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出精彩,“层”出不穷

时间:2022-04-06 03:50:33

摘 要:新课程理念提倡以人为本,以多元智能结构理论指导课改,信息技术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不同的学生”指的是在不同的智能领域或非智能领域蕴藏着发展潜能的学生,“不同的发展”应是学校管理与教学要创造学生发展的“最近发展区”或“毗邻发展带”,让所有的学生在大多数领域得到大小不同的发展。教师还应承认学生的差异,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教师要本着让学生“能飞的飞,能跑的跑,能走的走,不能走的推一把”的思想,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成功”标准,坚持每位学生都要发展,但不求一样发展;每位学生都要提高,但不是同步提高;每位学生都要合格,但不必相同规格,既要了解分层教学的理论支撑,还要掌握分层次教学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动态分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效果

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该理论很好地解决了学与学生个别差异性的矛盾,要求我们应该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以牺牲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分层教学突出了现代素质教育的三种特性:即基础性――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全体性――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素质都有所提高;发展性――开发潜能,发展个性特长。

一、调查摸底,动态分层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差异最大的是原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要摸清情况,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此,我首先采用发调查表、与学生交流等形式来进行调查。主要了解学生接触信息技术的时间有多长、学过哪些软件、掌握到什么程度。家中有没有计算机,是否经常上网,在网上主要进行什么操作等等。

课前的调查,只是打下一个基础,要对学生有更深入地了解,还要在以后的课内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当然,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期望是什么,也是调查的内容范围,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究竟希望学到什么、怎么学,这给我们尝试的“分层”教学提供主要的参考依据。

二、分层确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分层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高、中、低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在课前要明确哪一层次的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技能,达到什么程度。

三、分层确定教学方法

针对各层学生的不同特点,我们一般会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分层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演示性探究,这是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所采用的一种探究方法。学生通过模仿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些演示操作,达到“巩固基础,按部就班,模仿提高”的探究目的。二是导向性探究,适合于有一定基础但进行自主性探究有一定难度的学生。学生根据教师已经预先设定的完成某一项任务的路径,通过教师制定的递推式图表的引导来完成对该任务的探究。探究目标是“串好主线,预设悬念,循序渐进”。三是自主性探究,适合于有基础、有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在这种探究活动中,教师只确定探究方向,并不锁定具体任务,学生根据这一方向开展探究活动。

四、分层评价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课的作业一般是学习了每一模块或某几个模块后,让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进行的综合性练习或作品的制作。作业要求可分成三个层次,一种就只布置基础部分的作业,可以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给另一种学生布置稍微有点难度的作业,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多进行思考;还有一种,可以安排一些较难的作业,要求一题多解,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方法,将有效地克服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克服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了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有效地解决了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为学校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夏正江.一个模子不适应所有的学生:差异教学的原理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朱士成.合作学习、分层教学的尝试.教育艺术,2003(4).

[3]陈元保.分层教学全面优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8).

[4]吴亚军.用分层教学策略构建和谐信息课堂.吉林教育,2010(4).

[5]魏雄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研究.普教研究,2001(2).

(作者单位 沧州市教育局石油分局钻二小学)

上一篇:实施现代化教育管理之我见 下一篇:小议小学生英语学习障碍产生的原因及对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