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时间:2022-06-23 01:32:15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美术教育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绩。但新课程教学在农村学校,还存在许多不足,如课程资源问题,尤其是农村教育观念陈旧、美术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令人深思。教育者怎样开发课外学习资源、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和实施新课标教学,从而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笔者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农村中学 美术教学 美术欣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美术欣赏教学也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同时,也给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带来了一系列问题:(1)广阔的知识面,丰富的教学内容,使学校美术课程资源严重不足,没有必要的教学设备、器材和资料,没有相应的材料,教学无法实施。(2)“纸上谈兵”的素质教育,不正确的课程“摆位”,美术教学可有可无,纵使农村学校一如故往地恪守着那些陈旧的教育模式,美术教师缺乏积极性,教学上手段单一,课堂上得过且过,教学中拘泥于教材,未能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没有体现出新课标的理念和精神。(3)课堂内枯燥乏味,教师缺乏教学艺术性,不能实施有效的素质教育。下面,笔者就以上问题,简单地谈谈近20年农村美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走出教材,贴近学生生活

《新课程标准》指出:“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教师不能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美术教学者就应该努力开发当地美术课程资源,大胆对原有教材进行增、改。补充一些学生愿意学习的或有特殊兴趣的内容,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与生活环境相联系,表现生活、赞美生活、热爱生活。

增,即充分挖掘当地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增加一些具有生活情趣和地方特色的美术课。如笔者所在浙江省仙居县,极具地方特色的《白塔镇高迁古民居》、《千年仙居》、《潘滩乡的千年古街》、《中华一绝仙居无骨花灯》、《母亲河-永安溪》、还有笔者所任教的校园中《名人雕像》、校园外《花坛中的不锈钢雕塑作品》等。

改,即对原有的教学活动作一些适当的修改。(1)更换内容。如第十三册中《板报设计》,农村的孩子对一张张板报版面的内容有感枯燥乏味,因此,我把学生作业改为设计展示自已的形象宣传版面;十六册中《神奇的工具》和《网页的制作》,由于当地条件限制,没有配套的计算机房,就改成讲授同学们感兴趣的、极具好奇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在武侠电影、电视剧制作中的特殊动作合成应用,作业改成手绘一张以同学自己属肖卡通画或以漫画自画像为主题图案的个人主页。(2)扩充内容。如十六册中《青春风采》,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品牌服装),展开品牌与家庭,品牌与文化等,如十七册中《城市雕塑》,结合当地的雕塑作品,实行课堂延伸,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欣赏教学效果等。

二、以转变陈旧的教育模式和加强美术作品欣赏,来引导学生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在农村学校能真正认识到美育的重要性且又脚踏实地的把美育纳入现行的教育议程的学校,恐怕仍是廖如晨星。自古通今,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就是如此。

1.由于学校在教学上一味地追求升学率,忽视及漠视非智力因素或形象思维的开发和培养,文化娱乐生活单一贫乏,致使学生兴趣单调,囿于见闻,从某种程度上制约学生求知的视野。所以说,这是导致学生想象力渐次削弱的主要症结。

2.为数众多的家长和教师片面的认为学生爱好美术及书法就是画画儿,学校开不开美术课和学生懂不懂艺术无关紧要,以其自身的浅薄贻误后生,由此而产生的恶劣影响是令人难以容忍的,这些是学生过分偏食学养匮乏的原因所在。

3.陈旧的教育模式已不再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试图把学生强行纳入”照样画葫芦”的旧教学方式,同样是极端错误的,因为他们混淆了美术教学与专业美术学校的性质。前者是以提高学生认识美、判断美、欣赏美,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开发智能因素为目的;后者则是以训练专业技能为目的。盲目刻板观念教学还不如让学生新课改就得使“照样画葫芦”法转为“照猫画虎”法教学,这样更会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开发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大多数美术教师在其专业由于得不到社会、学校以及学生的正确理解和重视情况下,教学上得过且过,逐渐地轻视本职工作。长期以来,不安心工作,这样下去,今后不知会给社会带来多大的不良影响。

世界著名的教育家、美术评论家奥班恩在《美术的涵义》一书中指出,“每个人生来都赋有天才,唯一的问题是,为什么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那样快地失去了这种天赋,或者说天赋离开了他们。”这正是我们在农村美术教学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我想,我们教师应首先转轨现行教育模式,侧重教材中美术作品的欣赏教学主线,加强情感教育,塑造气氛让学生认识美术,接受美术,欣赏美术,喜欢美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众所周知,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和情感的的传达。在教育的过程中,它始终是以美的事物激发人的情感的,即以艺术美的移情传达为目的。在第十五册青春风采一节中,教育者在授课着装时,就得设计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如何明辨美与丑,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从而认识正确的审美观。这样,就能避免生活中好多农村孩子为了美而片面地追求时尚、品牌的服装,而做出了一些错事,甚至染上不良的行为恶习。

