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试点工作启动

时间:2022-04-04 04:39:07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试点工作启动

当前,我国信息化建设正在进行战略转型,即从信息技术阶段转向信息资源阶段,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转向深入应用阶段,从数量建设阶段转向质量建设阶段。从粗放配置阶段转向追求效益阶段。

档案是国家的基础性原生性信息资源,档案部门是信息资源大户,档案工作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信息化工作。面对国家信息化工作的战略转型,档案工作特别是档案信息化工作必须转变工作思路,把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加快档案信息化资源建设、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作用上来。

为贯彻落实《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任务分工的通知》、《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关于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总结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经验,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家档案局、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经过充分酝酿和协商,于2006年9月联合启动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试点工作。试点确定了6个方面主题,选择了16个试点单位。

第一,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试点要求对档案数字化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运行机制、工作流程、技术要求、成果管理等方面内容进行探索实践、总结归纳。试点任务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北京市档案馆、长春市档案馆承担。

第二,政务信息资源管理。试点要求对在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等信息化系统中产生重要政务信息资源的收集、存储、管理、利用等方面工作进行探索实践、总结归纳。试点任务由安徽省档案局、陕西省档案局、中联部档案处承担。

第三,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试点要求对把档案馆建设成为公众获取政务公开信息的场所、促使要求政务信息公开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有机结合等方面工作进行探索实践、总结归纳。试点任务由上海市档案馆、宁夏回族自治区档案馆承担。

第四,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试点要求对做好信息化条件下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存储、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进行探索实践、总结归纳。试点任务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办公厅文档处、中国第一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承担。

第五,公共文献基础数据库建设。试点要求对分布式大型文件级档案数据库的建立、运行、管理、开发利用等工作进行探索实践、总结归纳。试点任务由福建省档案局、海南省档案馆承担。

第六,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服务。试点要求对利用信息化手段、采取不同运行机制、运用多种形式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提供社会化服务工作进行探索实践、总结归纳。试点任务由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浙江省档案馆、沈阳市房地产档案馆承担。

2006年10月,国家档案局和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在北京联合召开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试点工作会议,对试点工作进行了动员和部署,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陈大卫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为加强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国家档案局、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成立了试点工作协调小组。各试点单位也成立了由档案部门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相关人员组成的试点工作组,具体承担试点工作任务。试点工作将于2007年10月结束,届时,国家档案局、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将召开总结大会,推广试点工作经验,推动全国档案信息化工作。

此次试点工作是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第一次联合业务部门开展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试点,从信息化主管部门来说,对了解档案行业特点、规律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国家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规划、政策措施、法规标准制定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对档案部门来说,对进一步了解和把握国家信息化发展对档案事业发展的影响和要求,拓展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档案信息化工作的思路,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全面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国家档案局 100032)

上一篇:德国联邦档案馆照片档案的管理 下一篇:钱钟书、杨绛与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