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综合高校学生骨骼肌肉疾患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2-04-04 03:43:35

某综合高校学生骨骼肌肉疾患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某综合大学学生骨骼肌肉疾患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北欧骨骼肌肉症状自评量表,自制的网络使用情况与骨骼肌肉疾患预防知识知晓情况调查表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对整群抽取的北京某综合大学39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该组大学生中骨骼肌肉疾患症状总报告率为68.8%。初次上网时间集中在初中及以前,每天上网时间集中在1~2.9h。119人(30.2%)被诊断为网络成瘾。62.9%的大学生注视计算机屏幕身体姿势不正确,90.4%电脑椅不可以转动,84.8%对疾患不了解,92.9%没有接受过相关培训或指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级、开始上网时间、电脑椅是否可以转动、有无网络成瘾是影响大学生骨骼肌肉疾患的主要因素(P值均

【关键词】肌,骨骼;因素分析,统计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95.4 R 6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31 10-1227-04

目前,由上网引起的种种问题如骨骼肌肉疾患不断增加,但现有骨骼肌肉疾患(musculoskeletal disot-ders,MSD)研究多集中在办公室职员等职业人群,对大学生群体关注较少。国内外研究表明,日常长时间使用计算机的大学生骨骼肌肉疾患患病率也较高。本研究选择北京市海淀区大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其骨骼肌肉疾患现状,并探讨其与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采用班级整群抽样方法,在北京海淀区某综合大学——四年级在校学生中进行调查。共发出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94份,有效率为98.5%。其中男生251名(63.7%),女生143名(36.3%);一年级学生130名(33.0%),二年级学生111名(28.2%),三年级学生86名(22.1%),四年级学生67名(17.0%)。年龄(19.8±3.2)岁。

1.2 方法参考相关文献,结合北京市大学生具体情况设计调查表,并邀请现场流行病学和职业卫生方面的专家对问卷进行论证,调查个人基本资料、网络使用情况与骨骼肌肉疾患预防知识知晓情况。个人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年级,网络使用情况包括网络使用时间、姿势、环境等,骨骼肌肉疾患预防知识知晓情况包括是否有这方面的培训指导及是否有意识休息、锻炼等。

采用台湾陈淑惠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Chinese Intemet Addiction Scale.Revised.CIAS-R)测定受试者是否网络成瘾。该量表共26个问题,包括网络成瘾强迫症状、戒断症状、耐受症状、时间管理问题及人际健康问题5个部分。CIAS-R总分代表网络成瘾的总体水平,得分超过58分提示受试者存在网络成瘾问题,得分越高提示网络成瘾倾向越大,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2。

采用北欧骨骼肌肉症状自评量表(standardizedNordic Questionnaire for the Analysis of MusculoskeletalSymptoms)测定不同时间层面的骨骼肌肉疾患现患情况,涉及的身体部位有颈部、肩部、背部、腰部、手肘、手腕、手指、髋臀、膝、踝足共10个部位,该量表Cron-bachα系数为0.89。骨骼肌肉疾患指身体各主要部位中有1个及以上部位出现不适、麻木、疼痛和/或活动受限等,且症状持续时间超过24h,经休息也未能恢复,同时排除其他内科急症所致。

1.3 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骨骼肌肉疾患报告情况 271名学生回答曾出现骨骼肌肉疾患症状,总报告率为68.8%,其中以颈部、肩部、腰部最多,报告率分别为46.2%,38.6%,36.6%。男、女大学生的骨骼肌肉症状报告率分别为63.8%,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70,P=0.004)。男女大学生各身体部位中,肩部和腰部的骨骼肌肉症状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2.2 网络使用及对骨骼肌肉疾患预防知识知晓情况在被调查的394名大学生中,初次上网时间为初中及以前者有282人,占71.6%;每天上网时间为1~2.9 h者有187人,占47.5%。根据CIAS-R量表的判断标准,有119人被诊断为网络成瘾,占30.2%。使用计算机时身体姿势(包括前倾和后倾)不正确者有248人,占62.9%;电脑椅不可以转动者有356人,占90.4%。

