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渗透策略

时间:2022-04-05 04:02:43

试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渗透策略

摘 要: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已不仅仅停留在传授学生基本语文知识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养,主要阐述了当前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渗透情感因素应该着重做好的几方面工作,希望能对相关老师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情感;渗透

在小学语文课堂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有诸多益处,不仅能很好地践行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还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渗透情感因素势在必行,下面我们就来做具体的研究和探讨。

一、努力创设情境,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情感教育有其自身特殊性,本质上区别于一般文化知识传授课。要取得良好的情感教育成效,需要教师作出积极努力。而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便不失为一种有效举措,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实际作出合理安排,积极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内涵,加深情感体验。比如,在学习课文《我们爱你啊,中国》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播放歌唱家歌颂祖国的歌曲,相信在气势恢宏的音乐声中,定能有效感染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诗歌主旨和情感的理解,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又如,在学习课文《第一次抱母亲》时,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及子女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为了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这种情感,真正进入作者的内心,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母亲》,悠扬感人的歌曲旋律及母子相拥的温馨画面,定能深深打动学生的情感,使之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和无处不在。

二、巧设问题启迪学生思维,使其在思考中发展情感

俗话说,“教育之没有情感,就犹如池塘没有水”。可见,在教育中渗透情感是多么重要的事。为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善于因势利导,用亲情启迪思维,用爱心浸润思维,积极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去解读、体会和把握作者的内心,这不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本身的理解,还能促使其深刻体验情感的厚重深广。比如,在学习《生命的壮歌》时,教师可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来引发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选取素材来表达和阐述生命的壮歌呢?”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究,有助于学生深刻体会弱者在生死攸关时刻所表现出的合作和献身精神,进而加深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又如,在学习《永远的白衣战士》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文章题目为什么叫白衣战士,而不是白衣天使”,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解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叶欣勇敢和奉献的精神,从而增添对她的敬佩之情,无形中使学生思想受到教育。

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发学生情感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烈的时期,教师可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和状态,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给学生增添情感体验的源泉,可谓益处良多。为此,教师可经常开展“读百部优秀课外书”“背百首爱国诗词”等活动,让学生在认真阅读和荡气回肠的语言文字中加深爱国体验。除此之外,教师可根据具体节日来开展活动。比如,母亲节,请学生给自己母亲送一束康乃馨,写一篇感恩母爱的文章;清明节,开展凭吊先烈,为孤寡老人送温暖活动等。这样长此以往,学生的人文感恩情怀势必得到增强,从而就能更好地去为人处世。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渗透情感因素,加强情感教育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需要教师加强对实践的探索和总结,切实使学生心灵受到净化,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李玉彩.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情感渗透[J].考试周刊, 2009(11).

[2]郭献瑞.试论小学语文教学实施情感教育[J].成才之路. 2011(08).

[3]章丽美.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入情感因素[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11).

(作者单位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白草塬乡教育管理中心)

上一篇:例谈高考“函数的零点”题型,把握“函数的零点... 下一篇:精泛结合――阅读课的目标要求和教材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