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

时间:2022-04-06 02:17:15

浅谈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4-0232-01

新旧知识的同化与迁移,有助于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由于新知识的未知性,学生的学习往往不是一帆风顺,需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去掌握新的知识。另外存在学生对已学的知识没掌握好,这就需要在学习相关内容时"学新带旧",完善知识结构。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的数学知识网络结构,现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作这方面的一点探讨。

1借助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适当拓展获取新知识

学生对有些新知识是通过相关的已有知识加以拓展、引申、类比而获取的,这种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学生的新知识绝对不是教师"赠与"的,而是学生通过一系列有成效的活动主动获得的,这样学生对新内容的掌握旧比较牢靠,根深蒂固。

2学新带旧,新旧内容相结合

"万丈高楼平地起",抓好高一的教学很重要。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步有些学生没有做好,没有打下扎实的基础。进入高三,教学计划不可能集中一段时间去补,否则会使学习目的变得模糊,影响新的教学内容。平时我的做法是"学新带旧,新旧内容互补"。做到新旧知识两不误。并且作适当的小总结,使各部分的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数学中的不同知识点在教材中相对比较分散,新旧知识的联系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及经验建立关联,从而巩固旧知、深化新知。

然后进行归纳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先定方向,再定是否有根,如果能因式分解先因式分解,然后求出根比较大小,如果不能因式分解就求出 ,比较 与0的大小,充分体现分类讨论的思想,对二次函数、方程、不等式起到了很好的复习作用。这种学新带旧方法比笼统复习旧知识效率来的要好。真正做到新旧知识两不耽误。

3利用旧知识与新知识的不同更好地获取新知识

在教学中经常遇到当前面临的学习情境与旧知识之间有暂时的矛盾与冲突,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或者是本质的差别,利用旧知识不能解决问题,必须引入新知识,从而完善原有的知识结构,这种方法常用于新授课的教学中。不同的知识之间存在着很多的可比性,为了更好的利用这种知识结构之间的关联,要求我们在组织教学时,一定要思考,与本节课知识结构密切相关的知识有哪些?学生掌握程度怎么样?其中和本节课最相关的知识是什么?新旧知识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如何突出这种差异来防止出现负迁移?

案例3几何概型的教学

基本事件总数为7,符合条件的基本事件有2个,有古典概型可知所求概率为27,改为在区间[-2,4] 上任取一个实数,求这个数大于2的概率;提出问题:基本事件个数相同吗,不同在什么地方?如何解?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引出新课题--几何概型。然后通过学生交流,归纳总结出两种概型的基本区分点是基本事件的个数是否有限,这种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从学生熟悉的古典概型入手,创设问题情境,逐步体现几何概型,学生主观上更易产生主动建构的倾向,更愿意完善原有的知识,更有利于区别新旧知识的不同。学生有"似曾相识"、"呼之欲出"的感觉,这样学习起来更有效。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在认知结构,知识的呈现形式有不同之处,也有类似之处,两者有密切的联系。在教学时如果能够对两者之间的异同进行深入的比较,学生对新知识几何概型能正确的理解和运用。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时学习新知识与旧知识出现许多相同点时,应采用类比方法。将新旧知识对照,分析异同点,让学生集中注意二者,从而也就不造成新知识与之混淆。有时以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提出某些问题,此时利用相关旧知识还不能全面解决了,旧知识不够用了,促使学生想学新知识,而这必须是在旧知识很好的掌握基础上才能做到。

高中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新知识的传授依赖于旧知识的掌握,有意识地寻找新旧知识的最佳联系点,为新的知识的产生和理解提供一个固定点,能够很好地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和保持。另外通过新知识的传授进一步巩固、完善旧知识。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使教学的每一环节都应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师每时每刻都应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充分利用己有知识的特点来学习新知识,促使正迁移实现。把已有的知识与新的知识产生关联,形成体系,要做到"瞻前顾后"、"左顾右盼"使新旧知识能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新旧知识组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完整化的有机整体。

上一篇:太阳鸟游艇股份有限公司 下一篇:真空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在船舶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