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卷生物命题创新点

时间:2022-04-07 06:03:10

江苏高考卷生物命题创新点

2014年江苏高考卷生物试题知识点覆盖面广、考查内容细、实验操作题多,命题创新亮点层出不穷,难度较2013年有所上升,充分体现“能力立意”,尤其突出考查考生的创新应用能力。

1 对教材图解的解读――求全面

题1 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及其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tRNA分子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氢键

B.每个ADP 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

C.血红蛋白中不同肽链之间通过肽键连接

D. 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

评析:学生都比较熟悉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位于双链内侧的碱基之间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其中A、T之间为两个氢键,G、C之间为三个氢键。而对于RNA分子中是否有氢键,现行高中教材中没有明确的文字介绍,只是介绍了RNA分子有三种类型:信使RNA(mRNA)、转运RNA(tRNA)、核糖体RNA(rRNA),并提供了三种RNA示意图,

tRNA的结构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到RNA通常呈单链结构。只是在介绍“遗传信息的翻译”时,突出介绍了tRNA:RNA链经过折叠,看上出像三叶草的叶形,其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有3个碱基。每个tRNA的3个碱基可以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因而叫反密码子。另外单独呈现了tRNA的结构示意图,如左:

从图中可以看到tRNA的结构中也存在局部的碱基配对现象,碱基对中也应含有氢键,可真正能全面领悟该图细微处的学生确实不多,部分学生选对A选项也是运用了排除法的结果。因为B选项每个ADP 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错误,应是一个高能磷酸键,ATP 分子中才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C选项血红蛋白中不同肽链之间通过肽键连接,错误,肽键应连接在两氨基酸之间,肽链之间是通过氢键和其他化学键(如离子键、二硫键等)连接;D选项DNA 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错误,应该是氢键,磷酸二酯键应连接在同一单链中两核苷酸之间。

笔者发现只要考查一些教材中出现的分子结构示意图,正确率往往都不高,可见平常复习中,学生对结构示意图走马观花的多,缺乏全面细致的观察和严谨深入的思考。

2 对生物史实的了解――求过程

题4 下列叙述与生物学史实相符的是( )

A.孟德尔用山柳菊为实验材料,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

B.范・海尔蒙特基于柳枝扦插实验,认为植物生长的养料来自土壤、水和空气

C.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对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D.赫尔希和蔡斯用35S 和32P 分别标记T2 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 的半保留复制

评析:提到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学生自然想到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1953年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了分子生物学水平。光环照耀沃森和克里克的同时,教材中并没有淡忘另外两位科学家: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教材中以故事的形式要求学生思考带来的启示,并尝试总结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特点。然而,目前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急功近利直奔主题,直接讲授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特点,忽略了生物科学史的教学价值和趣味性,更谈不上让学生自主阅读探究,导致学生只知结果结论,不知过程方法。对生物科学史的忽视,对过程方法的忽视,其实也是对科学家的不尊,也是对科学知识的藐视,即使记住了这些现成的知识结论,结果只能是懂了,而不是会了,这是没有未来的。

相对而言,A选项孟德尔和D选项赫尔希和蔡斯的贡献学生比较熟悉,而B选项范・海尔蒙特柳枝扦插实验学生并不熟悉,他应早于1771年英国普利斯特利实验――植物可以更新因蜡烛燃烧或小白鼠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范・海尔蒙特的结论是植物生长的养料全部来自水,而不是来自土壤和空气,范・海尔蒙特的时代连空气的主要成分都不清楚。

3 对常规思维的作答――求突破

题6研究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的 RNA 在宿主细胞内不能直接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依据中心法则(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合成子代病毒蛋白质外壳的完整过程至少要经过④②③环节

B.侵染细胞时,病毒中的蛋白质不会进入宿主细胞

C.通过④形成的 DNA 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 DNA 上

D.科学家可以研发特异性抑制逆转录酶的药物来治疗艾滋病

评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仅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受“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影响,学生普遍认为病毒侵染宿主细胞时,病毒中只有核酸进入宿主细胞,而蛋白质不会进入宿主细胞。图中有RNADNA的逆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而逆转录酶是蛋白质,人体细胞中正常情况下无逆转录过程,可见人体细胞中正常情况下没有逆转录酶,试想该蛋白质是哪里来的?结论只能是来自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事实上,病毒内的蛋白质可以分为4种:衣壳蛋白,膜蛋白,糖蛋白,内在酶。病毒虽无完整的酶系统,但常含有一些特殊的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逆转录酶就是病毒内的一种内在酶,病毒侵染细胞时其衣壳蛋白不进入宿主细胞,而其内的逆转录酶是可进入宿主细胞的。这就需要考生突破常规思维作答,正确答案为B选项。

