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童话的基督教文化解读

时间:2022-04-07 02:03:42

安徒生童话的基督教文化解读

一、引语

丹麦作家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是中国读者所熟悉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童话奇异优美、富于幻想,充满了浓郁的诗意,在呈现给读者神秘奇妙的童话世界的同时,也将现实世界的真实面目和其坚定的信仰展现给他们。安徒生童话蕴含着深邃的现实意蕴,对生命苦难的描写和对人性的解读,构建了安徒生童话的重要内容。他将现实的因素、自身的情感与倾入童话中,这既是他对生命本质的理解,更是他一生所追求的理想。

在处于欧美夹缝中生存的加拿大学术界中,能够引以为荣的世界级人文学者可谓屈指可数,其中最具影响力的非当代文化批评学家诺斯诺普・弗莱(Northrop Frye)莫属。弗莱把原型批评和结构主义有机地相结合,将原型批评与西方文学传统对接,在讨论文化时紧紧地贴合文学,赋予文学批评以独立的地位。在其被世界文学界奉为文学研究必读经典的《批评的解剖》中,弗莱详细阐述了文学传统中的“原型”的意义。对于弗莱来说,“原型”将所有的文学作品联系了起来,它是文学的普遍存在状态;而文学的源泉就是“原型”,“一种典型的再现意象,连接诗与诗的象征,使我们的文学体验得以完整。由于原型是一种交际象征,所以原型批评主要把文学当做一个社会事实,一宗交际类型。通过研究规则和体裁,它力图使单首诗歌融入诗的整体”。[1]99

“神话是给予仪式以原型意义、给予神谕以原型叙述的中性启示力量……神话就是原型”。[2]144弗莱认为文学和神话相通,而文学批评在于及时揭示出文学对应于神话的内在结构。他明确指出,《圣经》作为“未移位的神话”[1]199在整个西方文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核心地位。这与弗莱的身份有很大的关系,他本人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神学家,曾是加拿大联合教会的牧师。弗莱本人也坦承,他所有的文学批评著作都是围绕《圣经》的,“神话组成了宗教的神圣经文,它们是文学批评家不得不加以研究的第一手文献……批评和宗教的关系更为复杂……神通常被看做是半人化的。对批评家来说,不管是《失乐园》还是《圣经》中的上是人类故事的主角”。[2]146因此,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对于研读一些隐喻性较强的文学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如果不熟悉《圣经》的基督教文化传统,对于处于异质文化语境下的中国读者恐怕难以深入这些文学作品,触及它们的灵魂。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可谓中国家喻户晓的西方作家,作为一名虔诚的基督徒,他的创作深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在他的自传《我的一生》中,安徒生表达了对上帝忠贞的情感和对基督教信仰的虔诚。“我的一生即幸运又坎坷,它本身就是一个曲折、坎坷的故事。当我作为一个贫穷的、孤苦无助的孩子走向世界的时候,纵然有一个好心肠的仙女遇见我那么说‘现在选择你自己的生活道路和奋斗目标吧,我愿意根据你智力的发展,在不要时引导和保护你达到目的’,我的命中也注定我不会受到更恰当、更稳妥或者说更好的指导。我的一生的历史将向全世界表明――有一个亲爱的上帝,是在指引着万物去获取美好的一切”。[3]1安徒生童话富于幻想,充满了童真童趣,他的168部作品组成了一个五彩斑斓的“安徒生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主祷文、赞美诗等在基督教文化中举足轻重的因素在这里随处可见,甚至于《圣经》中的诗句也有迹可循。安徒生世界充盈着强烈的基督教文化气息,上帝之声无所不在,它让我们时时刻刻都能清晰地感受到安徒生童话浸浴在《圣经》的灵感中,正如安徒生所说,“上帝啊,让我永远别写下一个不能说明你的字吧”。[3]274本文将从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出发,探讨《圣经》对安徒生经典童话的影响,从而从基督教文化的角度解读安徒生童话。

