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经济催生“绿色长廊”

时间:2022-04-06 07:03:03

林业经济催生“绿色长廊”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记者慕名采访安阳县林业发展期间,恍若置身绿色海洋,也感受到其现代林业发展的勃勃生机。

近年来,安阳县林业发展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为愿景,把发展林业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林业生态观光园、森林公园、林下种植养殖业,催生了极具发展活力的“绿色产业”。截至目前,该县林地面积达到33万亩,林业产值达5.7亿元。譬如马鞍山森林公园、贝尔春天休闲农林观光园、梓森生态园、化象傧河生态园、九州生态园等,它们齐聚发力,采取土地流转、林下经济开发、大户承包模式、开展绿化项目等措施,取得的成果让人震撼不已。

林业发展增辉都市

在安阳县蒋村镇北岭梓森生态园内,指着漫山遍野的各种果树和高档花卉苗木,生态园总经理马庆华对记者说:“我们种植的各类干果、鲜果树区共有1300多亩,其中核桃林500余亩,苹果、桃等鲜果600亩,集林下养鹅、观光休闲于一体的优质花卉苗木200余亩。”

在安阳县,像梓森生态园这样依托林业建设的都市观光园有17家,瑞林生态花木观光园、贝尔春天休闲农林观光园、化象傧河生态园、铜城生态园等已经建成开放。

安阳县在通道绿化上以一路一树、一路一景为目标,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验收等方式,对每一项绿化工程都立足实际,按照绿化标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采用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相结合、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达到了绿化层次丰富、道路整洁美观的良好效果。

绿色产业造福百姓

走在位于安阳县柏庄镇的贝尔春天休闲农林观光园清幽明朗、蜿蜒曲折的小径上,形态各异的丝瓜、尖椒、南瓜吊挂在植物长廊通道,给园区增添了些许田园风情。两侧园区栽植的梨、苹果、石榴、日本甜柿等树苗茁壮成长,游客可以体验亲自采摘各种新鲜水果的乐趣;亦可在现实版QQ开心农场,享受从购买种子到耕地、浇水、施肥、除草、果实成长再到采摘的整个过程。

据贝尔春天负责人郑海波介绍,贝尔春天是安阳市贝尔英语教育集团投资建设项目,集休闲、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2011年10月份流转土地300亩,投资800万元,目前园区已建成17个双人标准间、17个八人间、20个蒙古包,餐饮娱乐区已建成容纳400人的餐厅、容纳300人的科教会议娱乐厅。按照规划,该园区正在流转周边土地,将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进行开发建设,走产业化道路,实现传统农业向园区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的现代农业转型发展。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安阳县林业局副局长闫新太告诉记者,良好的生态资源也是生产力,不但为粮食丰产作出重要贡献,也增加了百姓的“环境福利”。安阳县大力实施的“绿色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农民可以从中直接受益,森林旅游、生态园林、林下养殖等林产业还为安阳县新增就业岗位16万个。安阳县也成功创建为河南省林业生态县,并喜获全国造林绿化先进集体称号。

林下经济的新模式

安阳县林业局局长牛用生介绍说,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譬如梓森生态园就是在花卉苗木基础上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已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记者在位于安阳县蒋村镇的梓森生态园看到,这里沟渠连,路铺彩,苗木花卉迎风摆;耕其间,笑语喧,人在画中乐漫天。梓森生态园规划总面积3000亩,现已流转土地600亩,投资300万元,建成500亩苗木种植基地一个,主栽品种有速生法桐、速生白蜡等。如今,园区已将一年生法桐苗分株移植,其下种植花生、西红柿、马齿苋菜等;二年生白蜡苗木下搭建小拱棚,种植朝天椒、茄子、冬瓜等,合理有效地将苗木和经济作物实施套种,从而增加土地的附加值。

此外,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林下景观,安阳县积极发展以绿色生态游为主的森林旅游业,建设马鞍山、塔山等森林公园,建设规模8万余亩,年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同时,积极扶持林下经济发展,提高全县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生态保护与林业发展良性循环。截至目前,全县林下存养家禽40万只,发展林下规模养殖场30处,有效利用林下空间3万亩,农民从中获得收益近2000万元。

林下经济已成为安阳县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基本实现了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发展形势喜人。

空心村变废为宝

牛用生对记者说,安阳县不仅在粮食生产上具有核心地位,生态建设也走在了全市前面。

“说村不是村,有院没有人。说地不是地,草有半人深。”提起空心村,大多数人看到的是破败和萧条,而善应镇化象村却有能人从中看到了商机,村里闲置的老屋不仅被改建成小别墅,还建起了窑洞餐厅。

位于善应镇化象村的化象傧河生态园,集山清、水秀、幽谷、窑洞、古道、果园及古朴的村落与民俗为一体,生态环境良好,是安阳市自然生态环境本底最好的自然风景观光旅游区。化象傧河生态园负责人孟卫生说,村里流转土地500亩,成立了化象傧河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并依托合作社,投资近2000万元建起了生态园。孟卫生鼓励合作社社员自愿入股、按比例分成,将村里的闲置老屋变废为宝,改造成花园式农家院。“村民本来不信自家闲置的老屋也能变成金疙瘩,但是看到前来休闲度假的游客络绎不绝,村民都说“老孟”这个开发生态旅游的点子实在是妙不可言。

如今,化象村在荒山栽植的12万株果树长势喜人,温棚内的葡萄、樱桃陆续挂果。孟卫生牵头建起的生态园已初具规模,村民除了获得土地流转的收益,越来越多搬迁出去的村民还返回化象村找活儿干,昔日望天收的村民拿到的是双薪,到生态园务工的农民最多时有100多人。

绿色长廊绘新景

风生水起的林业经济助推安阳县走上又快又稳的发展道路。近两年,安阳县共投入林业建设资金2000余万元,确保了绿色工程的顺利开展。如对南林高速和安姚公路补植绿化,实行苗木以奖代补政策;对北岭和马鞍山森林公园新造林连片50亩以上的,每亩给予300元的一次性补助;建成都市林业生态观光园的,按照不同建设标准给予300~600元的补助;2013年,县林业部门还投资300余万元购买四项重点通道绿化工程所需的大规格绿化苗木3万余株。韩陵和柏庄镇在京港澳高速绿化项目上,按照每亩800元的价格完成占地青苗补助;蒋村镇在产业集聚区道路绿化上,采用挖掘机整地,自筹资金购买蜀桧、花灌木等高标准绿化苗木;许家沟和水冶镇在安林路绿化上,实行每打一个坑补助200余元;韩陵投资30余万元清除京港澳高速绿化带两侧的垃圾,多年堆积的垃圾山变成了绿篱。

目前,安阳县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绿化建设和资源整合,要将林业经济圈内一颗颗散落的珍珠串珠成链。从2013年起,安阳县开始实施“中西部生态绿化三年提升工程”,该工程以降低污染、改善环境为目标,建设“三横四纵”7条绿色廊道为框架,9条支干道绿化大骨架。共104公里的通道两侧空闲地,用微景观做点缀,努力打造中西部“百里绿色长廊”。这道绿色屏障的建成,将使安阳县林木绿化率达到29%,大气污染现象得到有效缓解,初步形成中西部生态体系的总体绿色格局。

上一篇:从“雏鹰模式”看畜产品安全 下一篇:“试吃转基因大米”更像行为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