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容和途径

时间:2022-04-07 09:31:53

拓展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容和途径

对于已经充分认同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缺乏持续性动力问题的大学生,就如何强化他们“做到需要做的”,让他们有动力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建设者。本文针对此类大学生就如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途径展开概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拓展层内容途径

当代大学生,因为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政治觉悟与才能的差异,以及在教育的大众化,人口基数的大规模化,从而导致个人层次出现差异,价值观念出现多元化现象,个人思想道德发展亦稂莠不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认同以及践行程度的存在差异。所以为了尽可能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到大学生个体中,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类分层培育的要求,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分为:普及层、基础层、实践层、拓展层和提高层。同层次的大学生,分层分类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从充分认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缺乏持续性动力问题的拓展层大学生的角度,就如何培育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途径展开相关研究。

一、拓展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容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全面小康,振兴中华,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所以,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崛起,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但因个人层次的差异性,价值观念的多元性,社会环境的变化性,使得高等院校不能一刀切、一锅烩,用同一套教育目的、内容、方法套用在不同层次,不同阶段,不同类别、不同环境要求下的所有大学生个体。

拓展层大学生,已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深入的了解,并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但由于精神懈怠,享乐主义滋生,使得意识形态发生混乱。所以更需要认清自己,找准方向,努力奋斗,引导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敢为人先的理念,将个人梦想和中国梦相结合,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成理想追求,又将其视为行为准则,并持续践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建设和贯彻落实,引领多元文化的社会思潮,提升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凝聚力量。对于拓展层的大学生,第一,是进行思想的引领,让大学生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奋斗的永动机和全面发展的主心骨,做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的时代引领者;第二,适当专业导航,让学生厚积薄发,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循序渐进,发展自身,将个人发展与民族价值观相统一。

二、拓展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途径

如何培育拓展层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者、引领者。应当根据当前环境的变化、社会的要求,来合理设定培育目标、设计培育内容,结合现实与理想,切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方向结合,有艺术性的适时、适度的开展培育工作。根据该层大学生自身特点,在深刻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应从以下三方面途径加以培育:一,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二,创新创业,职业规划与定位,专业发展;三,伴随教育,导师制。

(一)参与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丰富大学生生活,培育社会责任感

拓展层大学生通过参加党团活动,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等校园活动与校外服务,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团建设,引领校园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社会,社区,农村,通过行走于基层,服务于基层的社会实践,深入了解社会新变化和基层民众的新期待,认清国家当前局势,感受时代脉搏,认识自己肩负的使命,增强社会责任感;鼓励大学生深入敬老院及留守儿童学校等单位,利用爱心接龙活动,关心老人,帮助孩子;开展“中国梦”主题,围绕“三下乡”活动,利用专业知识,引导大学生践行落实文化下乡、卫生下乡和科技下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落实于基层,植根于基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

(二)明确自我定位,制定职业规划,培育创新创业先进理念型人才

萧伯纳曾说过:“征服世界的将是这样一些人:开始的时候,他们试图找到梦想中的乐园,最终,当他们无法找到时,就亲自创造了它。”职业对我们大多数来说,都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缓解我国就业压力的问题,增大大学生就业机会,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推进全面改革,党在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大力鼓励大学生创业。于是各高校在响应党的号召的同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等一些为大学生创造实践机会的场所,适时进行教育教学改制,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及对自身的认识与了解,找出感兴趣的领域,明确切入社会起点及提供辅助支持。拓展层大学生更应明确“做好需要做的”,一方面巩固理论知识,完善职业规划,明确自我人身目标;一方面结合理论与实践,认真专研,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拓宽就业思路,适应社会环境,创造社会环境,成为社会所需人才,培养领军人才,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实行导师制,完善高等院校的伴随教育,强化大学生人格修养

导师制,与学分制、班建制统为三大教育模式,导师制由来已久,早在十九世纪,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其最大的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他们的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生活方面,因为环境的不同,导致部分学生只知享乐,追求奢靡生活的,导师应极力纠正和劝诫;学习方面,就如同曾国藩所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只有时刻监督,使失败应清醒冷静,成功应谦虚诚恳。近年来,国内各高校都在探索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也能建立一种新型的教学制度――导师制,此套先进理念,即使实施难度大,但必须植根与普通高等院校,为了更好的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为了更好的适应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思想、学习与生活;为了民族崛起,国家软实力的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为了各人的“中国梦”,为了国家的富强梦。参考文献:

[1]隋璐璐,王洛忠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4(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重点课题,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共青团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研究(2016ZD113),长江大学2016年基层党建创新立项,分层分类的党员核心价值观培育,阶段性研究成果。

通讯作者简介:康玮(1981.4-),女,长江大学电信学院,高级工程师。

上一篇: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下一篇:论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