让学生在接受美的教育时,体验来自艺术作品的那种注入了艺术家真实情感的美的意味,从而导入纯洁、高尚、健康向上的精神世界;借以陶冶性情、明辨美丑,自觉地抵御卑劣风气的侵蚀,获得情感上的升华。因此,中学美术教育应侧重于审美教育,即以美术欣赏为主要的教育手段。

然而,审美教育作为一种长期的不间断的情感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情育,它不可能在短期内见出效果,但却是促成完整人格的重要基因。

三、从美术课的特点出发,让轻松愉快伴随课堂教学

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曾说:“一个人要出成果,原因之一就要顺乎自己的兴趣,然后再结合社会的需要来发展自己的特长。有了兴趣,‘苦’就不是苦,而是乐。到了这个境地,工作就容易出成果了。”在世界上,凡杰出人才,创新大师都有异乎寻常的强烈兴趣。既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从有限的教材中寻求学生身边感兴趣的课外素材。现代教育心理研究表明,兴趣与学习的关系非常密切,只要有兴趣,学生就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乏味之事。通过教师的愉快教学,学生无需有意识地努力就能保持专注的注意力和盎然的学习兴趣,日久天长,学生就会逐渐形成对学习的“持久兴趣”。持久兴趣愈浓,学习动机就愈强,努力程度也会愈高,从而彻底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感和疲倦感,在愉快的感受中做学习的主人,满怀信心地进取、向上。要实施愉快教学我想得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教师的教态应亲切自然,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

教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外部表情与内在气质的形象反映,它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绪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所以,在学生面前,老师应永远是亲切自然的。即使是对待差生,老师的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期望的眼神,一句幽默的话,一个暗示的动作,有时比严厉的批评更能让学生接受,使学生从中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爱护和关怀,从而使学生能自觉改正缺点,避免产生师生间的对立情绪,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应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师生在认识与情感两方面的沟通,变一切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老师自始至终贯彻积极主动性原则,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美的教育。

2.运用广博的知识和语言技巧教学,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

美术是视觉艺术,需要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这就必须强化直观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常常使教学陷于枯燥乏味,如在农村学校将有限的电化教学设备引入美术课堂,使教学媒体多样化,就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来参与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实施愉快教学,增强教学效果。但在农村学校设备简陋,教师得从以下各方面加强学习。一是教师自身必须加强修养,继续学习(特别是学习新课程理念和精神)、进修、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画”和“教”的能力。如在教材第十三册第一节《走进美术》教学中,简述油画种类的同时,我们要着重分析画家董希文作品《开国大典》,巧妙构思与天安门城楼的盛况关系,作画动机与这激动人心的关系,适当讲些相关的历史背景,祖国的来之不易来感染学生,让学生从画中得到美的熏陶。从而引导学生如何欣赏作品,树立起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二是要重视美术教学研讨活动。通过教研来提高美术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只有经常进行理论交流和听评课活动,美术课堂教学质量才能大力提高。三是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与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周围的环境联系起来,开阔学生的视野,突破教科书,把美术学习的范畴扩展到地方乃至更大的区域。在开发和利用农村资源时,选取的内容要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要以活泼多样的方式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全身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重视导课和结课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功的一节课,从开始就应引人入胜,让学生的精力很快集中并对新课产生兴趣,因此,对新课的导入应作精心的设计。导课是一种教学艺术,它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例如,在上《青春风采》一课时,我从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因穿衣服的颜色而左右她一天情绪的几个生动例子导入,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为新课的展开作好了辅垫。上《走进美术》一课时,正值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北京举行,我在课前先搜集好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拉奇宣布2008奥运会举办国的录像;在欣赏《开国大典》作品时,先让同学们看这段录像,然后逐个提问:此时,站在天安门广场上的每一位中国人是怎么样的心情?和录像中的这种场面一样吗?这大红柱子象征了什么?它有什么深刻含义?学生发言踊跃,兴致很高,导入新课的同时,渗透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一堂完美的课,不仅开始要引人入胜,而且结尾也要精彩,余味无穷,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回忆,激起对下一次课的强烈欲望。

教学艺术是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创造性和审美性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和运用教学方法时,应有独特的创造性,教学才会成功,才能形成一种活跃、生动的教学气氛,给学生一种真正的艺术审美愉悦的感受。

总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道理我们都懂,转变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育者自身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开展农村中学美术教学,发展农村美术教育,决非易事,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美术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地钻研、互相探讨,为共同目标携手共进。

参考文献:

[1]西方美学通史(第三卷).

[2]林树中.中国美术通史.

[3]左庄伟.欧洲美术鉴赏.

[4]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

上一篇:浅谈在初中美术课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因素 下一篇:给课堂生命 让教学生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