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蔬菜产业链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4-06 03:17:20

寿光蔬菜产业链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本文主要通过对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相关上游产业、生产、销售的研究,分析了寿光蔬菜产业链的发展情况。通过研究发现,寿光蔬菜产业链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存在基础设施薄弱、管理水平差、管理规范不健全等问题,本文就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加大投资力度、完善专门管理机构、解决好物流问题等相应的各项解决措施。

【关键词】 农产品供应链 蔬菜产业链 上游产业

国内学者对蔬菜产业链问题做了大量研究,主要集中于蔬菜产业链的优化(毛中明,2005;申风平,2008),现有一些具体蔬菜产业链的分析(魏剑,2008;方志权,2003;韩纪琴,王凯,2001)以及蔬菜产业链相关产业的发展(崔蜜蜜,2006;张霞,2008)。蔬菜产业链是在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中不断延伸出来的。蔬菜产业链主要是以蔬菜的流动为基础,蔬菜生长受自然环境影响比较大,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市场条件、技术条件的不同导致蔬菜产业链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蔬菜产业链的目的就是把生产的各个环节联系起来,并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控制,将成本降到最小,实现利润最大化。

寿光蔬菜批发市场作为寿光蔬菜产业链中显著的核心企业,在整个地区聚集着无数家庭企业,呈现明显的产业集群特征。本文所研究的产业链问题都是基于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带动的无数生产单位集合的生产、供应以及销售问题。

一、寿光蔬菜产业链的发展

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带动了蔬菜产业链的发展,寿光蔬菜主要是依托批发市场发展起来的,寿光蔬菜产业发展的成功来源于政府高度重视市场体系的培育和信息平台的建设,通过多年的建设和完善,建成了江北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先进的电子拍卖市场、全国首家网上蔬菜交易市场以及遍布城乡的蔬菜代购销售网络。目前,一年一度的博览会为寿光蔬菜打造了“全国蔬菜之乡”的品牌。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市场模式能充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寿光市贯彻实行了“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种植格局,出现了一大批如甜瓜之乡田马镇、胡萝卜之乡华龙镇、茄子之乡纪台镇等蔬菜专业种植村镇。蔬菜生产作为一条大产业链的核心,以蔬菜产业为主线,大力发展蔬菜相关产业,有效带动了种苗、农资、温室建造、建材生产、物流运输以及加工保鲜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拉动县域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的作用明显。

寿光蔬菜产业链是以农户种植为起点,然后将其中一部分运送到批发市场进行深加工或者运送到集市、小型零售商,还有一部分是通过运输商进入超市,最后到消费者手中。这个过程是完整的,其中每个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产业链中对每个环节的管理都应该有规则、有秩序。寿光蔬菜产业链在各个环节都在完善,但也存在相应的缺点和弱势。

1、种子以及相关上游产业研究

寿光作为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集散地,对种子、化肥、竹竿、钢筋、农膜等生产资料的需求就促进了产业链相关上游产业的发展。寿光的良种企业和工厂化育苗直接制约着寿光蔬菜生产的数量、质量和品种。寿光市为推动蔬菜良种的科研创新,先后与国内高校和国外著名种子公司合作,加大蔬菜良种的科研创新力度,建立了一些种子种苗基地,培育了一些具有特色的蔬菜品种,吸引了众多世界著名的种子公司,引进了众多外国优良品种,促进蔬菜品种进一步优化升级。同时化肥、农药、竹竿、农膜等专业生产资料市场的发展,也为寿光蔬菜产业链提供了重要支持。尽管如此,寿光蔬菜的上游行业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一是蔬菜种子基本上来自国外,缺乏自主研发能力,且进口成本高;二是种子经营和开发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三是种子加工、储藏手段落后,造成资源浪费等等。

2、生产研究

寿光蔬菜产业链的发展得益于寿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历史资源条件,表现出巨大的竞争优势。寿光根据自然条件、人才优势等因素,进行了蔬菜农业区域调整,寿光蔬菜生产主要集中在中南部,北部乡镇主要是发展冬枣、海淡水养殖等各种高效农业。

