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之我见

时间:2022-04-06 01:14:53

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之我见

摘要: 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是民办高等院校发展的必然条件。由于民办高校的特殊体制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在民办高校中辅导员是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常规学习、生活管理、党团建设及心理健康指导等于一体的“全职保姆”。认清目前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辅导员自身素质提高和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改革两方面建设高层次、高素质,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是促进民办高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学生管理工作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辅导员队伍的整体水平和个人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学生队伍的认知态度、行为选择和情感倾向。优质的高校辅导员队伍是民办高校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管理的状况则直接影响到民办高校的发展进程。相对于公办高校而言,民办高校学生存在以下特点:一是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自律性、判断力及适应性较差;二是经济状况相对复杂,贫富不均现象显著;三是个人主义意识强,集体意识薄弱,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不高。而在民办高校,辅导员是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常规学习及生活管理、党团建设、心理健康指导等于一体的“全职保姆”。这些特点决定了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艰巨性。为提高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保障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应不断加强建设,促进民办高校发展。

一、目前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的问题

1.民办高校缺乏对辅导员的培训。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信息增长迅速、更新快速,带来了许多新的教育和管理思想。而辅导员由于工作多时间长,很难抽出时间参加长期培训,且大部分短期培训往往把重点停留在思想政治教育上,针对新形式下的管理、科研、教育技术的培训很少,使他们对新时期大学生中的一些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无从下手,不能给予全面正确的解释,不能真正担负起做大学生指导者和引路人的重任。另一方面,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结构复杂,有各类学科专业的高校本科、硕士毕业生,也有一大部分是其他单位转岗或退休军人转业人员,本身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教育管理的部分缺失严重,如果不针对辅导员各自的情况进行指导,而是进行统一培训,则效果甚微。

2.辅导员自身对工作职责定位不清。

民办高校辅导员虽身处教育一线,但整日陷于繁杂的学生管理事务中,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生的一日常规、宿舍内务、文明举止、教室卫生、催缴学费等工作上,并且一般一个辅导员负责管理的学生达二三百名,繁忙地处理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事情,学习思考时间较少,更谈不上创新研究,也不可能进行个性化的教育指导,对学生人生职业规划、社交活动策划、心理咨询与指导等问题无暇顾及,而这些正是进入大学后学生必须面对却缺乏指导的关键问题。民办高校辅导员更多地担当“管理员”、“勤杂工”和“服务生”的角色,使得部分辅导员对自身的工作职责定位会产生偏差,以致工作积极性不高、效率较低。

3.辅导员工作不被重视,岗位流动性大。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但在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与科研、教学工作相比起来往往不受重视。正如前面所说,高校、学生和辅导员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全职保姆”定位使得辅导员的地位和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他们在职称评定、个人待遇等方面,存在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边缘化的现象,且对于发展空间不明确,使辅导员对自身前途、出路感到迷茫。另外,由于考研、转岗、离岗的辅导员增多,致使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不稳定和人员流失现象,这对正常而有效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很大。

二、加强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1.从辅导员自身素质提高出发的思考。

首先,辅导员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其在学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多重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决定着他们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辅导员在教育过程中应当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充分认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于辅导员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辅导员在工作中应能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提高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同时,每个学生都是管理工作的重要对象,辅导员只有在工作中遵循个体的特点因材施教,才能诱导他们积极参与,才能使他们的身心发生预期的变化。

其次,辅导员要树立起符合时代要求和创新人才培养要求的德育观,具有良好的师德和团结协作精神,在工作中做到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要注重培养个人良好品德修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再次,辅导员要加强自身的综合业务素质,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不断扩充教育学、心理学、职业咨询、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专业知识的学习,完善自我意识,正确认识辅导员的角色;(2)积极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适应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征,学会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角度出发理解、疏导和管理学生;(3)敢于创新,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提出新思路、新举措。积极参加学生活动及社会活动,将理论知识付诸管理实践。

2.从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体制改革出发的思考。

首先,要考虑到高素质人才在辅导员岗位工作的稳定性,在辅导员职称待遇等方面应进行改革。民办高校中有不少辅导员既承担着学生管理的工作,又是学校专业教师队伍的一员,这种双重角色决定了民办高校应在辅导员职称评定时给予既可以走学生思想政治教师职称系列,又可以走专业教师职称系列的支持,而不应只强调辅导员评定职称应承担“两课”的教学及科研工作,从而片面地将辅导员禁锢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色。专业知识在辅导员管理学生的工作中可作为和学生沟通与交流的利器,这既符合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辅导员个人综合素质提高的要求,可促进辅导员自身学科专业知识的加强与延续,又可改变在学生心中辅导员的“思想政治说教”形象。辅导员承担专业课程的教学科研工作应计入其工作量,并纳入全校教师奖励体系中,定比例评选,统一表彰,以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其次,要按《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的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制定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培训规划的要求,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创造条件,积极组织辅导员参加社会实践和学习考察,提高辅导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辅导员工作和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再次,要选拔优秀学生协助辅导员工作,建立完善的学生自主管理队伍,让学生既是管理对象,又是学生管理的参与者。对辅导员而言,这样可以减轻繁杂事务的工作负荷,让辅导员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其他工作和科研中;对学生而言,这样可以让其参与本班级的管理工作,有助于在其走向社会前工作能力、社交能力的提高,对于选拔优秀应用型人才也有重要的意义。

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还处于不断的探索与创新中。相关部门应切实为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解决好辅导员的职称待遇,完善辅导员评优奖励制度。建设一支高层次、高素质,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民办高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彦,兰浩.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03).

[2]曾秋菊.新时期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11).

[3]曾秋菊.新时期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11).

[4]张毅.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刍议[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

[5]葛敏.搞好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几点思考[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7,(04).

[6]张明蕊,董鑫.民办高校辅导员的几点体会[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01).

[7]谢秀.从高校辅导员成长路径探析队伍建设的对策[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8]王秀彦,沈自友,高春娣.论高校学生管理队伍职业流动管理模式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09,(01).

上一篇:心理学视域下的好教师标准 下一篇:新课程\新理念与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