4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求细致

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会有希望。

精彩,全看你自己如何运笔。______

题16 下列关于“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酵母和菜花均可作为提取 DNA 的材料

B. DNA既溶于2 mol / L NaCl 溶液也溶于蒸馏水

C.向鸡血细胞液中加蒸馏水搅拌,可见玻棒上有白色絮状物

D. DNA溶液加入二苯胺试剂沸水浴加热,冷却后变蓝

评析:由于受中学实验条件的限制,“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只能是DNA 的粗提取,纯度不是很高,C选项向鸡血细胞液中加蒸馏水搅拌,当NaCl 溶液浓度下降到0.14 mol / L时DNA溶解度最小,玻棒上有絮状物析出,但不是白色,是红色,应含有较多的杂质;用冷却的酒精二次析出DNA时,玻棒上卷起的絮状物也不是纯白色,为乳白色,仍含有少量的杂质。这就要求学生对该实验有亲身经历和细致观察,同时对整个实验流程的设计有清醒的认识。再如D选项中 DNA 溶液加入二苯胺试剂沸水浴加热后的颜色观察,应该在冷却后进行比较观察。

5 对日常生活的关注――求真实

题18 下列关于加酶洗衣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温易使酶失活,因此冷水洗涤去污效果应该比温水好

B.洗衣粉中表面活性剂对碱性蛋白酶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C.在 pH 低于7.0 的自来水中,碱性蛋白酶依然能起作用

D.洗衣粉中酶主要是通过快速分解溶在水里的污渍发挥作用

评析:由于受“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较多学生很快判断C选项在 pH 低于7. 0 的自来水中,碱性蛋白酶依然能起作用错误,这也是思维定势惹的祸。试想日常生活中不就是用自来水来洗衣服吗?较多学生误选了D选项,试想溶在水里的污渍还需要洗衣粉中酶快速分解吗?洗衣粉中酶主要是通过快速分解难溶于水的衣物上污渍发挥作用的。

6 对学科知识的串联――求综合

题28 某研究者用非洲爪蟾性腺为材料进行了下列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非洲爪蟾的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绘制了以下示意图。

上图中甲、乙、丙、丁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有 ;称为初级精母细胞的有 。丁细胞中染色体的互换区段内同一位点上的基因 (填“相同”、“不相同”或“不一定相同”)。

(2)如对卵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无法看到和乙细胞同时期的细胞,其原因是______ 。

(3)该研究者进行了一系列“诱导早期卵母细胞成熟的物质”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一早期卵母细胞 注射早期卵母细胞少量细胞质 早期卵母细胞

早期卵母细胞 注射成熟卵细胞少量细胞质 成熟卵细胞

实验二早期卵母细胞____________孕 酮____________成熟卵细胞

早期卵母细胞 孕酮+蛋白质合成抑制剂 早期卵母细胞

由实验一可得出推论:______ 含有可以诱导卵母细胞成熟的物质。

由实验二可得出推论:这种诱导早期卵母细胞成熟的“促成熟因子”的化学成分是______;孕酮在实验二中的作用是______ 。

评析:(1)问中丁细胞中染色体的互换区段内同一位点上的基因是否相同,需考虑该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如纯合子则相同,如杂合子则不相同,故填“不一定相同”。

(2)问中对卵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无法看到和乙细胞同时期的细胞, 乙细胞所处的时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原因分析偏难,需将(必修2)“减数分裂”与(选修3)“胚胎工程”结合起来,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在与卵子结合的过程中完成的,针对体内受精的动物而言应在输卵管中,针对体外受精的动物而言则在体外环境中,故卵巢切片中是无法显微观察到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的细胞,教材中常出现高等动物卵细胞是在卵巢中形成,这是与在中形成相对应,准确地说应在卵巢中形成卵泡,卵巢中并没有形成成熟的卵细胞。

