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旅游业人才培养问题探析

时间:2022-04-06 03:04:28

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旅游业人才培养问题探析

摘要: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建设的不断推进,旅游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日渐显现,即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高标准、高要求、国际化,与当前旅游业低水平管理、低水平经营、低水平建设、低人才素质之间的矛盾日趋加剧。这些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必须通过发展的手段、用发展的眼光来解决。旅游业人才培养模式须随着业界需要而调整、创新。

关键词:海南 国际旅游岛 旅游人才培养

一、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背景与展望

国际旅游岛是岛屿旅游目的地在参与世界经济发展分工合作中形成的特殊经济体,根据其发展条件和比较优势,选择旅游产业作为其主要的产业,并依托此产业功能体系产生强大的国际客源聚集能力而形成的岛屿经济文化发展形态。国际旅游岛包含两个基本要件:一是旅游业主导,即旅游业成本岛的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二是国际化,即在旅游产业及相关产业领域内,实现服务自由化和国际化,产生超国界吸引力。

海南是中国重点旅游区之一,长夏无冬,气候宜人,滨海旅游、热带雨林、特色温泉等热带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在国际上也具有稀缺性,特别适合发展国际上流行的多样化度假旅游。而且海南生态环境优越,建设国际旅游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是最大限度地保持和发挥海南生态环境优势的必然选择。

海南省委、省政府提出未来5年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主要目标,形象地说,就是实现人员的自由进出、货物的自由通关、货币的自由兑换、免税品的自由购买、国际旅游项目的自由落户、国际旅游体制机制的自由对接等“六大自由”。

二、国际旅游岛建设急需的旅游业人才

建设国际旅游岛是一项无先例可循、没有成熟模式借鉴的重大任务。随着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不断向前推进,国际化建设与旅游业人才不足的矛盾日渐显现。目前,海南省急需的是一流的管理人才和一流的服务队伍,即专业知识水平较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能主动参与竞争、成就感强烈,并具备跨国交流能力、通晓国际规则的开拓进取旅游人才。

按紧缺人才的类别划分,海南目前主要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熟练掌握出境旅游业务的经理人才和境外旅游策划、项目开发、组团调度,以及擅长同外国领事馆打交道,在异国有迅速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导游;第二类是高层次管理人才,如宾馆酒店总经理、旅行社总经理以及销售部、公关部、餐饮部、客户服务部、人事部、财务部等部门经理,他们掌握各种管理知识和技能,心理素质好,具有丰富的管理工作经验和较高的管理才能,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统领全局的领导才能;第三类是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如中西餐厨师、通讯技术维护、餐饮客房服务、日韩料理厨师、前厅礼仪接待等技能型人才;第四类是新兴专业人才,如从事电子商务、分时度假旅游网络管理、会展旅游、旅游资本运营等人才;第五类是具有较强的现场适应能力,创造型、复合型、协作型人才,精通和掌握本专业岗位主要工作,还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运用跨学科理论、方法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技能。

三、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旅游业人才培养对策

(一)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树立“以教学为基础,以技能培训为推动环节,以科研为发展导向”的大旅游教育观,按照产、学、研、企一体化的思路,构建教学――实训――科研――体化的开放式、拓展型旅游人才培养新模式。这就要求旅游院校在办学规模、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材内容、师资水平、实习实训能力、学生身心素质教育等方面,必须贴近旅游业的发展需求。与此同时,为培养更多、更好高质量的旅游人才,旅游企业也应尽力与旅游院校实行合作,在资金、师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直接参与院校教学,联合开发科研项目和联合培训所需人才等。旅游院校只有在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中,充分认识其重要地位,积极探索其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实现以学助产、以产辅学、以研促学、产学研互动,真正实现旅游院校与旅游企业“双需”、“双赢”。

(二)优化课程设置,打造国际型旅游人才

目前,我国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对旅行社管理缺乏针对性,大多数偏重酒店管理。要想培养出国际型旅游人才,必须先从教育课程改革入手,从传统的模式中走出来,根据专业特性,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争夺越来越激烈。一是人力资本的价值被世人所重视。世界银行的专家利用公开发表的数据对全世界192个国家的资本存量进行粗略计算,得出的结论之一是:目前全世界人力资本、土地资本和货币资本的构成比为64:20:16,人力资本是世界总财富中最大的财富,二是由人才供求关系所决定的某些人才缺口很大,特别是高层经营管理者和一些紧缺专业人才,成为旅游业的稀缺人才资源和用人主体争夺的对象。所有这些特点都要求旅游业学科的课程体系必须与企业用人的方针紧密结合,培养职业型、应用型的国际人才。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培养适应旅游发展的高质量技能型应用人才的根本保证。“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既有教师职称资格证书,又有相应专业中级以上的技术等级证书的教师。要培养“双师”型教师,必须通过教学实践、专业实践和业务进修,努力提高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旅游院校要有计划地将现有年青教师送到企业挂职或实践培训;组织中青年教师参加旅游景区、景点设计与岗位实践;支持和鼓励他们取得相应的职业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要定期举办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设立“双师”培养基金、论文专著奖励基金;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和博士。旅游院校还要多渠道地从社会中引进或聘用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又有较高学术水平的高级技术与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以此确保院校教师队伍“双师”素质的提高。

(四)加强英语教育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教育。促进人才的国际流动和培训

各旅游院校应引进教材,推行双语教学,大力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很多旅游院校在这方面作了很好的尝试,如暨南大学在教学实践中,提出了三个不断线,其中之一便是英语教学四年不断线,不论学生的英语水平已经达到四级或六级,英语课始终不断线,而且口语全部用外教;之二是计算机教学四年不断线,尽力提高学生掌握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在全球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旅游人才的国际流动不仅是必要而且是必须。旅游人才培养要突破区域,通过“请进来”、“送出去”,不仅为我国培养一批旅游骨干专业人才,还为我们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的旅游管理经验和服务经验打下较好的人才基础。

上一篇:清代蒙古地区经济法律制度初探 下一篇:论如何加快农村信息化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