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搞好初中语文教学之我见

时间:2022-04-06 08:47:28

浅谈搞好初中语文教学之我见

语文教学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教师必须充分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让孩子们快乐地成长。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教师变得轻松,让学生变得鲜活,让教师教得得心应手,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师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教师的个性有益于创设语文课堂教学的氛围

首先,设计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教学思路。思路要新颖、不同凡响,要别出心裁、不拘一格,要有超前意识,尽可能打破原先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拘泥于教参,不受专家思路的束缚,用自己的个陛去演绎作品的个性,进行课堂教学的再创作。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学生个性的差异和个体发展都要求教师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创造性地促进“有个性的个人”的全面发展,使之形成优良的个性。教学的思路应该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说个性的话、说自由的话、讲真实的事,让课堂充满学生的个性活力。简单地说,要让学生自由地抒发,如实地描写自我个性,从而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其次,寻求与众不同的个性化教学艺术。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必须有轻松幽默的一面;必须有生动、精彩描写的另一面。幽默的启发、人胜的细节描绘与非凡的思想境界将引导学生在作品的鉴赏、联想、体验之中融入学生个性的理解,将教学的情趣、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从而创造课堂气氛的“其乐融融”。

再次,塑造别具一格的个性化教学风格。开放性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具体体现。开放性教学,教师要促进师生双边交流以及生生交流,让学生在多种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下,触发思想火花,产生学习的最大兴趣。教师要树立“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的开放性教学观,多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社会接触面和知识面。

个性化的教师,有利于帮助我们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有效性学习。

二、学生的兴趣是保证语文教学的根本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年来,我在语文整体教学改革实践中,实行分步引导,收到了良好的初步的成效。

第一步,课前预习――凡事预则立。预习是自学的前奏,是一种课前的准备性自学。有的同学认为功课多、时间紧,生怕预习耽误时间、影响听课,这完全是一种误解。预习一般是自己首次独立地接触新知识,独立地阅读和思考。经过长期预习的学生,阅读速度快,思维敏捷,善于分析综合,能迅速地发现问题,抓住问题的本质,这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

学会预习,坚持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养成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的有力措施。

第二步,课堂导人要巧,让每节课都有新意。好的开场白,往往高度浓缩了一节课的主题,体现出教师在这堂课中的教学风格。它不仅能丰富课堂内容,而且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对学生也是很好的启迪和教育。语文课课文内容的广泛性,为开场白的设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它可以因时间、课堂内容、学生隋绪状况的不同而不同。我们可以利用提炼主题法、谈话设疑法、描述导人法、表演导人法、情境人题法等方法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当然,教无定法,课堂导人方法的最根本点是善于触及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中。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说:“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去;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第三步,强化参与意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是一种辅助者与学习的主人之间的关系,教师要和学生共同承担学习责任,师生之间的感情要和谐。在教学目标上,要以教会学生学习为主,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在教学管理上,要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为主,给予学生选择学习内容、方式和方法的自由;在教学方法上,要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让学生自己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评价学习结果,教师只是在学生需要时才去辅导。

故此,教师要做的是采用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成为互动交流的地方,增强孩子们的参与意识,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友爱的环境中,老师指导学生设定可行的学习目标。教师创设逼真、生动的教学情境,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有话可说、有事可议、有活动可参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学习,与此同时还充分展示了每一位学习者的个性和能力。它既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获得持续进步的内在动力,使他们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从“被动学”转化为“主动学”、从“学会”转化为“会学”。

第四步,布置作业要有艺术,让学习无止境。要通过科学合理地留作业,使知识得以进一步拓展,能力得以进一步发挥,体验得以进一步延续,习惯得以进一步培养。它是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语文学习内容的扩展和延伸,培养学生将书本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以往的语文家庭作业,仅仅局限于强化巩固练习、抄抄写写,学生不需动脑,只是机械完成,让学生感到作业单调而枯燥。时间一长,学生往往索然无味、应付了事。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巧妙地设计课外实践作业,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趣味性,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

作业的设置不要简单地重复、机械地巩固,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设置一些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实践『生练习,这样不仅会受到学生的喜欢,还会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和他们的实际基础,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后活动,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延伸到课后,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并有所收获、有所发展,了解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培养他们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上一篇:地理课堂教学小议 下一篇:高中政治课的教学法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