在被调查的394名大学生中,对骨骼肌肉疾患预防知识知晓情况,250人不注意使用计算机姿势,占63.5%;334人对疾患不了解,占84.8%;366人没有接受过这方面培训或指导,占92.9%。

2.3 骨骼肌肉疾患影响因素分析

2.3.1 骨骼肌肉疾患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不同年级、每天用计算机时间、使用计算机时身体姿势、电脑椅是否可以转动、每天锻炼身体时间及是否网络成瘾大学生骨骼肌肉症状出现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3.2 骨骼肌肉疾患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以北欧骨骼肌肉症状自评量表结果(0=无症状,1=有症状)为应变量,以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性别:1=男,2=女;年级:1=大一,2=大二,3=大三,4=大四;初次上网时间:1=学前,2=小学,3=初中,4=高中,5=大学;每天上网时间:1:

3 讨论

研究发现,北京市某综合大学学生骨骼肌肉疾患症状总报告率为68.8%,其中以颈、肩和腰部主诉出现骨骼肌肉疾患症状最多,患病率分别为46.2%。38.6%,36.6%。王静等2010年的研究表明,湖北某大学学生骨骼肌肉疾患总患病率为57.1%,谭玉霞2010年的研究表明,河北某大学学生骨骼肌肉疾患总患病率为46.8%。孙钊等2009年对浙江和山东中学生的研究表明,学生骨骼肌肉疾患总患病率为61.1%,颈、肩、腰的发生率分别为29.0%,18.3%,15.9%。本研究结果与以上研究相近但略高,分析原因可能是目前计算机使用越来越广泛,学生使用计算机时间越来越长,以及地区差异所致。

在本研究中,大多数被调查学生初次上网时间在初中及以前,每天上网时间集中在1~2.9h。119人(30.2%)被诊断为网络成瘾。与以往研究相比,初次上网时间提前,每天上网时间也越来越长,且网络成瘾率也增大,表明大学生上网情况越来越普遍,成瘾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本研究中,大多数被调查的大学生既不注意使用计算机姿势,也不会有意识保健锻炼,对疾患不了解也没有接受过这方面培训或指导,表明大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薄弱,需要加强指导。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级、开始上网时间、有无网络成瘾、电脑椅是否可以转动是影响大学生骨骼肌肉疾患的主要因素。女大学生的骨骼肌肉症状出现率高于男生,与以往研究类似,表明女性更容易受到骨骼肌肉疾患的困扰。

本研究显示,初次上网时间为大学阶段相对于开始上网为初中及以前是骨骼肌肉疾患的保护因素。说明网龄越短,骨骼肌肉疾患患病的可能性越小。大四相对于大一的学生发生骨骼肌肉疾患的危险性是3.454倍,可能是年龄越小,自我控制能力和保护意识越弱。而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发生骨骼肌肉疾患的危险性是正常学生的2.386倍,与以往研究类似。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使用计算机时姿势和电脑椅是否可以转动是骨骼肌肉疾患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电脑椅不可以转动的大学生发生骨骼肌肉疾患的危险性是正常学生的2.204倍。何健民等的研究表明,广州市某公司办公室职员习惯将计算机屏幕置于右前方或左前方,导致计算机操作时呈侧身或扭腰不良姿势,与肌腱不适发生率高呈明显因果关系。

总之,随着网络的普及,大学生上网情况越来越普遍,骨骼肌肉疾患患病率也越来越高。骨骼肌肉疾患是慢性疾病,影响因素复杂多样,希望本研究结果能够引起大学生的重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养成良好习惯,对防止工作相关骨骼肌肉疾患形成的益处是巨大的。

上一篇:马鞍山市2006—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下一篇:Delphi法判断学校食物中毒防控关键环节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