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的童话故事范文

时间:2023-10-28 09:05:29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篇1

关键词:安徒生童话;叙述声音;异故事叙述者;讲述;展示

中图分类号:1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1)11-0122-02

声音引入到叙事学当中,通常指“叙述中的讲述者,以区别于叙事中的作者和非叙述性人物”。声音涵盖的面很广,“包括叙述者对人物、事件的态度、认识、判断等,以叙述者看问题的立足点(即视角)为基础,选择一种合适的叙述方式与叙述语态进行叙述。”甚至于,声音可以是一个政治术语,与“具体叙述行为的原因,意识形态或社会寓意”都有一定联系。

安徒生童话中,不存在太多的叙述声音,只有一个叙述声音,在作品阅读时不会让读者造成陷入寻找太多叙述者的情况。

安徒生童话单一的叙述声音具备两方面的叙述特征:

一、充当异故事叙述者

在阅读安徒生童话时,我们发现作品中声音大多来自于一个“居高临下”的对事件进行整体讲述的叙事者,因为它不参与故事,所以被称为“异故事叙述者”。这个“异故事叙述者”叙述声音相对单一,不出现在故事中,而是站在一个相对于故事而言较高的位置上,权威地记录整个事件,获得了全知性叙事视角。“他(异故事叙述者)可以凌驾于故事之上,掌握故事的全部线索和各类人物的隐秘,对故事作详尽的解说。当然,他也可以抛去这种优越感,紧跟人物之后,充当纯粹的记录者,有节制地发出信息。”

安徒生童话的异故事叙述者凌驾于故事之上,对整个事件,包括人物的心理活动等做全面的介绍,但叙述者并没有以特定人物身份出现。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旅伴》由一个不明确叙述者讲述关于约翰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并没有出现其他的叙述者,约翰的故事由叙述者展开。故事的叙述者不是故事中的任何一个人物形象,而是超越人物形象的叙述者,故事的展开都根源于它,虽然看不见,但它的地位无法取代。在《玫瑰花精》里,叙述声音虚无缥缈,没有出自实际人物的声音,故事情节并不单薄,大故事里套有一对恋人的小故事,读者却完全可以了解到每一个细节情况,这都是由于这个叙述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详细地告知了玫瑰花精如何报仇,让读者全面了解了故事的情节和进程,像上帝般无所不知无所不在,是唯一的叙述声音,整个作品通过它来了解,并且,叙述者虽不参与到故事中,可它“居高临下”地知道所有的事情,叙述者之语显而易见决定了整个故事的基调。

在安徒生童话叙述者充当异故事叙述者背后,我们要看到异故事叙述者不等同于隐含作者和真实作者,三者是有所区别的。叙述者在故事中具有控制权,它操控了整个故事的发展,没有理会隐含作者和真实作者的需要,而是自主地发展下去。并且,安徒生童话中的叙述者很少与读者交流,与读者方面交流的语言几乎找不到,这就让叙述者通常处于权威且孤立的位置。其作用是:叙述者具有主导性,它控制着整个故事,让故事具有明确的主旨,儿童在阅读时因为童话简单且旗帜鲜明的讲述所以对其信服度很高,他们易于认同故事讲述的方方面面的内容。并且,在此基础上,“由于叙述者将这些信息毫无保留地直接传递给读者,这一片段中不存在任何造成悬念的因素,读者只需要接受信息,无需推测,无需主动做出判断……”这无疑让儿童在接受过程中容易听从叙述者声音的指引,使作为读者的儿童与叙述者的距离大大缩短。

苏珊・s.兰瑟将叙事分为三种模式,分别为作者的(authorial),个人的(personal)和集体的(communal)叙述声音模式,异故事叙述的特征接近于作者型声音。作者型声音表示一种“异故事的、集体的并具有潜在自我指称意义的叙事状态。”并且,“作者型的叙述声音因其全知视角的特点而往往被理解为虚构。”因此,在安徒生童话中,叙述者充当异故事叙述者之后,它如同作者型的叙述声音,将整个故事放在一个全知的视角之下,这样的视角不能视为客观真实,应为虚构的一种表现。安徒生童话采用作者型声音从而使故事带有大量虚构成分,而不能简单地将童话与客观真实进行对应。

由此看来,安徒生童话运用异故事叙述是站在儿童心理和儿童审美的角度,是经过作者精心考虑后而采用的叙事手法。如何最大限度地让儿童信服,使儿童在异故事叙述者的指引下能够让故事内容蕴涵的是非善恶、价值理念有效传达成为安徒生童话选择叙事手法的初衷,在童话中,我们确实也感受到异故事叙述者的精彩叙述。

二、讲述与展示的结合

在叙事学中,根据叙述者在叙事过程中表露态度的多少,一般把叙述声音分为“讲述(telling)”和“展示(showing)”两种。“展示”和“讲述”的前身是“纯叙事”与“模仿”,是柏拉图在《理想国》第三卷中所划分出来的两种不同的话语表现方式。到了20世纪,文学批评就将此进一步发展得到“展示”和“讲述”。“讲述”将叙述者的情感和价值判断明确地呈现出来,而“展示”则是追求客观、真实,较少地加入作者自己的情感。笔者认为,安徒生童话叙述声音应是“展示”和“讲述”的结合,既表现了自己的情感和价值判断,又有对事件的客观陈述。

一方面,安徒生是一位感情极其丰富的作家,他对童话倾注了大量的感情。据说,安徒生最喜欢给小孩子们讲故事,他的童话在创作时就考虑到用通俗简单的叙述手法让儿童容易接受,他的叙述手法类似于“讲――听”的讲述模式,叙述者如同面对着读者讲述着趣味横生的故事,听它将故事的前因后果一一道来,在一种随性中形成“故事场”的氛围,不知不觉中将安徒生自己的情感和价值判断灌输到孩子身上。例如,《旅伴》中的主要人物――约翰乐善好施,他经常帮助他人,在多次遇到难关时他都得到“旅伴”的指点,从而渡过难关,最终发现那个帮助他的“旅伴”其实是他曾经帮助过的死者的化身。有这样一段约翰帮助死人的叙述:“死人是不会害人的。能害人的倒是还活着的坏人。现在就有这样两个恶劣的人……站在死人的旁边。这死人是停在教堂里,等待埋葬的…---可怜的死人啊!”故事的过程和前因后果通过叙述者作为中介展现在读者面前,并且,安徒生对善恶有自己的看法,他将自己的观点通过叙述者表达出来,符合了“讲述”的特征。

另一方面,安徒生童话在“讲述”的同时,不忘对故事进行客观描述,也就是“展示”,事情如何开始、进行、结尾,有着怎样的波折,叙述者通常是以一种客观冷峻的叙述呈现给读者。《飞箱》中一开始就有这样一段叙述:

从前有一个商人,非常有钱,他的银圆可以用来铺满一整条街,而且多余的还可以用来铺一条小巷,不过他没有这样做:他有别的方法使用他的钱。他拿出一个毫子,必定要赚回一块钱。他就是这样一个精明的商人――后来他死了。

这段叙述没有加入叙述者自己的情感,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展示”故事本身,因为处于作品开头,有类似背景介绍的作用,相对于“讲述”而言,这样的介绍具有一定客观性,也因此被称为“戏剧式”叙述。“展示”因此具有客观性、有限性的特征,叙述者仿佛已经消失了,留给读者思考的空间,这样,叙事效果得到扩张。