寿光蔬菜的集聚生产产生的规模效应又促进了蔬菜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寿光市根据历史等各种因素的差异,建立了各类瓜果蔬菜生产基地,基本上实现了“一乡一品”。随着客户对蔬菜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对农产品需求结构的变化,寿光蔬菜产业链也对农产品质量结构进行了优化升级和品种结构调整。通过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产品质量结构的优化,使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开发和生产实现了规模经济,提高了效益。

3、销售研究

寿光作为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集散地,目前主要有蔬菜(水果)批发市场5个,其中包括小型市场和全国综合批发市场,蔬菜交易量突破40亿吨,销售到全国多个省市。寿光蔬菜的销售渠道主要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农户种植的蔬菜直接在田间地头进行“摆摊”式销售,这种销售方式属于传统的销售渠道,销售量小,利润小;二是农户种植的蔬菜属于定向种植,蔬菜产品成熟后直接由批发市场进行加工、包装,通过物流公司运送到全国各地;三是由中间的运输商直接运往超市或者进行批量销售。

随着经营体制不断完善,蔬菜批发市场规模迅速膨胀,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寿光蔬菜物流中心立足于当地丰富的蔬菜资源,组织大量的蔬菜输出,吸引大批外省市的名、优、稀、特蔬菜进入寿光市场,整个市场出现淡季不淡、品种齐全、四季常鲜的景象。

二、寿光蔬菜产业链存在的问题

寿光蔬菜产业链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提高了寿光市农民的收入,也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指明了一条可借鉴的道路,对蔬菜的上下游产业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仍在很多方面存在一些缺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蔬菜产业链管理水平差

蔬菜产业链的发展不能只注重蔬菜的流动,应把蔬菜的生产、采购、销售、存储、运输、加工和信息、电子商务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从整体进行管理。产业链各节点企业之间竞争程度较高、合作协调水平较低、利润分配欠合理,形成了过高的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各企业间缺乏信息沟通,不能共享有关的信息和需求,仅从自己的需求预测制定生产或销售计划,响应市场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差。

蔬菜属于易腐易烂的生鲜食品,所以在存放时也需要低温库、冷藏库、立体仓库等。但是农民由于缺乏必要的冷藏措施和保鲜技术,多以简易仓库存放,以混藏、分散储藏为主,蔬菜的运输过程中很少用到冷藏车,使许多蔬菜产品在存放过程中由于腐烂变质而损耗,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也减少了菜农的经济收入。

蔬菜产业链要求专业人员对蔬菜流通过程中的合理规划、设计、管理、有效控制以及成本核算进行管理,降低各环节成本费用,减少不必要的损耗,有效增加蔬菜流通附加值。这就要求蔬菜产业链的管理人员应该是具有专业的具备现代产业链管理知识的人才,能够运用自身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实践经验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但目前我国蔬菜产业链的发展较为落后,缺少专业的管理人员,严重阻碍了自身发展。

2、蔬菜产业链标准化体系不规范

随着寿光蔬菜经济的发展,南菜北运、西菜东调等举措日益频繁,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成为国内多个大城市蔬菜的主要供应者。蔬菜从栽培到市场的过程,是一个从产品到商品的连续转化过程。它包括采前优良品种选育、田间管理、采后预冷和贮藏、上市前的商品化处理以及运输和上市销售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蔬菜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应有相应的标准,标准间彼此衔接,形成从采前到市场的完整的标准体系。但目前的蔬菜产业链缺乏有效的监督,不能保证蔬菜质量。蔬菜产业链的不同区域、同一区域的不同部门间的标准不一致、不协调,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

