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驱动”的高职数学课程改革方案设计

时间:2022-04-04 09:47:53

基于“任务驱动”的高职数学课程改革方案设计

摘要:高职数学课程按照“任务驱动”理念,结合专业、日常和实际应用的改革思路,按照课程目标,对高职数学课程(以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类专业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案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设计。

关键词:任务驱动;高职数学;课程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直接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想完成这样的培养任务,课程体系是关键的因素之一。

戴士弘教授在《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中指出:“教师在课堂上,要带领学生去完成任务,而不是仅仅讲授一本书。学生兴高采烈地跟着老师完成任务,练出办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练出自学的能力,学到相关知识,获得实际成果,产生由衷的成就感和自信。”

一、“任务驱动”概述

“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一个任务活动,在问题的驱动下,通过积极主动应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由来己久,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西德兴起,称为“范例教学”,当时的代表人物克拉夫基认为“范例教学”就是根据清楚明确的典型事例进行学习与教学。而现在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在重视人本主义的基础上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它以富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好奇心的教学情景为基础,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任务为载体,使学习者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体现了以任务为明线、以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为暗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运用比较多,针对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非常少,只有极少数文章有所涉及,但不够系统和全面。

高职数学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各个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工具性、服务性、人文素质性,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满足通识教育的需求,满足专业需求,服务于学生专业学习与后续发展。“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通过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地学习,带动学生应用数学能力培养,以应用数学能力培养需要带动数学知识的学习,这种将教学过程与真实任务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是当前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

二、高职数学课程的设计

(一)高职数学课程设计思路

在基于“任务驱动”构建的高职数学课程体系中,高职数学课程应更具实用性、针对性和目的性。高职数学课程作为专业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改革应该具备:一要与高职专业培养目标保持一致,要符合就业工作岗位的要求;二要以岗位技能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为基础,以职业能力要求为核心;三要与基于“任务驱动”的专业课程改革相同步,高职数学作为素质课和工具课,它不同于专业课,专业课可以按照具体的工作任务组织教学,整合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但高职数学没有具体的实践环节,所以基于“任务驱动”的高职数学课程体系要以基于“任务驱动”专业课程体系为参照,紧密结合专业课程;最后,还要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和深造提供必要的数学知识,要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要体现高职数学的基础性、工具性和人文素质教育的价值。

(二)高职数学课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学过程设计与教学效果评价的依据,它确定了课程教学内容所要达到的目标水平,确定了每一个知识点应该达到的目标水平。

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相关专业技能课程及今后工作中可能用到的,适应未来工作及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特别是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兴趣;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生活、事业的全面充分地发展;使学生既具有独立思考又具有团体协作精神,使学生能敏感地把握现实社会经济的脉搏,适应社会经济的变革发展。具体又分为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

(三)高职数学课程教学内容

1.课程内容选择。通过对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类专业部分学生和专业课教师的问卷调查,通过分析职业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和有关专业课程对高职数学课程的要求,归纳汇总得到专业学习领域中主要课程需要用到的数学知识(见表1)。

表1 专业学习领域中主要课程需要的数学知识

2.任务项目设计。根据专业学习领域中主要课程需要用到的数学知识,结合职业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联系日常生活和实际应用,综合所涉及的数学理论知识(一元微积分,微分方程,矩阵代数)和相关的数学实训(数学实验、数学建模),在遵循科学性、情境性和人本性原则的前提下,针对我院高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机械类专业的高职数学课程教学任务项目(见表2)。

(四)设计创新

1.理论与实践合一:本课程教学从任务出发,带动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与数学实训技能训练,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于完成任务中。

2.教学与应用合一:理论教学中以任务(日常生活中、实际应用、专业问题为任务)为驱动,一边学习理论基础知识,一边用所学知识完成任务。

3.竞赛与教学合一:在实践教学中,采用任务提出、三人组成学习团队、培养学生改变思维定势、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再学习等四个方面的教学活动,体现建模竞赛整体过程,使更多的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得到数学建模的收益。

