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如何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时间:2022-04-05 03:48:43

美术教学中如何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摘要]新课程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给每个学生提供交流与表现的机会,被认为是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有效方式,已经被美术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建构有效的课堂教学。只要教师做足合作前的准备工作,创设能激发合作需要的教学情境,合作中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得体的评价与鼓励,小组合作学习就可以顺利有效地进行。

[关键词]新课程 美术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给每个学生提供交流与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在问题的讨论、交流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让学生在动手制作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被认为是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有效方式,已经被美术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建构有效的课堂教学。然而,一些美术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意义、操作方法等认识不足和缺乏深入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现象:当教师宣布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创作一幅作品时,常会听到小组成员各抒己见,甚至还有自顾自画的,全然不理其他组员,忽视他人的存在。在教学组织上,有时学生的积极性没被调动起来,就出现冷场;有时学生非常兴奋,抢着发表观点,争着动手弄得教室里乱糟糟,甚至失控。合作学习在这里只能是形似,实际教学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影响了课堂的有效性和学生能力的培养。究竟应怎样合作?教学中应如何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这里谈谈笔者的几点做法。

一、有效组织,明确分工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我们应该看到,目前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仍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在开展的小组合作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1)小组的组建是小组合作学习赖以展开的前提。因全班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各不相同,组建时教师要对所代的班级学生应有所了解,要进行合理配置,使各小组处于大体均衡的水平上,增强了小组优胜的信心,有利于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展。(2)明确的学习任务和责任到人是进行小组合作的关键要素。课堂小组合作活动无序的根源常常表现为学生对自己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任务不明确,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样去做?因此,小组内应该有一定的分工,每个学生都要被指定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承担各自所分配的任务,使小组成员全员参加,才能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

由于美术学科自身的特点,学生要经常进行动手操作实践。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实践,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完成一件自认完美的美术作品其实很难,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是美术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形式。为了省去重复的分组分工的任务,在每学期开学伊始时,依据组间均衡配置的原则,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四人组,每组设四个岗位,每个成员都有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组长,主持小组工作,安排小组成员准备学具,将小组任务分解给组员。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合作中发现的现象,协调组员间的合作任务,鼓励大家积极创新。评价员,负责观察组员合作技巧,并对小组完成任务过程做出适当的评价。报告员,负责向其他小组和班级汇报展示自己小组的见解与作品。引导同学在合作交流中学习。组内学生可自由选岗,每人一岗,而且责任轮流承担,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二、创设合作需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否合作是决定小组合作学习成败的关键。但是,由于学生认识水平有限,个性倾向不一,有时虽然把他们分配到同一小组内,并且也对他们每个成员进行了明确分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之间的合作能够顺利进行。有些同学非但不积极参与合作,反倒要消极地拒绝别人与他们合作。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十分重视兴趣的激发,营造持久活跃的群体参与气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只有当学生树立起集体意识、互助意识,具备基本的团结协作精神时,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得以推行,因而,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能够让学生产生合作需要的情境,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合作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合作的欲望,这样才能产生真正意义的合作。

1.创设实践情境,激发学生合作的欲望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也是学生所喜欢的能积极主动参与的合作活动的形式。如教学《设计布置舞台》,将其与学校的艺术节同步进行。在教师的参与下,让学生自己设计布置舞台,这样一来,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被极大的激发了。由于舞台的场景较大、内容较多,非一人或一小组就能完成,于是笔者将舞台设计内容分成若干份,分配到各个小组,每个小组再分配到个人,这样每个人完成的情况直接影响整个舞台的设计制作,影响学校艺术节的演出。因而,学生在兴趣和责任的驱使下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

2.创设自然大课堂,激发合作学习的乐趣

合作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但易受到场地、时间、教学安排的诸多因素制约,很难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因此,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在大自然中进行现场合作学习。如教学《拼贴画》,将学生带出教室走进大自然,以大自然为课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构思,分工搜集树枝、树叶、花、草等,并现场制作。结果有的小组以地为背景进行设计;有的小组用树叶组合为背景进行拼贴;还有的几个小组合作,制作一个大的取景框,以自然为背景进行拼贴创作。使学生在设计制作中亲身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感受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

3.创设剧情情境,激发合作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的美术合作学习通常是在“讨论构思――分工搜集材料――分工制作――展示评价”的模式中进行。这种形式虽然操作方便,但长期对学生采用这一单调的形式,将失去对他们的吸引力,因而,在教学中可以创设一定的情景剧,以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即在小组内分清各自扮演的角色,依据剧情合作设计道具,而后小组再通过剧情的表演展示设计。如教学《面具设计》、《学生装设计》等,大大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三、教师要参与合作,进行有效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与教师的参与和指导是分不开的。教师在合作过程中并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一名积极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其教学的主导地位不可缺少。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作为教师应主动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巡视,观察小组合作的情况,包括学生个人的参与情况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情况;深入到小组中了解设计制作完成的情况,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如对小组合作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对小组任务不清楚的教师要有耐心向学生反复说明任务、内容及操作程序,有时可以参与到小组中与学生共同合作。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充分发挥教师的管理、调控作用,才能避免“形似、混乱、冷场”等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序、更有效地进行。

四、进行得体的评价,激发持久的合作学习动力

评价是学习的向导,哪个小组分工合理,哪个小组善于合作,哪个小组有效率和效果,都应给予及时的、恰当的、积极的评价。肯定与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让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增添自信与快乐,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种内驱动力,激发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动力,使学生产生更加强烈的合作学习热情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1.评价要立足于整体

合作学习的成果是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教师对其表扬鼓励使要立足于整个小组。在激励一个的同时,却让其他同学和小组体验到了失败的感觉,这是不可取的,要注重纵向的激励,淡化横向的比较。比如,当发现一组或一个学生设计制作很好时,拿起他的作品应对全班同学说:“这个小组或这位同学设计制作的真棒!比以前表现更出色了。”作纵向的评价;而不能说:“大家来看,这组或这位同学是今天我们班里设计制作最棒的!”作横向的比较。这样既表扬了当事者也激励了其他学生。

2.对过程的评价要重于对结果的评价

教师既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更要注意对合作进程进行有意识的评价,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如积极参与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严守纪律的品质等,对小组合作中的学困生更要多关注,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享受到合作的成功和愉悦,从而使我们对合作学习的评价更有意义。

实践证明,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只要教师做足合作前的准备工作,创设能激发合作需要的教学情境,合作中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得体的评价与鼓励,小组合作学习就可以顺利有效地进行,就可以促进学习者之间的沟通与互动,让学生在互相帮助、提醒、纠正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发现者、合作者、探究者,提高自己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傅幼康,徐健.有效教学初中美术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

[2]陈旭远.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案例分析.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

[3]陆志平,辜伟节.新课程:我们怎样上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

[4]江苏学校美术教育.2007,(1):34-37.

上一篇:寻求探究性教学的新路标 下一篇:浅谈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综合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