3、蔬菜产业链信息不流畅,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

蔬菜是时鲜产品,市场价格多变,供求矛盾转化快。对农民而言,由于缺少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信息,很难达到农产品的供求平衡,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加大了市场风险。菜农缺乏总体的供求信息的引导,难以预测蔬菜的产销趋势,并且不注重市场调查预测,经常会因市场误导而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导致蔬菜生产出现过剩。这不仅使菜农蒙受巨大经济损失,同时也造成生产资料尤其是劳动力资源的浪费。批发市场的现货交易方式使消费者缺乏对产品质量的足够信息,使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失去信任,出现“逆向选择”。

信息系统是蔬菜产业链的神经系统,对蔬菜的生产、储存、运输、加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物流信息进行及时处理,才能应对市场变化。寿光蔬菜批发市场虽然建立了相关网站,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查询蔬菜相关信息,可是电子标签、数字加密、虚拟仓储等技术还未得到发展,网站上的信息实用性、指导性信息比重小,也有一些虚假信息掺杂其中,没有形成统一的农业信息市场,缺少必要的信息管理传播平台和相关政策法规约束。

4、蔬菜产业链种子缺乏自主研发能力、蔬菜深加工程度低

目前,寿光基本上没有自主研发,主要还是进行国外种子的本地适应性研究。寿光蔬菜产业链中的蔬菜品种的70%~80%来自国外,由于专利保护形成的垄断,国外种子的进口成本很高。一般情况下,一粒种子卖到农民手中至少4角钱,贵的7、8角甚至1元,而且这些种子都是一次性的,下次栽种时需要重新购买,这样种子带来的经济效益大部分都被国外公司取得。

蔬菜产业链中的龙头企业都是以蔬菜流通为主,蔬菜加工企业很少,规模都很小,蔬菜加工企业的生产技术也普遍较为落后,有些加工企业根本无生产技术可言,它们多是对蔬菜进行简单的分级、清洗、消毒、包装、配送,以生产冷冻蔬菜等中低档产品为主,几乎没有精深加工,产品的附加值较低、竞争力低。而且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弱、管理水平较低、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才缺乏,不利于企业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长远发展。

三、寿光蔬菜产业链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随着蔬菜产业的发展,蔬菜产业链也应该朝着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向适应消费者需求的新型产业链模式转变。针对蔬菜产业链的诸多问题,需要对蔬菜产业链进行改善和优化。

1、寿光蔬菜产业链管理标准化

我国已经建立了产业链物流标识标准体系,并制定了一些重要的国家标准,但这些标准的应用推广仍存在着问题。货物运输过程中的基本设备不标准、产业链的信息传达不畅,这都影响了信息共享与高效运作。在整个产业链过程中还有部分环节标准化,但整个产业链却没有将各环节的标准统一起来,这无疑大大降低了产业链的运作效率。许多部门和单位都在建立自己的蔬菜信息数据库,但数据库的字段、类型和长度都不一致,不一致的数据无法实现交换和共享,严重地影响了蔬菜产业链管理和电子商务的运作。在蔬菜产品生产和经营过程中,产品标准化问题一直是干扰生产和流通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寿光蔬菜产品顺利地进入国内外消费市场有较大影响。

蔬菜产业链涉及蔬菜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由此牵扯到农业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诸多部门。一些不法行为和现象与地方有关部门职责不清、工作缺乏协调甚至相互推诿不无关系。所以,建议设立一个统一、具有明确职能和权威的蔬菜产业链管理标准,对蔬菜产业链体系进行统一协调、组织和管理,明确执法主体,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最大限度地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和消费者权益。

2、建立专业化的寿光蔬菜产业链物流配送功能

随着蔬菜产业链的发展,产业链上的农产品生产者、加工商以及零售商将库存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减少了企业自身成本,同时也获得更多的蔬菜市场信息和一流的物流咨询,可以集中全部的精力和资金提高自己的核心业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增强产品的竞争力。物流企业可以掌握整个产业链的运营状况及信息,可以充分利用生产设备和人力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产业链中的农产品在未来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成本优势,提高了整条产业链的生产和流通效率。

