的中国42种职位中,中国的95%的基本工资成本要高于印度(见表6)。第三,人口老龄化。印度目前有近11亿人口,其中大部分又都是青少年、儿童,人口年龄结构很年轻,应该说数量如此众多的劳动力(或准劳动力)资源,是印度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以2003年数据为例,印度65岁以上老人的总数为5400万人,占其总人口比重为5.07%;而中国65岁以上老人的总数为9401万人,占其总人口比重为7.27%,这都说明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比印度严重。第四,印度劳动生产率高于中国。印度的经济增长能够达到奋起直追的速度,要归功于印度自身对资金的高效配置。就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而言,1980-1994年中国高出印度853美元/人,而1995-1999年中国却低于印度233美元/人。

2.中印两国基础设施比较。

东道国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FDI的流向。从表7所列举出的可量化的主要基础设施指标来看,印度除了公路总长超过中国以外,其他均落后于中国。但是印度的公路质量不高,并没有国际意义上的高速公路。总体而言,印度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与中国有些距离,这也从某个角度解释了中国目前比印度在FDI方面更具吸引力的原因。

3.中印法制建设比较。

为了吸引FDI,两国对法制建设都很重视。相比而言印度的法律制度主要采用的还是英国的体系,因此更容易得到西方国家的认同。为了在软件行业吸引更多的投资,印度日益加强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措施。印度的知识产权保护以立法作保障,司法、行政和民间三方积极互动,紧密配合,构建起了独特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这不仅鼓励了跨国公司前来进行尖端领域的研发投资,同时也刺激了印度国内企业积极开发软件产业。印度软件用户的版权意识开始增强,软件盗版率下降,2001年印度盗版软件使用率为59%,远远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90%以上的盗版率,而接近西欧国家的水平,而在1996年为80%。这说明印度的软件市场已经开始走向正常发展,这刺激了软件企业的积极性,也扭转了发达国家对印度软件产业的不良印象,促进了软件的出口。

结论及建议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印度目前在吸收FDI总量上等宏观指标上不可与我国同日而语,但在一些微观指标如FDI的来源结构、产业结构、人力资源构成等方面都较我国相比有一定优势。为了继续保持我国吸引FDI的优势,笔者建议应在以下方面借鉴印度的经验。

1.目标定位。作为像我国这样的大国,通过政策导向吸引FDI流入会给我国带来诸多方面的好处是勿庸置疑的,但如何针对我国的发展目标针对特定产业引导FDI流入则是我国应该努力进行探索的重点,即如何对FDI的流入进行目标定位。目标定位是将促进投资的资源集中用于吸引特定的FDI的流入,而不是吸引一般意义上的FDI。目前,与印度相比,我国在吸收FDI的总量上具有绝对优势,但印度吸引的FDI更集中――主要集中在软件业,但我国FDI过于集中在制造业的事实与我国目前的发展目标并不相符合。由于目前多数制造业领域生产能力供过于求,而服务业相比之下则具有潜在需求大、发展空间广阔、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等优势。在此形势下,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心已开始由原来的扩大生产能力转为提高有效供给能力,因此,吸引外商投资的产业政策中心理应转变为能够提高经济增长效益的外商投资,即关联效应强的服务领域和农业领域的外商投资。因此我国有必要采用行之有效的目标定位的贸易分析工具,将流入我国的FDI积极引导到服务行业中来。

2.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力度。早在1948年的工业政策中,印度就强调引导外资流向技术和知识行业,1977年的《政策声明》指出在主要面向尖端技术领域做变通处理,以便吸引外国直接投资。1991年,印度政府声明对雇请外国技术人员和利用外国人进行国内技术开发的合资企业可自动许可。长期以来,对投资于技术和知识性行业的外国直接投资,印度政府不断提高其投资可占的比例、增加对其的优惠措施和减少对其的限制条件。与印度相比,我国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外资引导从政策上到力度上都有待加强,以保证我国FDI流入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吸引更多的来自发达国家的FDI。我国目前FDI总量上的优势不容置疑,但正如前文所述,我国的FDI主要来自香港以及自由港――维尔京群岛,其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真正推动作用甚为有限,带来的先进技术则更是寥寥无几。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强对这部分外资的监控,吸引更多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先进外资,以期达到真正推动我国发展的目的。

4.制定符合WTO规则的内容详尽、具体、可操作性强的法律制度和政策,确保法律制度和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透明性和有效性,为消除各种社会信用风险提供基本制度保证。印度的法律制度沿用英国的体系,因此西方发达国家很容易接受。为了更好地吸引FDI,我国应抓紧建立与国际制度接轨的法律制度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法,并严格依法行事,坚决打击破坏市场信用的各种违规违法行为,积极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

5.重视但不完全依赖FDI的增长。印度发展FDI的做法的关键在于:坚持自主发展经济的道路,实现科学技术自立,不断扩大对科技研究开发的投资力度,并且重视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我国在技术创新和消化吸收方面做得比较薄弱,应下大力气扭转这一局面,使FDI真正为我所用。

上一篇: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 下一篇:避免工期风险:国外电站EPC项目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