需要强调的是,绝不能简单地将客观叙述视为只一味对事情进行陈述,客观叙述的效果绝不仅仅局限于此,它有时会造成意料不到的效果。其实,所谓的客观与主观都是相对的,客观叙述也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为下文整个理解空间的延伸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上述《飞箱》的叙述就是一个铺垫,读者禁不住会想:有钱的商人真能够用钱制造幸福吗?他死后一切会如何发展呢?这样的“展示”造成了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叙述效果。又如《雏菊》,开篇的文字陈述了雏菊的生长环境:“在乡间的一条大路边,有一座别墅。你一定看见过的!别墅前面有一个种满了花的小花园和一排涂了油漆的栅栏。在这附近的一条沟里,一丛美丽的绿草中长着一颗小小的雏菊……”该展示也是放在童话开头,叙述方式同样属于客观性陈述,没有加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或情感,可造成的效果却是超越了展示本身。有了这样的展示,就不难理解了之前雏菊觉得幸福,而当见证花园被人破坏又满怀悲痛了。童话的展示只是为更好地突出后了铺垫,起到了先抑后扬的作用。

按理来说,“叙述声音即叙述者的声音,它是衡量小说主观与客观程度的重要参数。叙述声音越强,文本主观性越强;叙述声音越弱,相应的它的主观性越弱。”…可安徒生童话中既有“讲述”,又有“展示”,说明了童话中叙述者介入的主客观程度是不定的,会随着创作的需要产生变化。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篇2

安徒生童话读后感

我读过许多的书,但我还是喜欢《安徒生童话选》。

但我很快就被《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迷住了: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夜里,周围像死了人一般寂静,她衣服破烂披着一一头卷曲的、美丽的金色头发,争着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睛。她的脸和手都冻僵了,嘴里不断的喊着:“卖火柴了,卖火柴了……”然而,回答她的只是风的声音。看到这里,我的心都凉透了。这个世界是多么冷酷无情,就像这严酷的寒冬。最后,这个饥寒交迫、又冷又饿、又无人疼爱的小女孩离开了人间!此时,我的眼睛湿润了,眼泪禁不住滚了下来。

“尧尧,快来吃午饭。”在妈妈的催促声中,我放下书本,走到客厅,只见餐桌上摆满了丰盛的午饭。若在平时我早就“大开胃口”了,可是今天却吃不下,心中想的全都是那可怜的小女孩。

尽管饭菜是那么鲜美,可我总觉得不是滋味,想想世界上还有许多穷孩子在饥寒交迫中生活,对比之下,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

安徒生童话读后感

翻开《安徒生童话》,我被书中精彩的故事所深深吸引。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丑小鸭》一文。

丑小鸭原是一个不知来历、被遗忘在一棵牛蒡底下的天鹅蛋,一只母鸭把他当作一只鸭蛋孵化出来。他一出生来到这个世界,因为长得丑陋,就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成为全体鸡鸭嘲笑对象。后来一天比一天更糟了,大家要赶走这只可怜的小鸭,连他自己的兄弟姐妹甚至鸭妈妈都开始讨厌丑小鸭。鸭儿们咬他,小鸡们啄他,喂鸡鸭的那个女佣人踢他。终于他忍受不了这样的日子,离开了养鸡场。可是外面的世界也并没有让丑小鸭感到快乐。他又一次被野鸭嘲笑,被老母鸡、雄猫为难,被女主人用火钳夹,还险些被猎人用枪打死,差点儿被野狗吃掉,忍饥挨饿,这些都成为丑小鸭幼年时候的一部分生活经历。

丑小鸭面对苦难,并没有绝望,也没有沉沦,而是始终不屈地奋斗,这一切缘于他心中拥有一份崇高的理想。就是这种理想使他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变成了一只美丽、高贵的白天鹅。

故事的结局是圆满的,我不仅为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感到高兴,更为他坚持不懈、满怀希望、不屈不挠、争取幸福自由的精神所深深感动。

读了《丑小鸭》后,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只要有理想,并依靠自己的坚定信念,为之努力奋斗,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要紧,因为逆境总是短暂的,奋斗后得来的是幸福的甜果。

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与丑小鸭截然不同的幸福环境中,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甜美,我一定要加倍努力,发奋读书,将来为中华之腾飞作贡献!

安徒生童话读后感

《安徒生童话》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的启迪和感受。

我读的是“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从中知道,她是一个吃苦耐劳的好孩子。

这是一个冬天的晚上,人家都在家里面吃东西,坐在火旁取暖。而卖火柴的小女孩却穿着简陋的布鞋在雪地里走着,她的手和脚都冻得通红通红。于是,他就坐在一个暗暗的角落里。从自己的包里拿出一根火柴,轻轻地在火柴盒上擦了一下,突然,她自己变得暖和起来,可每一次擦亮火柴,每一次又会被大风吹灭。小女孩哭了,但她不敢回家,就一直在角落里,孤苦伶仃的。当她把最后一根火柴擦亮,她的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她的灵魂被她的奶奶带到了天堂。这时候,我被深深地打动了。

我想:现在生活条件是那么的好,而我们却不珍惜。就连童话里的许多人物,都是那么珍惜自己所处的环境,而我们却是那么的浪费。我们现在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根本不用我们去挣钱,根本不用我们去劳作,所以我们认为一切都是应有的,我们根本就不在乎!

因此,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就不会有好的明天。如果我们不把学习当回事,我们就对不起父母,更对不起自己!我们要学习童话故事里吃苦耐劳的农夫,而不是学习贪婪无度的渔夫妻子。故事里许多人物都经历过困苦的磨历,我们要在光明和快乐中越飞越高,飞到我们幸福的彼岸。这是我们一个共有的愿望,这是我们对新一代的希望在她当时所处的生活条件下,这就是痴心妄想,从来不可能的。她只有把一切愿望都寄托在上帝的身上。但上帝是怎样的呢?他也不灵。这就是时代带给她的思想所带来的局限,也是他作为一个同情人民的作家的苦恼。

安徒生童话读后感

《安徒生童话》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即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幽默。前者为主导风格,多体现在歌颂性的童话中,后者多体现在讽刺性的童话中。

这本书里,每一个故事都会给我带来启发,如:我读完《打火匣》这个故事,觉得它很精彩。我特别喜欢故事里讲到的那个神奇的打火匣和那三只具有神奇魔力的狗,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种打火匣,但我相信,那三只勇敢、机智、忠诚的狗却是有的。通过这个故事,还让我体会到了,面对任何困难,只要不放弃冷静面对,就会使自己找到好方法成功渡过难关。

喜欢童话倒并非因为留恋童年,迄今为止,我也只读过一套安徒生童话,出版时间很早,现在精装的绘有完美彩图的版本,我是看不进去的。应该说,安徒生童话一直没有给过我优美的感觉,也许是因为那些繁体字的晦涩,或者是铅笔画插图的线条,又或者是仿宋体冷硬的字体,也许,是因为那些故事本身。我从来也没有觉得安徒生童话是童话,那些故事中所包含的深沉的生活现实和婉转表达出的含义常常让我不寒而栗——也许不过是我自己想得太多了。但不管怎样,读那些故事时的感觉,无论是带着梦幻的迷茫,还是抱着嫌恶的恐慌,总是难忘。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篇3

今年是丹麦出生的、闻名全球的童话作家安徒生诞生204周年的日子。爸爸告诉我:“安徒生是丹麦文坛上的一颗闪闪发亮的夜明珠,100多年来,他那百读不厌的童话故事,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世界儿童。”难怪全世界都在纪念这位伟大作家!

