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小脑肿瘤的MRI诊断

时间:2022-04-06 10:55:33

常见小脑肿瘤的MRI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10)09 - 30 - 02

随着MRI的应用与普及,由于MRI的软组织分辨率高,具有多方位成像能力,非常有利于幕下肿瘤的定位诊断,同时依靠肿瘤的大小、形态、均匀度、信号强弱、数目等及增强化变化等进行较准确的诊断,观察后颅窝病灶因无骨伪影而十分有利,更适用于较小病灶的发现及碘过敏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了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脑肿瘤。其中5例为小脑毛细胞型细胞瘤,7例为髓母细胞瘤,5例为髓母细胞瘤,2例为转移瘤。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8~60岁,平均年龄34岁,15例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共济失调,2例体检发现。

1.2 影像学方法使用东软0.5T永磁MRI成像系统,头线圈,SE序列和FSE序列,均行MR增强扫描。常规扫描包括轴位T1WI、T2WI,矢状位行T2WI,部分行冠状位T2WI,增强后均行轴位和冠位T1WI,部分病历加扫压脂序列,层厚为5mm,对比剂均为马根维显,0.2ml/kg,1~3分钟静脉注射后扫描。

2 结 果

2.1 小脑毛细胞型细胞瘤本组病历5例,男3例,女2例,年龄都在8~20岁之间。4例位于小脑半球,1例位于小脑蚓部。5例均含较大囊变区,其中2例有附壁结节,1例实性肿瘤伴较大囊变区。MRI平扫示瘤体边界清晰,囊变区呈长T1长T2信号,囊壁及壁结节均呈在T1WI等信号,而T2WI信号不明显。肿瘤实性部分在T1WI、T2WI上信号都不均匀,为高、低、等混杂信号。MRI增强后囊壁3例强化,2例无强化,壁结节均强化。肿瘤实性部分不均匀强化。5例占位效应均明显,4例瘤周无水肿,1例轻度水肿。

2.2 髓母细胞瘤本组病例7例。其中5例男性,3例女性。年龄1岁半1例,5~10岁5例,18岁1例;6例源于小脑蚓部,1例18岁患者源于小脑半球。均为单发。3例有囊变,其中包括1例18岁患者,7例均无出血,均有不同程度脑积水:3例肿瘤已通过麦氏孔长入小脑延髓池,2例已发现转移灶,其中1例为蛛网膜下腔转移,1例为脑实质转移。MIR平扫表现为肿瘤轮廓清晰。实性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2例为等信号;坏死囊变区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是否有小的钙化灶MRI显示并不明显。增强后,T1WI呈不均匀强化,且强化程度不明显,1例脑脊液种植转移表现为软脑膜及蛛网膜呈线样及结节状增强。

2.3 血管母细胞瘤本组病例5例,男3例,女性2例,均在30~55岁之间,均见于小脑半球,单发。1例病灶较小约1.1cm,为实性,其余3例为大囊伴囊壁小结节,1例为实性中心囊变。MRI平扫:囊性病灶及囊变坏死区均为长T1、长T2信号,壁结节为T1WI呈等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实质性病灶T1WI呈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病灶均为圆形;4例边界清晰,1例边界不清晰,3例肿瘤压迫中脑导水管,形成阻塞性脑积水;4例瘤周无水肿,1例仅有轻度水肿,且5例病例均于瘤周见血管影流空呈无信号。MR增强后,囊性区无强化,壁结节呈明显强化,1例囊壁明显强化。

2.4 转移瘤本组病例仅2例,其中男女各1例,年龄均在50~60岁之间,均位于小脑半球,且均为肺癌脑转移。其中1例为单发实性肿瘤内伴有较大囊变;另1例为多发,小脑半球两个病灶,其余病灶均位于大脑半球颞叶、顶叶灰白质交界处,均为实性肿瘤。MR示1例单发实性部分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伴瘤周轻度水肿及轻度阻塞性脑积水,且囊壁较厚。MR增强扫描后囊壁明显强化,囊变区无强化。另一病例MR平扫病灶T1WI为等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瘤周水肿均较大,但小脑病灶较大脑病灶水肿略轻些,MR增强扫描后病灶均呈不均匀强化,该组2病例均无出血现象。

3 讨 论

由于CT不规则颅底的部分容积效应和致密骨棘产生放射状伪影掩盖了一些后颅窝正常组织,因而降低了图象质量,MRI则由于皮质骨基本上不产生信号,不存在上述伪影,提高了图象质量,使得后颅窝的结构能更清晰的显示。故近年来,MR平扫加增强扫描已普遍用于脑后颅窝肿瘤的诊断。

3.1 小脑毛细胞型细胞瘤多发生在青春期前的儿童,本组病例均在8~20岁之间。MRI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囊性占位性病变,囊内可有多个瘤结节,与血管母细胞瘤比较瘤结节比较大,增强扫描见不同程度的不均匀强化,瘤周水肿少见。

3.2 髓母细胞瘤的典型部位在第四脑室顶部及小脑蚓部。肿瘤可向各个方向生长。肿瘤在充满四脑室后,经正中孔可长入枕大池、椎管内,经外侧孔可伸入桥小脑角池,经导水管可抵第3脑室。典型的髓母细胞瘤边缘清楚,大小约4~5cm直径,可囊变,但很少有钙化。髓母细胞瘤的血供很丰富。髓母细胞瘤在MR上无明显特点,因此,较特征性的表现是肿瘤的部位,正中矢状位是其关键所在。肿瘤位于上蚓部时,中脑导水管常受压,变窄,向前方移位。肿瘤位于第四脑室顶部时,导水管被称开向上移位,四叠体板由正常的直立位置变为近乎于水平位置。此外,瘤周有新月形的脑脊液残留,主要在前方或上方,决不见于后方,提示肿瘤位于其后下方。T1上显示较好。

3.3 血管母细胞瘤又叫血管网状细胞瘤。通常见于小脑,也可发生在脊髓。它是成人常见的小脑肿瘤之一。它可分为3种类型:大囊小结节型、单纯囊型、实质型。本组病理以大囊小结节型为主,在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平扫难以显示囊内小结节,增强扫描有助于显示附着于囊壁的小结节。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在T1WI呈低信号,T2WI呈较高信号,瘤体有显著对比增强。

3.4 转移瘤位于小脑较少见,多位于小脑半球,也可转移于小脑蚓部。可单发,也可多发。其内可有出血,本组病历均无出血现象。T1WI多呈等\低或低等混合信号,T2WI呈高、低等不均匀混合信号。瘤周有清度水肿或水肿不明显。有时病灶不典型,有赖于病史及临床资料。

上一篇:自体结膜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胆囊癌的CT诊断对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