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寿光市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疾病负担研究

时间:2022-08-23 07:56:17

1993~寿光市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疾病负担研究

摘要:目的 了解寿光市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疾病负担,研究1993~2012年寿光市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疾病负担的影响,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潜在工作损失年(WPYLL)、潜在寿命损失率(PYLLR)、潜在工作损失绿(WPYLLR)平均减寿年数(AYLL)、平均潜在工作损失年数(AWYLL)等指标,对寿光市1993~2012年疾病监测系统意外伤害死亡资料进行疾病负担分析。结果 寿光市1993~2012年PYLLR在8.32‰~17.60‰,AYLL在1.22~2.49岁。伤害PYLL率、WPYLLR,2012年较2007年分别下降9.28‰、7.95‰,其中交通事故PYLLR、WPYLL率分别下降7.79‰、6.64‰。伤害AYLL、AWYLL,2012年较2007年分别降低1.27岁、1.10岁,其中交通事故分别下降1.07岁、0.92岁。结论 交通事故死亡对寿光市期望寿命和疾病负担影响较大,加强交通管理能提高期望寿命和减轻疾病负担。

关键词:交通管理;伤害;PYLLR;WPYLLR;疾病负担

虽然各地对伤害死亡情况有所报道,但由于各地经济、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差异较大,疾病负担差异也很大。本研究旨在摸清我市居民伤害死亡疾病负担,动态掌握寿光市20年来伤害死亡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规律,及时了解影响我市农村居民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为我市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评价疾病控制效果,以及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卫生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死因资料来源于寿光市1993~2012年的疾病监测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寿光市公安局。按照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下发的"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进行死亡卡片的收集并进行质量控制,各项指标达到监测质量要求。

1.2研究内容 寿光市居民伤害死因疾病负担情况:潜在寿命损失年数(PYLL)、减寿率(PYLLR)、平均潜在寿命损失年数(AYLL)、潜在工作损失年数(WPYLL)、潜在工作损失率(WPYLLR)、平均潜在工作损失年数(AWYLL)。根据下列公式计算:PYLL=Σ(L-Xi)×Di。式中L为预期寿命(以中国人群期望寿命70岁为标准计算),Xi为死亡年龄组组中值,Di为死亡人数。PYLL率(‰)=PYLL×1000/N,式中N为人口数。AYLL=PYLL/D,D为总死亡人口。WPYLL=Σ(L-Xi)×Di,式中L为停止工作年龄(以60岁为标准计算),Xi为死亡年龄组组中值,Di为死亡人数。WPYLL率(‰)=WPYLL×1000/N,式中N为人口数。AWYLL=WPYLL/D,D为总死亡人口。

1.3统计学分析 将20年所有伤害死亡报告卡片输入疾病监测软件进行伤害死亡率的统计,同时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死因编码执行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的标准。

2结果

2.1意外伤害死亡率变化 1993~2012年寿光市居民意外伤害合计死亡4315例,粗死亡率为56.22/10万,标化死亡率为59.46/10万,1993~2007年呈逐年上升趋势,以2.28%的速度上升,2007达高峰,为68.38/10万,2008年开始出现逐年下降趋势。1993~2012年寿光市居民意外伤害年均死亡率,男性粗死亡率为78.83/10万,标化死亡率为79.28/10万;女性粗死亡率为33.15/10万,标化死亡率为35.52/10万。男女间死亡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1.66,P

1993~2012年这20年,寿光市的意外伤害死因排序一直在第4位,其构成比、男性的PYLLR、AYLL、以及全部居民意外伤害的PYLLR、AYLL从1993年到2007年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2008~2012年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从2007年开始交通事故的年死亡人数有了明显的下降。在性别分布方面,男性的PYLLR、AYLL均高于女性,男性的PYLLR、AYLL从1993年到2007年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08~2012年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女性则没有此趋势。