今年暑假,我读了整整一大本安徒生童话集,有300多篇呢。安徒生的童话就是与众不同,有的寄托远大的理想,有的描绘穷人的种种遭遇,有的讽刺坏人的恶毒贪婪,更多的是告诉我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

《跳蚤与教授》讲的是一个气球驾驶员的儿子——“教授”如何机智勇敢地克服各种困难,完成父亲遗愿,驾驶气球重上蓝天的故事。我非常敬佩故事中的“教授”,说他是“教授”,还真有些道理,他能发明逗人的魔术,还能同时让100只跳蚤给野人国的国王表演呢!他不但聪明,而且非常勇敢坚强,要不他怎敢一个人孤零零闯进传说中会吃人的野人国呢?又怎能一个人重新驾驶气球,冒着生命的危险在蓝天中翱翔呢!在当时没有飞机的情况下,要完成这样的壮举,真是令人吃惊和敬佩啊!

《海的女儿》中,海里的世界尽管令人神往,海龙王的女儿们也能活到300年,却因为没有人一般灵魂的寄托而变得索然无味。最小的女儿小人鱼为见到自己的心爱的人,忍受舌头被割掉、尾巴被刀切割变成人脚的痛苦,终于变成了美丽的哑巴孤女,如愿以偿见到了王子。虽然她一直没法开口告诉王子她的心思,最终也没能成为王子的妻子,但她默默忍受、无怨无悔。在最后的关头,为了王子的幸福,她宁愿选择牺牲自己一头扎进大海,任凭自己化作没有灵魂的泡沫。还好可爱的小天使帮助了她,把她送到了天堂的大门。

在安徒生的所有童话中,我最喜欢《沼泽王的女儿》了。故事中埃及国王的小女儿为了治好父亲的病,不远万里飞到了千里迢迢之外的沼泽地。可恨的是她的两个姐姐,明明知道妹妹没有 “天鹅羽衣”飞不起来,也取不到医治父亲重病的莲花。却故意把她的“翅膀”带走,眼睁睁地看着她沉到沼泽地下。幸好小女儿的善良、机智、勇敢感动了沼泽王和鸟夫妇,他们帮助她回到埃及、治好了国王的病。而两位自私、歹毒的姐姐,也被赶出了埃及,得到了应有的下场。安徒生这篇故事大概是想告诉我们孝敬父母、惩罚坏人的道理吧。可惜安徒生已经去世了,故事中要说的不过是他当时的幻想。要是他的活到现在,该有多好。埃及国王的小女儿就可以坐在家里,点互联网找到全世界最好的医生了。还可以派人开飞机去把医生接过来。而歹毒的那两个姐姐,人们可以拨打110,叫警察叔叔把她们给抓起来,再由法院判她们坐牢,让她们得到应有的惩罚。

读安徒生的童话,不知不觉就能进入安徒生的世界。前天晚上,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时间老人拉住我的手说:“我知道你很想见到安徒生,向他请教写童话的技巧,跟我来吧。”于是,我伏在他的背上呼呼呼地进入了时间隧道,隧道亮着各种各样的等,经过好长好长的路,我掉到了一个书房里,时间老人却不知何时消失了。呀,这个地方又破又小又落后,用鹅毛沾墨水,用木炭烤火取暖,一张破旧的藤椅上卷缩着一个白发苍苍、面容可亲的老人。我试探着问他:“你是安徒生老爷爷吧。”他弯下腰,注视我羞答答的样子,说:“是呀,你是谁,现在正下着鹅毛大雪,这么跑到丹麦来了?”我激动地牵着老人的手,大胆地回答:“我来自中国的厦门,可喜欢你的童话了。我不单喜欢你的作品,还常常把你童话中的人物画下来。”“是吗?我可以收你作我的小徒弟,不过,你能帮我什么呢?”老人露出神秘的笑容问。“这个吗,很简单,我可以邀请你到我们的城市去,那边很暖和,我家里配有电脑,可以打字。我还可以用电脑给你的每篇童话画上插图呢。对了,我的家乡还是联合国认为最适合人居住的城市呢,你一定会很喜欢的,不用木炭烤火取暖的……”突然,闹钟想了,原来是场梦。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篇4

学徒出身的童话大师

1805年4月2日,一个婴儿出生在一张由棺材板拼成的床上。他大声啼哭着,仿佛在抗议上帝将天使贬到人间。

教士安慰惶恐的母亲说:“小时候哭声越大,长大后歌声就越优美。”

果然许多年后,这个天使用夜莺般的歌喉向全世界唱起歌儿了,即使是圣诞老人,也不会比他更有名气。他的名字,就是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安徒生的父亲是丹麦奥登塞城的一个贫苦鞋匠,体弱多病。他的妻子比丈夫大几岁,是一名质朴、耐劳的洗衣妇。一家人住在一间窄小的房子里。

1816年安徒生的父亲逝世,他给安徒生留下了所有的制鞋工具。安徒生辍学在家,在织工和裁缝那里当过学徒,还在一家香烟工厂做过工。

尽管生活艰苦,但在母亲的鼓励下,安徒生很早就展现了其想象才能。他读到了威廉・莎士比亚的作品,那神奇瑰丽的情节深深使他迷醉。很快,他就能整段背诵《李尔王》。他还在家中搭起了玩具剧场,给他的木偶做漂亮的衣服,让木偶们在“舞台”上尽情发挥他的幻想。

纺纱室的阿婆们有时会把《一千零一夜》中的离奇故事讲给来玩耍的小安徒生听,使这个原本喜欢幻想的脑子更加丰富了。小家伙所听到的一切都带着鲜明的神奇色彩,仿佛真的一样重现在眼前。有时他会被树林中自己想象出来的精灵吓得飞奔回家,魂不附体。多年以后,这些古老的传说和童年的幻想,都成为他创作的源泉。

爱唱歌的童话大师

安徒生小时候的嗓音很不错,甚至被称为“奥登塞的夜莺鸟”。

父亲死后,母亲每天给别人洗衣服。寒冷的冬天,河水的温度低得让人无法想象,她只好喝几口酒来驱寒。然而刻薄的流言不胫而走,城里的人们都在窃窃私语―“鞋匠的老婆是个嗜酒如命的女人!”安徒生为母亲感到无限屈辱。多年以后,在童话《她是一个废物》中,他表达出深深的愤慨。

母亲忍痛把11岁的瘦小羞怯的安徒生送到工厂里做童工。安徒生被沉重的活计搞得头晕眼花,然而他的歌声救了他。一次工间歇息时他唱起来,工人们从此不再让他干活,只要他那清脆、响亮的歌声能打破工地的沉闷,还要求这个小家伙做什么呢?小安徒生心满意足,因为他向来就喜欢在大庭广众面前表演,他甚至独自演起了威廉・莎士比亚的《麦克白》。

由于声音好,安徒生后来被丹麦皇家剧院雇佣,但不久后嗓子却坏了。

安徒生决定独自离家到哥本哈根,寻求创作机会。尽管安徒生又是哀求又是哭泣,但母亲不肯让他离开。最后是算命的女巫帮助了他:

携带着不多的盘缠和心爱的木偶,年轻的安徒生在马车上回首故乡:“当我变得伟大的时候,我一定要歌颂奥登塞……”

N年后,果然在一些地理书中出现了这样一行字:

为了争取未来的一代

“旅行就是生活”,安徒生这样说过。1831年,安徒生开始了他第一次国外漫游。终其一生,他携着一把雨伞、一根手杖和简单的行囊访问了欧洲的所有国家。

安徒生是诗人、 剧作家、 游记作家,1835年,他带有自传性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出版,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他多才多艺,还剪得一手好剪纸。在纪念他的博物馆中,展出了他剪的各种图案,有挂在圣诞树上的舞蹈者,有各种花卉和动物,甚至大门上的门徽,也是他的剪纸作品。

但童话是安徒生一切创作中的皇冠。从自己的童年体验中,安徒生深深理解穷苦孩子生活的寂寞和痛苦。他认为,在诗歌的领域中,没有哪一样能像童话那样无限包容。童话,会给孩子们一点儿快乐、希望和教益,于是他开始用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创作。

对于写童话,安徒生这样说:

1835年,安徒生的第一本童话集问世,其中收录《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豌豆上的公主》《小意达的花儿》四篇童话。这些童话来自安徒生自己的人生经历。

第一本童话集并未获得一致好评,甚至有人认为他没有写童话的天分,建议他放弃,但安徒生说:“这才是我不朽的工作呢!”

从这一年起,每一个圣诞节都有一本新童话来到孩子们身边。安徒生整整写了43年,直到生命结束。他共创作了168篇作品,那诗一般的语言、宛转曲折的情节,使他的童话在他生前就已成为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读物。《丑小鸭》《坚定的锡兵》《野天鹅》《夜莺》……他赋予一切事物鲜活的灵魂,让它们歌唱。

名篇是如何诞生的

安徒生的童话中不仅充满了奇异的梦幻般的火花,这位从苦难中成长起来的作家对劳动人民和那些生活在痛苦中的孩子也寄予深切的同情。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整天没有卖掉一根火柴的小女孩蜷缩在墙角划燃一根根火柴,在微光中,她幻想着圣诞夜的欢乐: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身上插着刀叉的烤鹅冒着热气蹒跚走来……可幻景一闪即逝,元旦的清晨,人们发现她已冻死街头。谁也不知道,还有多少孩子同样赤足冬夜,安徒生没有办法解决这深刻的社会问题,只好带着深深的悲哀寄希望于天国。

安徒生并非出身名门,而且并不漂亮,因此在女性面前,他有一种深深的自卑。求学时,他生活在老师古林家。古林先生的女儿,温柔美丽并具有很深文学修养的露易莎・古林深得安徒生的爱恋。但安徒生不希望人们知道蕴藏于他心中的爱情,哪怕是一点儿痕迹。但炽烈真诚的感情是密封不住的,它在童话湿润的氛围中绽开,凝成了凄凉美丽的《海的女儿》。

美丽的小人鱼天真、善良、无私,她浓郁的爱情如此坚韧而纯净。她不惜付出一切代价追求生命中那件最宝贵的东西―灵魂。安徒生首次将童话从幼稚粗糙的民间传说与故事发展成优美的、饱含作者内心情感的文学童话,为后世作家的创作留下经典范文。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篇5

——梅子涵

这是一次特别的送教活动。牵手书香,从阅读开始。刘英姿老师选择了《安徒生童话》导读作为送给乡村孩子的珍贵礼物。

对于课外阅读基础比较薄弱的乡村孩子,教师将导读目标定位为:唤起学生真实的阅读体验,激发学生良好的阅读期待。课堂上,教者通过轻松聊课、大胆猜想、引导表达等教学策略完成了教学目标。

细细品味刘英姿老师的童话导读课,在兴趣激发、作品选择、体验分享等方面有诸多值得欣赏与借鉴之处。

一、以爱心呵护孩子的稚嫩

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刘老师开始了聊课。当问及孩子们读过哪些课外书时,一些孩子胆怯地将小手举起,小声地说出《画风》《充气雨衣》《画家与牧童》。可以想象,相对于城市孩子,他们的阅读面还相当窄。尽管如此,刘老师循循善诱,换一种角度给予肯定:看来,孩子们读过不少好文章,真了不起!不管读什么,只要认真,总可以使自己变得更聪明。

童话是一个充满奇异色彩的世界。在这里,花瓣上睡着可爱的玫瑰花精灵、森林里住着挥舞魔棒的小天使、海底里沉睡着美人鱼、草原上生活着百合姑娘……各种鸟儿、动物、植物都会说话,都会表达情感,一切都有了灵性。教师请孩子想象《安徒生童话》里会有哪些角色时,孩子的回答有点意外:童话里有安徒生。教师没有失望。她说:“世界有多大,安徒生爷爷的童话就有多大。”在她的诱导下,有孩子终于谈到了《皇帝的新装》等。

当老师引导孩子们看《安徒生童话》之封面、目录时,课堂气氛渐渐活跃,他们终于不再拘谨,不再胆怯,语言流畅,思维灵动,内容开始走向丰富。

在这里,我们看到教师以最信任的目光,最温婉的言语,蹲下身去,以爱包容孩子。当她细细聆听那些不太自信的声音时,一个个生命在课堂获得了拔节的欣喜。

等待,是一种美丽,这是走近儿童的第一原理。

二、以真情浸染童话的情境

童话世界,即童心世界。童话的精彩,即想象的精彩。

《安徒生童话》共157个故事,如何在短短的40分钟里,让孩子深深地被这些美妙的故事吸引?这就需要教师对这些故事进行筛选、整合、串联,进行适应教学的重构和创造。

导读中,刘老师独具匠心地选择了《丑小鸭》《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老头子做的事总是对的》等故事作为教学的内容元素。《丑小鸭》是二年级孩子即将学习的课文,孩子们非常熟悉。而《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在图片的辅助下,孩子也可能猜出它的情节发展。《老头子做的事总是对的》却相对陌生。选择的4个故事片段,隐约可见由浅入深的认知线路,并自觉建立起由已知而未知的理解津梁。

刘老师娓娓道来,在故事讲述中,俨然化成了 “丑小鸭”,化成了“海的女儿”,她甜美的声音配上生动的画面,孩子们入情入境。不知不觉,他们一起来到了青草地,来到了碧蓝的海边,与丑小鸭一起忍受兄弟姐妹们的欺侮,与小美人鱼一起祈祷王子的幸福。

《安徒生童话》的美妙是真实的,它带给我们感动;它的诗意也是真实的,它在我们的灵魂里产生了回响;它的爱也是真实的,它让我们感受温暖与善良。导读这样的童话书,最能引起共鸣的就在这里。教师从童话里看到这些人性的光辉,她的教学便有了体验的根基。

刘老师抓住了童话的特点与孩子的兴趣点。她借《老头子做的事总是对的》等故事的讲述,使孩子的阅读期待得以实现由文字而心灵的升级。

走进文字。教师有声情并茂的朗读:老人的眼睛闭上了,但心灵的眼睛却对一些隐蔽着的东西睁开了,因为英娥一直生动地存在于她的思念之中,于是她看到了她,看到她陷得多么地深。看见这情景,虔诚的老妇人哭了,她在天国中站立着像一个小孩似的为可怜的小英娥哭泣……美的文字,美的声音,美的意境。此时的孩子,眼睛扑闪扑闪,亮亮的,纯纯的。在场的听课者被故事感动,更被这群求知若渴的孩子感动。美妙的童话就这样与孩子牵手,浸润心灵。

