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微课的意义与设计制作

时间:2022-04-05 03:19:13

浅谈数学微课的意义与设计制作

【摘要】 微课是以视频形式为载体,记录教师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它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重要途径之一. 数学微课可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数学微课可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以丰富的教学案例为基础,本文展示导入式、新授式、练习式、实验式与总结式等微课的设计制作.

【关键词】 数学微课;意义;设计制作

一、数学微课的意义

(一)数学微课的理论意义――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

在微课过程,教师主要扮演教学内容呈现者、学习帮助者和课程的设计者等多重角色,使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之间要达到平衡状态. 教师为学生创建“有源”的学习环境,根据学习过程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支架,不断引导学生的思维,对学生日后的探究学习也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使得学生寻找或构建支架支持其学习,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数学微课的实践意义――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微课是一种研究学习,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 借助这种微型的视频教学,教师可相互学习好的经验、方法,做到博采众长,互为所用,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其次有利于数学专业水平发展,最终让数学教师从学习者变为开发者和创造者,在简单、有趣、好玩中享受成长. 微课资源为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提供基础,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二、数学微课设计的形式

根据教学过程的特点,微课分为导入式、新授式、练习式、实验式与总结式. 下面具体介绍五种微课教学的设计:

(一)导入式的微课

根据针对课前导入要激发学生兴趣的特点,收集动画素材或引用视频场景材料,直接引入新学习内容或过渡到新知识点.

(二)新授式的微课

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叙述、描绘、解释、阐明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 教师安排生动有趣的图像、动画等媒体信息,将新的知识点转化为具体可感的教学内容.

例如,教学八年级上册《12.1全等三角形》时,直接录屏软件录制PPT《12.1全等三角形》微课教学视频,根据以下设计,充分调动学生观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三)实验式的微课

实验型微课主要指通过老师或学生演示数学操作步骤,清晰展示动手过程、特点,因此这类微课设计的重点就是操作步骤与过程的精心设计. 在实验中有学生总结:看这些自己参加微课真的很过瘾,特别听到同学们的回答,看到同学们的作品,感觉真的在上课一样,激发自己不断地思考. 学生们积极参与学习,动手一起练习,效果就一定会不错的.

(四)练习式的微课

怎样设计一节课中的“练习”的微课呢?对于解题,大家都很清楚,包括审题、分析与结果书写等步骤. 设计时要注重这些环节,特别对学生易错部分更要“引经据典”,像新授式微课一样可通过概念图、框图、动画、软件等形式呈现,也可以像平时上课一样把板书过程用摄像机直接录制下来,或者用手绘板加录屏形式完成,通过类似手把手的书写分析过程,让学生跟上老师思路,掌握解题分析与过程,提高训练水平,及时帮助学生掌握难点.

(五)总结式的微课

本人从微课课题选择、教学知识点、字幕等总结微课制作的经验,为提高微课的质量贡献一份力量.

1. 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 我们不但要会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微课,而且要结合自身优势与技术条件选择合适的课题. 擅长讲解的老师,要善用丰富的表情,悦耳的语音,教学语言要简明扼要,逻辑性强,易于理解. 讲解过程要流畅紧凑;擅长技术的老师,把各种复杂的知识寓于动画、视频之中;同时利用摄像机、相机、手机等设备资源,找到最有效的表现形式去制作视频.

2. 教学知识要“专一”,教学环节要连贯. 微课之所以要“微”,就是让学生能利用碎片化时间便利、及时进行学习. 微课一定要短小精悍,在尽可能短(10分钟内)的时间高效完成学习. 同时教学内容各环节要过渡自然连贯,承上启下,让学生顺利地完成知识构建.

3. 关键字幕不可缺,可配简要的解说字幕. 适当的视频字幕可引导学习,理清思路,特别是对于重要的教学环节或知识点,可以增强教学效果,但切忌字数太多,增加学生信息阅读量.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研究 下一篇:问题情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