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保护在宜昌建设国际旅游名城中的作用研究

时间:2022-08-07 11:20:07

文化遗产保护在宜昌建设国际旅游名城中的作用研究

本文阐述了国际旅游城市标准,在分析宜昌创建成国际旅游城市的基础上提出文化遗产保护在宜昌建设国际旅游名城中的作用。

一、国际旅游城市标准分析

对于国际旅游城市的认定标准,国际上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到底具备了什么样的条件才属于国际旅游城市?一般来说,国际旅游城市是指经济社会发达,旅游资源丰富,资源品位高,具有超国界吸引力,城市综合环境优美,旅游设施完善配套,旅游产业发达并成为城市主要支柱产业,国际国内游客数量众多,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国际性城市。

(一)旅游经济发展水平

国际上认为一个产业的增加值占到GDP的5%以上,就是支柱产业,占到8%以上就是战略性支柱产业。可见,国际旅游城市的旅游业在其GDP的比重至少达到5%。而国际旅游人数与国际旅游收入是衡量国际旅游城市的重要指标。

(二)城市形象

一般来说,城市形象是指城市给人留下的印象。这些印象是游客对城市感受的总和。城市风貌、旅游景点、城市公共设施、生态环境等是这种感受的基本要素。城市文化、民俗风情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形象的最关键的内容。

(三)城市交通

城市交通是指城市(包括市区和郊区)道路(地面、地下、高架、水道、索道等)系统间的公众出行和客货输送,城市交通状况是国际旅游城市的重要指标之一。城市的可进入性表现为指游客进得来,出得去,散得开。游客进出旅游目的地的便捷度直接影响游览价值转换为市场价值。

(四)旅游吸引物

旅游吸引物是旅游吸引物是指具象的、物态的旅游对象,不同体量的景点或活动共同构成旅游目的地的吸引物体系。旅游目的地要想吸引游客,关键是旅游吸引物本身的特色。

(五)旅游接待设施

旅游接待设施是旅游业发展的根本依托,它包括各种服务于旅游业的物质设施和设备。如交通运输设施、食宿接待设施,游览娱乐设施和旅游购物设施等。值得一提的是完善的旅游紧急救助救援体系和完备的救助服务设施是国际旅游城市安全保障。

二、把宜昌创建成国际旅游城市的基础分析

从以上各指标来分析,与国际一流的国际旅游城市如巴黎、纽约等城市相比,宜昌市与之存在较大差距。不过在发展中国家城市考察国际性旅游城市,侧重于考察一个城市在发展国际旅游方面的比较优势。

(一)经济发展前景

宜昌经济发展前景看好:

1、地理位置优越。宜昌地处“黄金水道”长江的中上游,是经济科技发达的东部与丰富资源的西部结合部,是湖北省重点支持发展的省域副中心城市。

2、自然资源禀赋良好。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资源蕴藏等条件优越,是我国水能资源最富集的地区,水能蕴藏量达3000万千瓦以上,可开发利用量达2500万千瓦。

(二)交通状况

城市地理位置和交通状况反映了一个城市进出的方便程度和宜居程度。宜昌地理位置重要,被誉为“川鄂咽喉”,宜万铁路、汉宜高铁、沪蓉高速、三峡航运中心、长江黄金水道形成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城市国际化机能得到了实质性的增强。

(三)旅游资源

宜昌自然旅游资源储量巨大,类型丰富。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国家5A级景区3个,其中长江三峡和三峡大坝堪称中国之最与世界之最。人文旅游资源同样深厚,拥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08个,其中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6个。

三、文化遗产在把宜昌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城市中的作用

(一)文化遗产铭刻宜昌人文脉络,是塑造城市形象的基石

文化遗产是地方文脉的体现,是物化的地方文化。创建国际旅游城市就是要把这些地方文化表现出来,凸显独特的城市形象,这是参与国内国际竞争的重要基石。

宜昌的文化遗产随着历史文化的沉淀和宜昌城市的不断发展逐步形成。目前,宜昌市文化遗产类别主要是摩崖石刻、古建筑、古镇及古人类遗址以及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宜昌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出浓郁的地方民俗特色,如薅草锣鼓、南曲、土家族撒叶儿嗬、都镇湾故事、宜都市青林寺谜语、屈原故里端午习俗、王昭君传说、远安县嫘祖庙会等。这些文化遗产清晰地表明了宜昌的文明进程与城市文化。

(二)文化遗产是载体,是营造国际旅游城市文化氛围的源泉

旅游者游览宜昌除了观赏长江三峡、三峡大坝等景观外,还应感受宜昌巴楚文化、土家族民俗文化、三国文化、名人文化等文化享受。因此亟待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充分利用文化遗产来营造城市文化氛围。宜昌古城在抗日战争时期摧毁殆尽,仅剩下零星的几处古建筑。在目前的城市规划中,要保护和恢复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物,理清城市文脉。对文化景观、历史街区加以保护、修复,利用步行街、老街区、古建筑、城市广场等来展示宜昌的城市文化。

(三)打造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塑造国际旅游品牌

旅游城市形象仅靠个别旅游景区、城市文化街区的打造是难以出精品、出品牌的。将城市及周围的文化遗产开发成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旅游产品,与重点景区相互呼应,有利于城市形象一体化。目前三峡大坝景区、三峡人家景区开发比较成熟,而宜昌城区及郊区的二马路近代建筑、文佛山佛寺、悬棺、以及“长阳人”遗址等开发不充分,因此需要把这些文化遗产转化为高品位的文化遗产旅游产品。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文化遗产转化为旅游产品的重点所在。如利用文化遗产拍摄电影、电视剧,或者引入电视台收视率较高的综艺节目、举行与文化遗产相关的节庆活动等,提高城市旅游的知名度,塑造国际文化旅游品牌,文化旅游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全面提升,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宜昌市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使宜昌真正成为国际旅游城市。

(作者单位: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上一篇: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开发及品牌推广 下一篇:青岛民俗村旅游的推广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