走进内心。老太婆为什么会原谅老头子?小女孩为什么希望小英娥得到宽恕?孩子们直觉到人性中最善良的一面,体验着内心最柔软的部分。童书的力量已经在课堂得到真正的释放。

因为深情讲述,因为用情体验,因为真情对话,课堂里传递的不只是知识,也不只是文字,而是安徒生笔下那纯真、圣洁、善良的人性。

三、以体验唤起孩子的期待

在童话世界里,想象的翼翅永远遨翔。

刘老师从开课伊始,就特别注意开启孩子的想象。她让孩子猜测每个标题后面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她任意出示一个故事画面,让孩子们先猜猜故事情节,讲到《老头子做的事总是对的》这个故事的结尾时,让孩子猜猜老太婆最后的态度,等等。每当孩子们兴趣盎然,并期待故事结局时,刘老师莞尔一笑:“想了解故事的结局吗?请到书中去找。”

整堂课,孩子的阅读兴趣就这样被刘老师调动着,激励着。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篇6

翻开《安徒生童话集》,思绪飘飞,仿佛又回到了儿童时光,那时候安徒生的童话带给了我多少快乐,他的文字温暖着我的心灵,真善美的体验,美好的理想和光明的希望……

他的灵魂飞翔二百年,他的文字温暖数代人的心。他曾深深地打动过无数纯洁欢乐的、善良美丽的乃至忧伤沉郁的心灵,因为他不仅让他们认识了童话世界的美好和纯真,还让他们共同经历和体验过了同在童话世界之中的现实和理想。现在的人越来越现实,相信童话里发生的事情会变成真的越来越少。但是正如唱了首《童话》的光良说的,每个人心中应该有个童话,相信自己想相信的事情,只要我们相信,我们的梦想就会实现。尽管生活会让我们流下眼泪,尽管生命中有无可奈何,可是,我们会一直爱安徒生,直到永远。

安徒生的童话充满了一个历尽苦难的人对生活的感受:有无尽的抱怨,也有衷心的感激;充满了一个渴望受到承认的人对受人尊重的向往;充满了对真善美的赞扬和对伪恶丑的鞭挞,洋溢着诙谐和幽默。从安徒生的作品中,我们学会了宽容、仁慈、同情、公平、公正、善良、正义、勇敢……他的灵魂,他的思想,他的情操,依然活在世界上,活在任何一个有文字、有梦想,有爱与温暖的角落。正如奥斯特断言“小说使安徒生成名,童话将使安徒生不朽”,如童话《小美人鱼》的主题是去“赢得一个永生的魂灵”一样,安徒生在它的童话故事里一再强调的这个“永恒”正是他自己毕生追求的。是的,安徒生做到了,安徒生将会永远地活下去,他和他的童话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篇7

关键词: 安徒生童话作品 基督教信仰 基督教主题

丹麦作家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1875)是享誉世界的著名童话大师,其在一生中,共创作发表了168篇童话作品。关于安徒生童话作品的研究日益增多,但以往大多是从语言风格、人道主义思想及社会批判性等角度来研究,较少涉及其宗教思想在童话中的渗透和影响,而他本人的基督教信仰,以及其作品的基督教主题往往为人们所忽略。

一、安徒生的基督教信仰

安徒生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信徒。首先,他是在欧洲“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下创作其童话的,这种文艺充满基督教精神,是一朵从基督的鲜血里萌生出来的苦难之花。其次,安徒生从小就受到宗教思想的熏陶。他出生于一个贫困的鞋匠家庭,其父母笃信上帝,宗教氛围很浓,父母信仰的耳濡目染使安徒生从小就将上帝当做自己灵魂的庇护和拯救者。他奉行宗教仪式,14岁时进入慈善学校学习,功课之一就是宗教,因而宗教意识与信仰在他的创作中自然而然地有所渗透。安徒生对上帝的信仰极为虔诚,他有一个著名的祈祷:“上帝,请让我笔下的每一个字都在赞美你!”曾有一件他童年的逸事,那时还是穷苦人的孩子的安徒生到别人家的地拾麦穗,被一个性格暴躁的管家追打,当棍子要落下来时他大叫:“你敢当着上帝的面打我吗?”结果那个管家不仅没有打他,反而奖励了他。这件小事给安徒生的成长和人生观造成了重要影响。安徒生一生曲折坎坷,经常受到别人的排挤、攻击。正是宗教精神支持着安徒生,这不仅表现在安徒生的生活之中,而且影响到他的童话创作。安徒生在在自传《我的一生》中就深刻表达了对上帝的情感和对基督教信仰的虔诚。自传中他还回忆了自己在14岁受坚信礼时的一段给他留下永难泯灭的经历,并创作出了《红鞋》。在人生的紧要关头,安徒生都会祷告祈求上帝给他勇气和依靠,因为他深信自己是特别蒙受上帝祝福的人,也深信在任何苦难的背后,都会产生美好的结果,这种信念,使得这位敏感、内向的诗人,对人生之未来、世界之明天,都充满了信心和盼望。

二、安徒生作品的基督教主题

安徒生认为,上帝就像一位深爱着人类的父亲一样,在每个人心里都种下了善良的种子。正是源于对上帝的热爱、眷念、感恩和坚定的信念,基督教文化深植于安徒生的心灵深处,给其生活和创作带来极大影响,成为其精神支柱和创作动力。在安徒生的童话中,赞美诗、主祷文等基督教特有的词汇有着惊人的重复率,个别作品甚至直接摘录圣经诗句,具有强烈的基督教意识与气息,表达了安徒生的宗教情怀和宗教理解。研读安徒生童话,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基督教文化完全融入他的童话故事中,上帝的力量战胜了邪恶,真善美战胜了假恶丑,人性的光辉改变了贪婪自私的行为,真诚与博慰了凄凉寂寞的心灵。

