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体悟中触摸词的情韵

时间:2022-04-06 11:43:13

诵读体悟中触摸词的情韵

新课程标准提出古诗词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去理解诗词中的情,充分感受诗词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从而欣赏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学习古诗词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学的熏陶和感染,进而提高其审美塑造能力,不断塑造学生的人格魅力,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挖掘古诗词中浓郁的美,达到上述教学目的呢?下面,笔者结合陆少玉老师执教的苏教版版五年级上册中的《清平乐村居》为例, 谈谈陆老师如何把握新课程的精髓,在诵读体悟中触摸词的情韵的

一读,诗味俱出,表达韵律美。

古诗词的教学要通过反复朗读、吟唱才能入境、察情。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初读阶段齐声读,个别读,读出词的韵律和节奏,让他们感受词的韵律美和节奏美;细读阶段边理解边朗读,头脑中浮现出清新秀丽的江南农村景象,感受农家生活的祥和与宁静;学完全诗后让学生反复朗读,或一唱三叹地吟读,或摇头晃脑式地自由读。总之,让学生读得琅琅上口,滚瓜烂熟,声情并茂。学生通过朗读和联想,感悟了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达到熟读成诵。

陆老师为了突出古诗词特有的节奏、音韵、韵律、情意等特点,将品首先落脚在“读”上。这里的“读”意在诵读。诵读是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成功经验之一。诵读不仅是“整体感知”的有效方法,更在让学生读出诗味上循序渐进,章法井然,技法娴熟,水到渠成。

① 读诗先读题,品诗先品题。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时边板书边说“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词的题目,所以中间要空一格) 要把课题读好,你认为要注意什么?你能给大家提个醒吗?

生:“乐”的读音在这里读音乐的乐。

生:词牌与词题中间要略有停顿。

师:带着提醒,读题。

② 读准读通读顺畅。

在读准读通读顺畅上要求明确。如对生字反复认读,对多音字在语境中比较辨析。

如师:谁来把课文读一读。

学生汇报(学生把“剥”读错,老师纠正。)

师:刚才读错了一个字。

生纠正。 剥 bāo

师:这个剥在这里应该读“bao”,这个字请注意,它一般有两个

读音,现代汉语词典中规定:去掉外边的皮或壳读bāo,

师:把花生的皮去掉就叫?

生:剥。

师:把香蕉的皮剥掉叫?

生:剥。

师:“莲蓬”的蓬在这里能不能读轻声?

生:不能。应该读“lián pén”。因为诗词要押韵。

瞧,老师对“剥、蓬、亡赖”等多音字结合语境辨音明义。而后顺势采用自由读、个别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把诗句读准读通读顺畅。

③ 诵出节奏味。

节奏美是古诗尤其是格律诗特有的美感特征,只有正确诵出其节奏才能正确表达出古诗的节奏美特征。在引导学生诵出节奏美上,执教老师采用了范读、师生对读、小组轮读、划分节奏读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反复实践,所以学生诵出了诗的节奏美。

④ 诵出韵律味。

古诗词尤其是格律诗是讲究押韵的,正因为其讲究押韵,再加上其内部的平仄变化,诵起来就会有很强的韵律味,这种韵律味也有独特的美感。词本身就有词牌,配上相应的词牌曲就可以或低吟浅唱或放歌漫舞。李峥老师在执教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时,用红色突出“草、好、媪”“东、笼、蓬”等分别押“ao”和“ong”韵的字,然后范读,学生有所感受后跟着诵读,词句的韵律美诵读出来了。

二、悟,激发想象,感受意境美。

中国古典诗词言约意丰,贵在含蓄,时空跌宕,跳跃腾挪,非联想、想象不能领悟其意境、意趣。老师的讲析代替不了学生的联想、想象,学生也不可能通过老师的联想和想象走进诗词的意境、诗人的世界。学生只有在教师启发下进行联想想象才能实现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最终实现意义的建构。

① 想象画面,悟诗境

古诗词语言的精炼、意境的深远,留下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古诗词教学没有想象,就没有情境,就没有品味,就没有创意。大多数观摩课都重视创设情境,启发想象,把学生带进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之中。在教学《清平乐?村居》时,学生对词句的意思有了初步的了解后,陆老师请同学们闭眼,听老师有感情地吟诵。轻柔的音乐,加之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完全沉醉到词的意境之中了。

师:“来到村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低小的茅屋,清清的小溪流向远方,河塘里荷花竞相开放。”

生:“我仿佛听到小溪叮叮咚咚流向远方。”

生: “我仿佛看到岸上长满了碧绿的青草,还闻到了泥土的芬芳。”

师:带着你的这种想象把这句词读出来吧!

② 活化形象,悟情境

古诗是先文后情的,也就是说古诗是凭借物象来造境、明志、寓理、融情的。教学时若能在合适的时机,采用恰当的方式活化形象,让诗中的物象在学生的大脑皮层中活动起来,鲜明起来,当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陆少玉老师在创设情境说:多美的意境啊!这宁静悠闲的生活的确让人向往。想象一下,带着酒意操着吴语的老夫妇会亲热地聊些什么呢?

让学生扮演“翁、媪”对话交流后问:这是一对怎样的老公公老婆婆,谁来描述一下他们的形象?通过描述,翁媪的形象在孩子们心中鲜活起来了。同时陆老师还对三个儿子也进行了形象的再现。如大儿子是个怎样的孩子?二儿子有着怎样的特点?小儿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从而在这些鲜活的形象中,让学生感悟到孩子们勤劳、孝顺、心灵手巧、顽皮可爱等人物形象。进而农家特有的平静和谐生活情境之一嵌入了学生的脑海里。

③ 结合插图,悟情境

语言是平面的,但它承载的信息有许多又是立体的,再加上小学生还平面语言描叙以立体画面能力之所限,这就需要借助画面来解读扁平的文字艺术作品。

这是本堂课上最闪亮出彩的一环!孩子们扮演着一对老夫妇,坐在茅屋前,带着酒意神聊,此情此景,仿佛真让人看到了美好的田园生活。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对名利的淡薄,对自然真实、恬静有趣的生活的向往及其追求,经学生们的动情演绎,此情已洋溢于每位学生的心间。学生亲身体验到了作者思想情操之美,仿佛沉浸其中,接受了心灵的洗涤。

上一篇:小议英语课堂效率应如何提高 下一篇:对探究性学习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