三、高职数学课程教学实施

(一)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任务为主线,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具体做法:将学生三人分为一个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解读任务,找出所要学习的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追求。在对新知识教学过程中,不同知识的传授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只有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

1.用“案例教学法”引入数学概念教学。对于极限、导数、微分、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图论等重要数学概念都通过案例来引入,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为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2.用“实验法”进入研究和探索。比如通过用Matlab进行数值计算可以得到:极限是为求某一类问题的精确值;瞬时变化率就是导数;和式的极限这一类精确值就是定积分等。有利于解决繁杂的数学问题,并能进行个性化的问题研究和探索;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用“讨论法”进行数学实践教学。对函数、极限与连续、微分、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和图论提出任务项目,并引导大家讨论问题,这样不但可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而且还能培养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这基础上引入数学建模实际问题,更能体现高职数学教学中“工学结合”的特点。

(二)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1.运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数字化直观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采用先进的Matlab软件来演示等教学手段,既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有利于教师用恰当的节奏形象生动地展开教学内容,还可以从数学软件演示中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当然板书可使学生领悟数学教师的思维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不可忽略的功效。

2.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教学实践。开展Matlab数学实训来丰富教学手段,为学生开辟个性发展空间。

3.使用网络课堂进行课外活动。通过建设网络课堂和大学城空间的课程资源,可供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学生提升自己的学习平台。

(三)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的保障

学校高职数学课程资源网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学习指南(教学大纲、课程整体设计、授课计划、考核方式),学习资料(电子教案、任务驱动多媒体课件、数学案例、理论考试样卷),在线学习(在线互动、数学实训在线考试、在线作业)。功能强大的立体化网络学习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保障。另外,学校计算机机房都安装有数学软件,为学生的数学实训提供了较好的实践条件和硬件环境。

四、高职数学课程评价考核

在任务驱动实施过程中,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在评价中要多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让学生从多方面获得启示;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除了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对学生在完成任务中的非知识技能素质、合作态度、创造性问题的提出等方面的评价同样重要;要注重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如学生自评、小组内成员评价、教师评价等等。评价考核具体分为:

(1)平时考核(占20%)。考核学生学习态度、出勤率、课堂积极性等平时表现;

(2)过程考核(占40%)。主要评价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工作态度、团队协作、贡献程度等方面,由学生自身、同组成员和授课教师按阶段进行考核评价;

(3)终结考核(占20%)。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套试卷;

(4)课外考核(占20%)。主要依据学生在课外对综合项目完成的质量情况,有教师定性评价。

基于“任务驱动”构建的高职数学课程方案,通过在我院机械制造类专业中的实施,认为“任务驱动”模式是高职数学中实施操作性与实践性教学相结合的有效方法。它能把专业知识渗透到数学教学中来;能把理论教学与职业能力的培养相结合;能通过评价使学生发现同伴的优点,看到自己的不足;能让学生把原理性知识技能与操作性知识技能有效地进行整合,形成综合知识能力的提升。但在利用这一模式设计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它的适用性,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深入地分析,要把课程内容构建成一个动态、够用的体系。

参考文献:

[1] 戴士宏.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

版社,2007.

[2] 郭绍青.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

(7):57-59.

[3] 杨玉东,李士.用本原性数学问题驱动课堂教学――

一项改进教师数学教学的行动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

2005,(2):59-63.

[4] 李静,王秀兰.本原性问题驱动下的高等数学变式教学

[J].数学教育学报,2013,(6):94-97.

[5] 潘劲松.“2+1”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探

讨[J].教育与职业,2008,(10):145-147.

[6] 潘劲松.高职应用数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0.

收稿日期:2015-03-22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YBB155);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ZJGB2009041)

(ZJB2012024)

作者简介:潘劲松(1968-),男,硕士,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数学及数学应用。

上一篇:浅析开放大学建设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互动关... 下一篇:关于社会哲学研究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