(3)问中属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推论,其中由实验二得出推论:这种诱导早期卵母细胞成熟的“促成熟因子”的化学成分是什么?这问颇有难度,较多学生答“孕酮”,这是对实验二中自变量的对照分析没有找准造成的,该自变量为向早期卵母细胞注射的成分不同:孕酮还是孕酮+蛋白质合成抑制剂,自变量区别应重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的有无,结果就不同,故诱导早期卵母细胞成熟的“促成熟因子”应是蛋白质,孕酮在实验二中的作用是诱导早期卵母细胞合成“促成熟因子”这种蛋白质,但如果有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的存在,即使有孕酮,“促成熟因子”这种蛋白质还是不能合成的。

答案:(1)甲、丙、丁______ 甲、丁 不一定相同

(2)卵母细胞在卵巢中不能分裂到该时期

(3)成熟卵细胞的细胞质______蛋白质 诱导早期卵母细胞合成“促成熟因子”

7 对材料信息的获取――求运用

题33 有一果蝇品系,其一种突变体的 X 染色体上存在 ClB 区段(用 XClB表示)。 B 基因表现显性棒眼性状;l 基因的纯合子在胚胎期死亡(XClBXClB与 XClBY 不能存活);ClB存在时,X 染色体间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发生交换;正常果蝇 X 染色体无 ClB 区段(用 X+表示)。 果蝇的长翅(Vg)对残翅(vg)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果蝇杂交实验示意图。 图中 F1长翅与残翅个体的比例为 ,棒眼与正常眼的比例为 。 如果用 F1正常眼长翅的雌果蝇与 F1 正常眼残翅的雄果蝇杂交,预期产生正常眼残翅果蝇的概率是 ;用 F1 棒眼长翅的雌果蝇与 F1 正常眼长翅的雄果蝇杂交,预期产生棒眼残翅果蝇的概率是 。

图2

岂能尽随人愿,但求无愧我心。

想有一次最好的建设,就要有一次最激烈的破坏。______

(2)图2是研究 X 射线对正常眼果蝇 X染色体诱变示意图。为了鉴定 X 染色体上正常眼基因是否发生隐性突变,需用正常眼雄果蝇与 F1 中 果蝇杂交,X 染色体的诱变类型能在其杂交后代 果蝇中直接显现出来,且能计算出隐性突变频率,合理的解释是 ;如果用正常眼雄果蝇与 F1 中 果蝇杂交,不能准确计算出隐性突变频率,合理的解释是______ 。

评析:(1)问中 F1棒眼与正常眼的比例并不是测交比1:1,因为题干信息:l 基因的纯合子在胚胎期死亡(XClBXClB与 XClBY 不能存活),故实际比例将变为1 : 2;用 F1 棒眼长翅的雌果蝇与 F1 正常眼长翅的雄果蝇杂交,预期产生棒眼残翅果蝇的概率是:2/3×2/3×1/4×1/3(因XClBY 不能存活,棒眼比例原为1/2,后改为1/3)=1 / 27。

(2)问中为了鉴定 X 染色体上正常眼基因是否发生隐性突变,需用正常眼雄果蝇与 F1 中棒眼雌性果蝇杂交,这是因为原 X 染色体的诱变类型能在其杂交后代雄性果蝇中直接显现出来,理由是杂交后代中雄果蝇 X 染色体的诱变类型只能来源于原亲代雄果蝇,且F1 中棒眼雌性果蝇X染色体间未发生交换(题干信息:ClB存在时,X 染色体间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发生交换),Y染色体又无对应的等位基因,因而能计算出隐性突变频率;如果用正常眼雄果蝇与 F1 中正常眼雌性果蝇杂交,则不能准确计算出隐性突变频率,原因是正常眼雌性果蝇X染色体间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发生了交换,因具体交换比例不知也就无法准确计算出隐性突变频率。

答案:(1)3 : 1 1: 2 1 / 3 1 / 27

(2)棒眼雌性 雄性 杂交后代中雄果蝇 X 染色体来源于亲代雄果蝇,且X染色体间未发生交换,Y染色体无对应的等位基因 正常眼雌性 X染色体间可能发生了交换

上一篇:北京西郊地区地下水纳污能力分析 下一篇:马海绿洲区植被与地下水位埋深的定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