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融资功能仅仅是股市改革的开始

时间:2022-04-04 09:09:27

恢复融资功能仅仅是股市改革的开始

随着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内地股市停顿近一年的融资活动终将再次启动。重启这一扇大门,正是在困扰中国股市长达十多年的股权分置顽疾已去其大半的时候。难怪股市应声而涨,高开高走。

解决股权分置,无论其代价如何,无论是否“达到了各方都满意的多赢结果”,从长远来看,总是一桩有利于股市健康发展的大好事。伴随新股恢复发行,证监会颁行的《管理办法》,一方面拓宽了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如落实非公开发行股票制度、允许发行分离交易的可转债等等,同时降低了一些不切实际的财务指标要求,如增发股票的净资产收益率门槛从10%降低到6%;另一方面又对上市公司以及相关的发行环节加强了监管,包括实行预先披露制度、加大中介机构责任等等。这些措施都使得中国股市向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前进了一大步。

然而,这些成就是否就足以让我们欢呼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到来了呢?如果从建立一个有利于金融资源有效配置、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恐怕我们还不能急于欢呼。

诸多业内人士早就指出,虽然股权分置是内地股市的一大痼疾,但并不是唯一的一个。同样可能损害股市长久发展的还有两个隐患。第一个就是中国股市至今不允许做空操作。在没有做空机制的市场中,重仓持股的投资者没有办法对冲风险,一看到股市下跌的信号,就有可能竞相出货。过去几年中,内地股市正是经常这样,不断出现机构投资人竞相杀跌、中小投资者盲目抄底的现象。做空机制不确立,机构投资者就难以成为市场的稳定力量,而且极容易为避免风险而扰乱市场,甚至为了牟取利益而操纵市场。

第二个隐患就是我称之为“市场分置”的现象。在一个正常的有效的资本市场中,一个公司从小到大,可能会经历一系列不同层次的融资活动,依次和个人投资者、商业银行、商人银行、风险投资等不同的投资主体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优胜劣汰,最后,胜者在投资者的支持和追捧下走向上市之路,进入公开交易的股市。而目前在内地,公司能否上市,并不是靠在资本市场的过往业绩来证明,而是由有关行政部门来审批。这就造成了股市和资本市场其他层面(包括所有其他投融资活动)之间的割裂。

一个行政垄断的股市,它越是繁荣,就越会刺激更多的公司想来分享这份垄断红利,刺激它们为了挤过那道行政审批的门槛而采取各种各样的非常规做法。

在向股市已经取得的成绩致敬、并希望股市改革继续推进的同时,我们希望政府也来关注一下资本市场的其他方面,尽快建立起一个包括债权融资、夹层融资以及各种私股融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摘自2006年5月12日《南方都市报》)

上一篇:房地产调控“问责利剑”已悄然举起 下一篇:欧洲单一市场建设道路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