2.2各种意外伤害死亡疾病负担分析 2007年意外伤害平均寿命45.07岁,早死率达86.23%,交通事故、淹死、触电早死率均>90%,较本年度我市平均寿命(70.02岁)减少24.95岁,PYLL率、WPYLL率分别为17.60‰、14.07‰,AYLL、AWYLL分别为2.49岁、1.99岁。2012年意外伤害平均寿命为50.23岁,早死率80.56%,较本年度我市平均寿命(72岁)平均减寿21.77岁,PYLL率、WPYLL率分别为8.32‰、6.12‰,AYLL、AWYLL分别为1.22岁、0.89岁。2012年意外伤害死亡463例,较2007年减少169例,减少40.10%,其中交通事故减少99.41%(168/169);平均寿命较2007年提高5.16岁,早死率较2007年下降5.67%,以淹死平均寿命最短(29.33岁)、早死率最高(96.30%)。PYLL占全部死因潜在寿命损失年总数的20.76%,WPYLL占全部死因潜在工作损失年总数的20.79%,较2007年分别下降15.51%、17.84%。PYLL率、WPYLL率分别为8.32‰、6.12‰,较2007年分别下降9.28‰、7.95‰。AYLL、AWYLL分别为1.22岁、0.89岁,较2007年分别降低1.27岁、1.10岁。

2.3交通事故死亡疾病负担变化 2012年交通事故死亡251例,较2007年(419例),减少168例;平均寿命较2007年提高6.59岁;早死率高达90.49%,略低于2007年;PYLL占全部死因潜在寿命损失年总数的12.21%,WPYLL占全部死因潜在工作损失年总数的12.57%,分别较2007年下降13.55%、15.81%;PYLL率、WPYLL率分别为4.89‰、3.70‰,较2007年(12.68‰、10.34‰)分别下降7.79‰、6.64‰;AYLL、AWYLL分别为0.72岁、0.54岁,较2007年(1.79岁、1.46岁)分别下降1.07岁、0.92岁。

3讨论

疾病负担中健康(寿命)损失评价指标有很多种,且各有其优缺点。死亡率是反映疾病健康损失最直接、最易于接受的指标,但只用"率"指标不足以显示疾病间的差异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和早死指数是用疾病造成的寿命损失来评价不同疾病造成负担的大小,突出了"早死"对人群寿命的影响[1]。但YPLL在评价寿命损失时低估了高龄死亡的疾病负担,对于超过期望寿命的死亡难以评价负担。期望寿命损失年数则能评价伤害对全人群健康寿命的影响程度。

1993~2012年寿光市意外伤害在人群中呈现的总体趋势特点:1993~2007年寿光市意外伤害的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2.28%的速度上升,2007达高峰,为68.38/10万,2008年开始出现逐年下降趋势。意外伤害在死因顺位中一直排在在第四位,与杨功焕等报道的全国城市主要伤害死因顺位基本一致[2],但是其构成比逐年增高,2008年以后开始下降,这可能与意外伤害中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骤减有很大关系(2007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有419例,2012年为251例)。男性的PYLLR、AYLL、以及全部居民意外伤害的PYLLR、AYLL从1993年到2007年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与上海市闵行区1992~2006年的调查结果一致[3],但是2008~2012年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从2007年开始加强交通管理,交通事故的年死亡人数有了明显的下降。在性别分布方面,男性的PYLLR、AYLL均高于女性,男性的PYLLR、AYLL 1993~2007年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08~2012年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女性则没有此趋势。

交通事故是意外伤害中占比最大的,这与广州市荔枝湾区[4]、无锡市滨湖区[5]、沈阳[6]市公布的数据相同相同。2007年为66.3%,2012年为54.2%,有较大降幅,但仍然是最主要的减寿因素,PYLLR,WPYLLR均远远高于其他意外伤害的死因。淹死的平均减寿年是所有死因中最高,死亡年龄最小,严重危害青少年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李中杰,熊光魁.伤害疾病负担评价指标的应用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3,30:313-316.

[2]杨功焕,等.中国人群1991-2000年伤害死亡的流行趋势和疾病负担[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193-198.

[3]陈林利,等.1992~2006年上海市闵行区伤害死亡流行趋势和疾病负担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09,26(2):135-138.

[4]张德坤.泰州市2011年居民意外伤害死因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3(3):621-622.

[5]沈晓文.无锡市崇安区2000-2005年居民意外伤害死亡分析[J].江苏卫生保健,9(1):10-12.

[6]吕艺.沈阳市2002~2004年城区居民意外伤害死亡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7):1142-1145.

上一篇:30例小儿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丙泊酚麻醉苏醒期... 下一篇:两种基本针刺补泻基本手法对于胃脘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