1.博爱主题

基督教教义的本质就是和睦、博爱和慈悲。人们应该彼此相爱,要爱人如爱自己。基督教最原始的蕴含即“爱和奉献”,再也没有比耶稣为拯救人类在十字架上牺牲自己的生命的爱更伟大。这种基督的牺牲精神深深地烙刻在安徒生的精神世界里,并体现在安徒生的童话作品中。在安徒生的童话中,博爱思想也是其本质和灵魂:爱他人胜于爱自己,为他人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幸福;既要爱亲人、爱朋友、爱素不相识的人,更要爱敌人。在其作品中,主人公大多是忘我地,无私地奉献自己的感情,即使是无所回报,也无怨无悔。例如《坚定的锡兵》:锡兵爱上“小小的舞蹈家”,自己被扔进火炉里去,仍望着那位心上人,眼睛一忽儿也没有离开她,对她的爱是那么的忠诚,最后锡兵化成一颗小小的锡心,表达了他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改初衷的伟大爱情;《野天鹅》中柔弱的艾丽莎为了救助哥哥,忍受精神与肉体的双重痛苦,日夜不停地编织着披甲,忍受着被当成巫婆烧死的惩罚;《海的女儿》中美丽的人鱼公主为了追求不灭的灵魂和伟大的爱情,忍受难耐的痛苦,成全了所爱的人,放弃了自己三百年的生命,平静而勇敢地面对变成泡沫消失的命运;《拇指姑娘》中娇小的拇指姑娘不仅勇于追求光明,而且乐于助人,细心照顾素不相识、生命垂危的燕子;《白雪皇后》中小小的格尔达穿越白雪皇后的寒冷宫墙,为了把具有邪恶力量的玻璃碎片从小伙伴加伊身上取出来,用温柔和爱融化加伊冰冻的胸膛,冲破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了重重困难,终于使小加伊得救;《犹太女子》中的骑士以宽恕和慈悲对待曾经羞辱和折磨他的土耳其人,等等。童话中的这些人物把基督教教义所蕴涵的“仁慈、平等、博爱、奉献”发扬光大,尽管他们柔弱,甚至渺小,但身上蕴涵着强大的力量和信念,这就是爱的力量和对上帝的信念。他们遵守着上帝的教诲,心中充满着爱与宽恕,即使受到了恶毒和不公正的对待,也能够以德报怨、以善报恶,用自己的博爱之心去感化那充满邪恶的心灵。对于这些善良、纯真、有着博爱胸怀的主人公们,安徒生设定了美好的结局:柔弱的艾丽莎在最后一分钟使哥哥们穿上了她织好的披甲,恢复了人形;美丽的人鱼公主通过善良的行为创造了一个永恒不灭的灵魂;拇指姑娘的善行得到了回报,小燕子引领她来到了光明和温暖的国度。安徒生知道,他的读者是儿童,儿童是最富于幻想,也是最善良、最纯真和最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们看到那些主人公悲惨的命运后流下的怜惜和同情的眼泪,这是人类善良天性的体现,也是基督教文化所倡导和积极建构的博爱思想的基石。安徒生之所以塑造了一个个具有纯洁心灵的使徒形象,是因为他们是真善美的化身,是上帝的使者。

2.原罪―忏悔―救赎主题

在基督教的教义中,人天生就有罪,罪与生命同时诞生。如果人类忽视了人生来就有罪的事实,而放纵自己追求各种欲望,他们必将在罪恶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从而受到更大的惩罚。因此,人类需要忏悔与救赎。由于原罪是人类无法摆脱的命运,是人性中无法克服的弱点,单纯地依靠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拯救自己,因而需要信仰上帝来拯救。“有浓厚的基督教意识的作家在宣扬宗教思想时往往把人物置于原罪―忏悔―救赎的发展格局中”。安徒生正是这样一位作家。他栖身的十九世纪,是牺牲与救赎的世纪。他的童话因此不免带有忏悔与救赎的思想,其中蕴涵的深层次的人性美及探询灵魂生命的语境往往能让人久久回味。惩恶扬善和劝人皈依上帝是《圣经》故事的一个基本主题,也是安徒生童话着力阐释的一项主要内容。所以,安徒生在把基督教的“仁慈、博爱、奉献”等思想融入童话世界中时,并没忘记把基督教的原罪意识与灵魂的忏悔和救赎思想传达给孩子。《踩着面包走的女孩》中的英格儿因为怕弄脏鞋子和衣服而在面包上行走;《沼泽王的女儿》中的赫尔珈白天是美女而内心却非常残暴,夜晚是青蛙却又温柔慈善;《红鞋》中那个可爱美丽的小姑娘不能抑制自己想穿红鞋子的欲望,忘记了唱圣诗和念祷告;《安妮・莉斯贝》中的母亲贪慕虚荣到贵族家当乳母而抛弃自己的亲生孩子,等等。通过这些人物,安徒生给孩子们讲述了人性中无法克服的缺点:自私、虚荣、骄奢、贪婪、邪恶、残忍等。这就是人性中与生俱来的原罪,只有得到灵魂的救赎才能拥有孩子般的纯洁,从而接近上帝,进入天堂。于是,故事中的人物因为违背了上帝的神圣教诲而受到惩罚:踩着面包走的英格儿因为自己的傲慢和虚荣而陷入沼泽,与冰冷丑陋的癞蛤蟆、火蛇、苍蝇为伍;《恶毒的王子》中的王子被钻进耳朵里的小蚊虫弄得最后发了疯;《红鞋》中小姑娘未能逃脱严厉的惩罚,那双红鞋控制着她的腿,双脚不停跳着舞,好像整个人被控制住似的,没有办法停下来,只好让刽子手把穿着红鞋的脚砍掉。思索安徒生之所以对故事中的主人公发出如此严厉的责难,就是要让孩子们正视人性中罪恶的意念和丑恶的行径,自省自戒,远离邪恶,实现灵魂的救赎。安徒生对人性是充满希望和信心的。他在确定人类“原罪”本质的同时,也将人性的复杂多样性展示给读者,有罪性和恶性,也有善性和神性,这与基督教对人的看法是一致的。当人们对上帝充满了信念,焕发出人性的光辉时,正义就可以战胜邪恶,善良战胜残暴,仁爱消除恶性。在《野天鹅》中,巫婆的魔法之所以不能在艾丽莎身上起作用,是因为艾丽莎太善良纯真,本可以把艾丽莎变笨、变丑的三只癞蛤蟆,在她的额头和胸口上躺下后却变成了三朵美丽的花。凭着对上帝的坚定信念,《沼泽王的女儿》中的赫尔珈脱落了难看丑陋的青蛙形,落入沼泽中的英格儿也脱离沼泽回到了人间。同时,安徒生还强调自救在救赎中的作用,《踩着面包走的女孩》中的英格儿克服了虚荣和傲慢,在悔恨中得到了宽恕,变成了一只鸟儿,心中只有怜悯和慈悲,在寒冷的冬天里把不多的食物分给饥饿的鸟儿,她的灵魂也从沉沦中得到了超升;《安妮・莉斯贝》中抛弃自己亲生孩子的母亲通过忏悔,灵魂得到了宽恕,最终升到另一个境界中去;《红鞋》中的小姑娘面对困境,寻求上帝帮助,直到她断绝了欲望,净化了思想,要刽子手砍掉她穿着舞鞋的脚时,才停下脚步,不受舞鞋控制,最终得到“宽恕”,获得身心的解脱。通过这些作品,安徒生希望孩子们在基督教光芒的照耀下,克服人性的弱点,使灵魂得到救赎,进入上帝的国度。

三、结语

安徒生童话作品中强烈的基督教倾向,正是安徒生本人虔诚的、宗教情感倾向在其童话作品中的映射与体现。宗教是他理想追求与人生梦幻的交织,是他情感的流露和宣泄,也是他思想的集中体现。安徒生的童话生动活泼,充满着烂漫童趣,在给孩子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让他们的心灵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基督教文化的熏陶。可以说,安徒生成功地通过基督教文化,去慰藉、唤醒和照亮生活在“黑暗中”的孩子们,向他们展示了一个充满爱与同情、善良与真诚、平等与正义的大同世界,告诉他们:人的灵魂“永远是神圣、幸福、善良和不灭的”。

参考文献:

[1]安徒生著.叶君健译.安徒生童话全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莫运平.基督教与西方文学典型[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2,(2):73-77.