二、爱和奉献

基督教教义中,最为典型和显著的就是“爱和奉献”。试问一下,在这世界上还有比基督耶稣为了拯救人类而牺牲自己的生命,让自己被钉在十字架上更伟大的爱和奉献吗?爱他人胜过爱自己,为他人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幸福,这种基督教文化所提倡的“爱和奉献”的精神在安徒生童话中比比皆是。在安徒生的作品中,主人公往往是忘我的,他们爱自己的亲人、朋友、陌生人甚至他们的敌人,他们无怨无悔地付出自己的爱,哪怕没有一丝回报也从无半点怨言。

在安徒生的笔下,极具基督耶稣形象的人物莫过于《海的女儿》中的人鱼公主。小人鱼因为对王子的爱,放弃了人鱼公主的身份、海底王国舒适的生活和三百年的寿命来到了人类世界。当小人鱼喝下巫婆给她的药剂时,“她马上觉得好像有一柄两面都快的刀子劈开了她纤细的身体,她马上昏了过去,倒下来好像死了一样”。[4]18这让我们不由得联想到耶稣被钉在十字架的时候,钉子从他的手脚中穿过时撕心裂肺的痛。小人鱼象征着为爱受难的耶稣,这种苦难是小人鱼自己选择的道路,是出于爱而做出的牺牲和奉献。小人鱼的鱼尾变为双脚后每走一步都如同踩在刀尖上,但她仍忍受着剧痛,在王子面前轻盈地跳舞;她陪王子一起爬山,“虽然她纤细的双脚已经流出血来,而且也叫大家都看见了,她仍然只是大笑,继续伴随着他”,[4]19这是一种基督式的福乐般的苦难。不过在付出如此昂贵的代价之后,小人鱼仍然未能得到王子的爱,就如同耶稣来到人世间也不为世人所理解甚至被自己的门徒出卖而被处死一样,但他们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为了不让自己的小妹妹变成海上的泡沫,小人鱼的姐姐们用自己美丽的长发向巫婆换来了一把锋利的匕首,只要小人鱼把匕首插入王子的心脏,让他的血流到自己的双腿上,那么她又将变回人鱼公主重新回到海底世界。然而,小人鱼选择了将匕首扔进浪花里,自己纵身一跃跳入大海。她为了自己所爱的人奉献了自己的全部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这种牺牲的爱正是基督教文化所倡导的“圣爱”。

安徒生在他的作品中不遗余力地描写“爱和奉献”这一基督教主题,在他看来,从十字架上的基督的血里开出的那朵玫瑰花才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玫瑰花。于是,我们看到《野天鹅》中柔弱的艾丽莎为了能将自己的哥哥们从恶毒的后母所施的魔咒中解救出来,忍受着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冒着被当做巫婆被火活活烧死的危险,夜以继日地编织着荨麻披甲;《白雪皇后》中小小的格尔达为了把具有邪恶力量的玻璃碎片从小伙伴加伊的身体里取出来,不顾艰难险阻,穿过白雪皇后的冰冷宫墙,用温柔和爱融化了加伊冰冷的胸膛;《一点成绩》中的老婆婆玛格丽特为了救出冰上的游人,放火烧掉了自己唯一的茅屋,奉献出自己的全部包括生命以解救即将遇难的人们;《拇指姑娘》中娇小的拇指姑娘即使在自己陷入困境时仍不忘帮助别人,悉心照料素不相识、生命垂危的燕子;《坚定的锡兵》中的锡兵在历经千辛万苦后终于又可以看见自己心爱的人,但最终却仍被扔进火炉里,直到最后一刻,他对舞蹈家的爱仍坚贞不移、矢志不渝,变成了一颗小小的锡心。安徒生童话中的这些人物把基督教文化中的“爱和奉献”精神发扬得淋漓尽致,尽管她们并不强壮,甚至渺小,尽管她们受到不公甚至恶毒的对待,但她们的心中却始终充满了爱,以德报怨、以善报恶,为了他人默默地奉献着一切。

上一篇:More Open to Religious Charities 下一篇:Housing Market Under Cont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