随着社会化、专业化物流体系的逐步完善,应由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完成寿光蔬菜产业链物流的配送功能。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通过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信息交流网络,使整个寿光蔬菜流动过程高效、协调、有序,从而减少损失,节省费用,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加强寿光蔬菜产业链体系中的纵向联合

建立寿光蔬菜产业链结构一体化发展模式,在注重产业链横向发展的同时,将寿光蔬菜产业链中的各个相关环节打破条块分割,进行纵向一体化的联合,目的是寻找确保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寿光蔬菜安全与优质生产、运输和销售之间的协同。建立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建立行业或企业间的诚信机制,确立合作伙伴关系,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促进寿光蔬菜产业链全过程的纵向合作,提高其运作效率。

4、增强蔬菜产业链自主研发能力和蔬菜深加工能力

加强对菜农的培训,着力提升菜农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鼓励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蔬菜生产大户参与农业科技研发。鼓励有条件的蔬菜加工企业建立科研开发中心,引进科技人才和高新技术,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支持菜农、基地、合作经济组织、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加强合作,通过成果转让、购买专利、委托开发等形式取得技术支持。

寿光市应重点扶持一批已形成一定规模的蔬菜加工企业成为龙头企业,并鼓励城市中的大型工商企业进入蔬菜领域形成“重量级”的蔬菜龙头企业,发挥其资金雄厚、技术基础好、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优势,带动一批蔬菜相关产业的发展。调整蔬菜加工产品的结构,在确保规模效益的同时,快速抢占农产品加工领域的制高点,在传统的保鲜、冷冻、加工、配送的基础上,增加生产脱水蔬菜食品、浓缩果菜汁、蔬菜泥、蔬菜卷等高科技含量的深加工产品,实现与国际市场的高点对接。

5、加快寿光蔬菜产业的品牌建设

寿光蔬菜产业竞争主要是价格竞争、质量竞争、品牌竞争三个层次,未来的市场格局更多的属于品牌经营。而蔬菜产业链的发展离不开核心企业,寿光蔬菜企业要主动确立品牌发展战略,通过品牌建设强化蔬菜品质建设,强化寿光蔬菜安全建设,强化寿光蔬菜产业链的管理。充分发挥现有的寿光蔬菜生产基地品牌的带动力,同时着力加快蔬菜产业的品牌建设,加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要加快探索蔬菜批发市场为农户提前、产中、产后服务的途径,推广种苗统供、植保统配统防、产品订购包销的一体化服务方式。

四、小结

上文通过对寿光蔬菜产业链的分析,提出了对寿光蔬菜产业链发展和完善的基本对策,由此可以得到下列启示:第一,在寿光蔬菜产业链的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相关特色产业和基础产业的发展,这样才能在促进基础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增强产业的竞争优势。第二,寿光蔬菜产业链的发展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又需要相关产业为其提供支持,所以二者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第三,中国是以家庭联产承包制度为主的小规模家庭式经营,经常会遇到小农户和大市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对寿光蔬菜产业链的优化和完善是十分必要的。第四,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对于蔬菜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蔬菜产业链不仅仅要对链条本身进行完善,更要对每个环节尤其是农户种植的品种和质量进行预测和相关评价,不断地引进和开发新品种,提高产品质量,适应市场变化。

【参考文献】

[1] 刘洋、顾明:寿光:中国蔬菜集散地――来自货运强县的实地调查报告(之三)[R].2008(3).

[2] 杨为民:中国蔬菜供应链结构优化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6.

[3] 周波:基于供应链的生鲜农产品产销模式探析[J].流通论坛,2008(9).

[4] 方志权、顾海英:大中城市蔬菜产业链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3(6).

[5] 申风平、刘玉莹、周燕:我国蔬菜供应链模式优化研究[J].江苏商论,2008(10).

[6] 凌宁波:我国蔬菜供应链运作模式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7] 虢佳花:武汉市蔬菜供应链主体纵向协作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上一篇:黄河中游经济综合区四省旅游产业竞争力分析 下一篇:现代经济社会中对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