[3]浦漫汀.安徒生简论[M].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4.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篇8

一、走向母语

母语是民族的文化载体,母语教育就是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母语教学就是要让民族的文化影响孩子的心灵,并给他们持久的震撼和精神洗礼,让他们在体验中被源自心灵的生命启迪照亮。每位从事母语教育的老师,都有责任以合适的方式,让儿童在母语的照耀下快乐成长。

1 字词――语言的推敲

现在母语教学被大量挤压,好好写字、积累语词常常被看作落伍的做法,讲解课文也只停留在告诉学生文章写了什么故事。我们却很少去关注课文是怎么写的、为什么写、为什么这么写不那么写,这么写的背后意蕴着什么。孩子读过课文《丑小鸭》后,还以为这就是安徒生童话,有些老师也没有读安徒生的原著,更没有主动结合安徒生的人生经历、文学观念、审美趣味,引导孩子走进名篇、走进原汁原味的名著,去发现原译文文字背后的意蕴。

比如,课文中丑小鸭的外形是“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羽毛灰灰的……”有许多老师在教学时,用它和丑小鸭变天鹅后的美丽进行对比。但原译文却只用了一个词――“又大又丑”。安徒生那么爱小鸭,小鸭在他眼中仅仅是特别而已,所谓的大和丑,只是世俗世界里人们对它的评价。课文中的细致描写,根本不符合作者的初衷,教师怎么能将此处设置为讲读训练的重点呢?再比如,课文中说“只有鸭妈妈疼爱丑小鸭”,那么究竟是怎样疼爱的呢?接下来说“鸭儿们欺负小鸭”,又是怎样“欺负”的?如果教师在此处做想象训练,对学生进行细致点拨、扩写,再与原译文比较,让孩子们和安徒生直接对话,这将是多么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同样的操作还可用于理解天鹅的“高贵”、小鸭的“惊奇”和“羡慕”。这些语词的背后,安徒生都进行了细腻的描绘,而课文却用一个个语词抽象地概括了。

这种“嚼字”,寻找语言的密码的方式,在我们的课堂上随处可见。如品析原译文语言的第一课时中,我们结合原译文中丑小鸭出生环境的描写,和学生一起变换散文与诗歌的格式,体会安徒生语言的诗情和意境;结合小鸭的“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野鸭的讽刺、大雁的调侃,公猫、母鸡的自以为是,玩味安徒生语言的幽默。又如在重读原译文时,对“能”与“不能”、“世界”与“广大的世界”,以及小鸭在世俗世界与天鹅世界两个“藏”字进行推敲、品味,体会安徒生诗意的幽默语言中蕴含的无穷意味。继而,再透过小鸭成为天鹅后的心理描写的词句。揣摩小鸭那颗幸福而谦卑的心,让安徒生丰富语言中的含蓄内敛,缓缓流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们希望通过阅读教学,特别是高年级的教学。在把握语文的工具性外,再添加一丝人文、文学的影子。

2 文学――语言的艺术

文学是人类真善美的语言呈现形式。童话大师安徒生通过语言塑造形象,描绘意境,表达现实生活,传达生命的体验,它所带给儿童的不仅仅有优美的语言,更有情感的熏陶、精神的颐养。然而近几十年来,小学语文不谈文学,只谈文字。文学在小学阶段甚至被定为超纲、超课标。但我们认为失去了文学的语文,是枯燥的、刻板的、僵死的,而语文应该是灵性的。当然,我们不必刻意为语文阅读课堂贴上文学的标签,但那些属于文学作品范畴的文本,尤其针对高年级学生而言,我们认为在教学时可以给儿童播下文学的种子。小语教育在保留语言文字优良传统的同时完全可以适当加入文学教育的元素。

那么,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如何加入文学元素呢?

从教学的角度来说。文学就是语言的艺术。推而言之,小学阶段文学就是语言训练的艺术,这些训练重在感悟、体验情感和语感。小学课文原文大多数都有文学味,由于种种原因在人选课本时进行了删改,失去了原来的面貌。但如果阅读教学离开“文学味道”,仅仅进行语言训练,阅读课堂有可能变得味同嚼蜡。基于语文要带给学生语言、文字、文学的初衷,我们力图使阅读教学走出咬文嚼字的局限,引导学生爱上文学,深入文学,在文学的路上走得更远。

我们教学《丑小鸭》没有停留在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的层面上,而是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将课文与原译文比较、将原译文与安徒生自传比较,让学生领悟安徒生语言的魅力、丑小鸭与安徒生之间的隐喻关系。语言的外在表现力,文本的内在隐喻性,构成了文学赏鉴的两大特质。而这,正是这一课谋求回归文学、回归母语的最突出表现。为了凸显安徒生语言的魅力,我们的教学设计没满足于提取原文的精彩片段,让学生感受安徒生的语言是能够让人看到画面、听到声音、获得感觉、呈现形象、表达心灵的层次上。而是通过反复阅读与请教专家。确定以安徒生童话中“诗意、幽默、丰富、含蓄”的文学表达特点进行切人。这就抓住了安徒生作品核心的语言风格,即和其他童话作家的最大不同。诗意好比安徒生童话中的阳光,照得童话暖洋洋的;幽默好比童话中的盐,让童话有了筋道与别样的味道。含蓄当中,思想的力量伴随着丰富的语言植入读者的心灵。教学时,我们抓住这些内容。悄无声息地将文学的种子种在了学生心中。

为了让学生徜徉在充满文学味的阅读课堂中,我们精选教学内容,在设计上也力求巧妙无痕。比如,为了理解原译文中小鸭决心飞向天鹅的心理,我们采用采访的形式。追问小鸭:这些天鹅,可能会像鸭子公鸡那样欺负你,甚至弄死你。你为什么说“没有什么关系”,而要决心成为天鹅呢?孩子们深思后给出了我们满意的回答:“我认为以前那些鸭于、鸡群、女佣人都是很平庸的,当我见到天鹅的时候,我认为天鹅是最高贵的。虽然不知道能不能成为天鹅,但,哪怕死,能死在他们手里我也心满意足了。”在此基础上。我们一起总结:原来,在小鸭心中,宁可死于一时的绚烂,也不愿意像鸡呀、鸭呀那样苟且地生活。听着小鸭的话,面对小鸭的决心,我让学生上前将先前板书的“苦难中拥有梦想”改为“苦难中追求梦想”,升华了学习主题。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这文学的味道。《丑小鸭》的教学冲破了段落大意、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的樊篱。没有因为追求所谓的语文素养而流于技术,反而因为想象力的培养,诗意氛围的营造,让语文的学习插上了金色的翅膀,语文课堂也变得妩媚起来了。

二、走向儿童

基础教育的出发点是儿童,最终归属也是儿童。语文阅读教学就是通过促成儿童语文素养的成长,从而实现其精神世界的生长。因此,我们要将阅读教学的眼光转向学生、回归儿童。

1 回归儿童

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普遍存在“浅化、窄化”的问

题,对儿童的认识没有与时俱进。还以为他们对外界认识一无所知,因而陷入“少慢差费”的教学怪圈,为社会所诟病。为此,我们的阅读教学力求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探索有“深度”的课堂,期待着能够为学生提供生长的空间,而不是限定出入的范围。当然,对于深度。我们最终是指向“深入浅出”。

比如,在《丑小鸭》教学中,我们认为“深入”就是对主题的选择与把握。“高贵”源自安徒生原作中对天鹅的描写,但它决不仅仅是天鹅外貌的简单概括。每一只天鹅的背后都有一个丑小鸭的故事,每一个成功幸福的背后都有交织着梦想与隐忍、执著与谦卑的情怀。所以我们解读为“高贵应当是苦难中保持对梦想的追求,幸福中心怀谦卑之心”。这样的解读,借助文本的力量,就超脱了故事情节的躯壳,内化为我们学生精神成长之树上的一枚饱满的果实,饱含着人生的智慧与琼浆,最终会与学生成长过程中那一个个促成其走向“高贵”的事件一同瓜熟蒂落。

然而,这样的深入还必须“浅出”,即遵循人性普遍的价值基础和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基于童话的特点教学童话。基于儿童的特点教童话,让儿童在童话世界中徜徉。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我们立足于对儿童天性的洞察。设计出适合儿童的话题,使儿童自然参与教学过程。比如,讲到小鸭童年受尽苦难的时候,我们问学生:“若是你,你愿意永远在这个环境里吗?你会怎么做?”学生走进文本,道出自己的心里话:“我要寻求出路,找到适合我,不受欺负的地方。”讲到小鸭逃过猎狗追赶、“舒了一口气”后说的一句话时,我们与学生一起表演“舒了一口气”的动作,再进行朗读,于是学生读得绘声绘色、有滋有味。

实践证明,要达成深人浅出之效,必须让儿童参与课堂教学的“前测”,参与对未知的方向性探究。我们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绝大多数都以学生的前测为依据,课堂不是重复学生的认知,而是让学生既能生成,更有生长。这就是回归儿童。

2 尊重儿童

我们究竟怎么学习母语?这个问题到现在答案也是莫衷一是,我们一线教师有时候也很茫然。比如。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这没有错。但现实中很多人把母语仅仅当成了交际工具,问题就大了。母语一旦变成了单纯的交际工具,语文的教与学就会失去对儿童内心世界的关注和灌溉,最终的结果就是连语文的工具性也大打折扣。

就阅读来说,今天任何一个语文教育者都不会忽视鼓励学生读书。但是对于儿童的阅读,什么是最重要的?如果阅读的功能仅仅停留在理解与提取上,等同于一种生活的技能,那么再多的量的积累所达成的恐怕也仅仅是知识累加,而无法内化于心,流之于思,导之以言。能否摆脱功利化的阅读,至关重要。

《丑小鸭》一课的教学,我们将其定位为名著导读,就是想通过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引导学生整体阅读原译文《丑小鸭》,同时还要读安徒生的自传,让我们的学生通过亲近安徒生童话,步入纯美的儿童文学的世界,体味到阅读的乐趣。

我们在具体的阅读指导中,对儿童的尊重有两处极为明显。一是让学生猜测教材编者在改写时删掉了原译文中的哪些描写?学生大胆展开想象,发言十分踊跃。我趁机告诉学生:把细节语言和人物语言加进来,文章就会有滋有味。这样一来,由学生已知的内容,自然链连接到要教学的原译文上,而且学生的猜想大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热情,课文和原译文的对比更是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进而使他们自然地走进了这节导读课。二是在教学小鸭“飞翔”一段,我拿出课文中有关描写,告诉学生,课文一共168个字。是根据译文的1000多字改编的,删掉了五个情节。如果让你改编教材,你认为哪一个环节坚决不能删掉?当我们把主动权给学生的时候,他们给出了精彩的答案:描写小鸭“决心飞向天鹅”的一段坚决不能删掉,写“小鸭飞翔后的心情”坚决不能删掉……学生的理由非常充分,“没有决心,怎么能体现小鸭对梦想的执著追求?没有成功后的小鸭的心理描写,怎么知道小鸭心灵的高贵?”这样,整个教学环节都处处体现对儿童的尊重、呵护与启蒙。

三、走向专业

我们的教学,源于儿童、基于母语。要让儿童先有情感,再产生品质。同时,品质又支持语言学习的兴趣与情感――双向流动,奔流的语言就与丰富的情感共同构筑了高效率的阅读教学。然而,这情感、这品质、这高效的课堂关键还是教师,也就是说,关键还要看“教师自身”。

1 不迷信教材和权威

面对课程改革一波一波的浪潮,面对浪潮当中风起云涌的各种流派,教师首先要抱定真我不放松。对于课程、教材、教法,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敢于提出自己的理解,坚定自己正确的信念,而不是盲从、迷信。

比如对于教材,我们不否认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但我们也应当客观地看到教材中,许多名家经典文章限于篇幅常常不得不进行删改。比如,安徒生的原作《丑小鸭》有6000多字,但编入北师大版三年级教材中后只剩下500多字,有的版本改到400字,放在二年级。许多生动的内容,尤其是那些诗意的语言、幽默的对话和精彩的故事情节,以及安徒生寄托在丑小鸭身上的心灵轨迹、执著信念等,一系列有震撼力的东西都难觅芳踪了。对于这样的教材,作为老师,难道我们要盲从、迷信?

许多学生早在孩提时代,就已从爸爸妈妈口中听过丑小鸭的故事了,如果读了教材中的“丑小鸭”,以为安徒生童话就是那个样子,可能就再也没有重读原文的兴趣了,他们无疑将失去一次亲近文学的机会。教学《丑小鸭》之前,我们曾做了一个随机调查,发现1000多位中小学教师中仅有几个人读过《丑小鸭》的原文。出于责任感,我们拿出勇气,对教材加以再开发。

我们从原译文中解读到,并应用于教学中的那些语言密码上文已经涉及,这里不再赘述。其实,原文中值得推敲玩味的语句太多了,为了教学的需要,相当一部分没有用上。“苦难中追求梦想。幸福中怀有谦卑”是我们提炼出来的小鸭的高贵精神。但如果没有对原译文一遍一遍不厌其烦的深入解读,“苦难”、“梦想”、“追求”、“幸福”、“谦卑”这些散落的珍珠,是不可能被有效提取出来的。有人说这一课博大与精彩。若说如此,备课的我们也同样经历着蛹化成蝶、凤凰涅的过程。

作为语文教师,也许我们不足以在学术上有多么高的建树,但要有教育的良心。要有对经典的敬畏之心,要有让经典以经典的方式影响孩子一生的决心。如此,我们就能坚定自己的信念,通过深入阅读,追本溯源,旁敲侧击,互文解读,和学生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我们就能够在课堂之上屹立不倒。

2 坚守自己的路

语文教师要有自我,关键是要读书。但通过读书使自己有丰厚底蕴的教师依然只占少数。很大程度是,许多语文教师没有坚持,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

当然,现在教育行政干预过多,做一个读书的老师确实不容易。但我们既然改变不了别人,那就只有改变自己――在沉重的教学负担中,尽可能找到平衡点,横下心来用阅读丰厚自己,把引领儿童跨入文学的殿堂当作平常的事。也许,习惯了就平常了。平常了,最终或许就造就出不平常来。

学校管理者要通过阅读把语文教学与教师的生命体验结合起来,并积极倡导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来读儿童文学,读更多的经典,写儿童文学笔记、书评,把自己读到的故事讲给孩子听,把经典的童书大声读给孩子听。组织班级读书会,和孩子们一起分享儿童文学,提笔写自己的教学随笔和生活感悟,甚至进行儿童文学创作。

目前,教师缺乏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认识到:语言不仅是工具。更是人的生存状态,孩子自己的语言、孩子自己的生活状态,能通过儿童文学直接表达,儿童文学能打开儿童的智慧成长之门。

上一篇:亡羊补牢教学设计范文 下一篇:广告营销策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