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路基施工中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的应用

时间:2022-04-04 08:39:13

软土路基施工中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的应用

摘 要:作为软基处理的主要施工技术之一,现浇混凝土管桩(PCC桩)为沉管―浇注―振动提拔一次性直接成管桩施工新工艺,相比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振动沉管桩等更具优势。本文介绍了PCC桩工作原理,并结合某公路工程软基处理中PCC桩的应用,对其施工准备、施工工艺等内容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软土路基;现浇混凝土管桩;PCC桩

中图分类号:U41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8-0114-02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提升,交通运输行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质量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基础设施中,公路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和经济发展。软土地基作为公路工程施工的主要病害之一,为提高施工质量,必须选取科学有效的处理方法进行施工,如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通过不断提升其技术水平,规范施工工艺,才能做好质量控制工作,才能确保公路工程建设质量,才能为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1 现浇混凝土管桩工作原理

现浇混凝土管桩也可简称为PCC桩,相比振动沉管桩,其施工机械基本相同。由2层钢管构成振动沉管,20到30cm为内外管径差范围,振动体系竖向反复振动,向地层内沉入腔体模板。当激振力(R)>刃面法向力N竖向分力+刃面摩擦力F竖向分力+腔体模板附近摩阻力P时,即可向地层内沉入模板。当R=N+F+P时,模板则不会继续向下沉。在振动力影响下,腔体模板因强迫振动出现剪胀、液化破坏现象,此时将大大降低土体的摩擦力,减小其阻力,并达到腔体模板沉入速度提升的作用。于桩侧土体而言,因振动下沉作用将减弱其排土功效,且呈现出环形腔体模板,并将混凝土现浇注入,随后振动提拔钢管,通过挤压、振密等工序,可压密环形腔体模板内的土芯、附近相应位置的土体。且原位土体性质直接影响着振密范围、环形腔体模板的厚度。除此之外,由环形腔体模板下混凝土可直接向环形槽孔内注入,进而完成沉管―浇注―振动拔管一次性直接成管桩的施工工艺,确保在槽孔内混凝土的充盈性、稳定性良好。

2 软土路基施工中现浇混凝土管桩施工准备

某公路工程合同段内局部存有较为严重的软土路基,在软基处理中,本工程选取现浇混凝土管桩施工,其中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PPC桩)施工起止桩位为K66+634.052―K66+705.689。长度为7514m,10到14m为桩长范围,1m为管径,0.12m为管壁厚度,3m为桩间距,布设形状为正三角形。其施工准备具体如下:

(1)材料准备。选取C20混凝土用于PCC桩,保证混凝土现场搅拌时必须具备良好和易性,且在6到10cm之间控制其塌落度。混凝土拌制时要求其选取粗、细骨料应满足设计要求,在30mm以内控制碎石粒径,也可选取中粗砂,水泥一般以32.5普通硅酸盐水泥为主。拌制混凝土的施工场地应与施工段相近,尽可能减短车辆运输时间,避免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

(2)清理场地。PCC桩施工前期,必须将施工段内的杂物清理干净,不仅要清理干净地上的杂物,还需彻底清除地下的障碍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安全。因施工段内存有河床地段,要求必须将其表层淤泥挖除,并回填符合施工要求的粘土,随后进行场地平整施工。

(3)测量放样。按照施工规范规定,根据设计尺寸将PCC桩位置准确放出,且将小木桩钉到各个桩位上,要求在5cm以内控制单桩中心位置误差,并将相应数量的护桩安设到场地附近,为实时进行桩位校对提供便利。

(4)试桩。选取PCC-1000型桩机作为施工设备,施工前,必须进行工艺性试桩,要求各个施工点试桩数控制在3根以上,进而对机具性能及其他技术指标进行检验,该工程应选取振动沉模施工法。

3 软土路基施工中现浇混凝土管桩施工流程

3.1 桩机就位

桩位放出后,即可移动桩机将其放置到指定位置,就位后需及时对其水平度、垂直度等进行适当调整,要求通过经纬仪对其垂直度进行准确测量,且在1%以内控制偏差。同时选用水平尺进行水平度测量,同样在1%以内控制其偏差。

3.2 活瓣固定

活瓣装置设置于沉管底部位置,其作用为活瓣在沉管中封闭,土体无法向外壁腔(10cm厚)内进入。待沉管深度与设计要求相符后,即可进行混凝土灌注施工,在混凝土自重作用下,活瓣将被开启,便于拔出沉管。沉管施工前,要求在内沉管内通过铁丝将活瓣捆绑到管上,以活瓣无外张作为捆绑松紧程度的标准,避免混凝土灌注时无法开启活瓣。

3.3 振动沉管

因地质情况各异,沉管下沉到相应深度后,即可将振动锤开启,随后再向设计要求桩深下沉。沉管过程中,应保证其匀速下沉,不得出现急停急加速现象,一般每分钟将沉管速度控制在2.5m以下,且严格按照试桩参数确定沉管电流、电压值。必须一次到达沉管施工规定深度,不得出现拔出再下沉现象,如遇特殊情况必须将管拔出,必须先将沉管端部位置的杂物清理干净,再次进行活瓣固定后再重新进行沉管施工。当底部具有大量地下水,需沉管到相应深度,如达到桩长一半时需进行一定量干拌混凝土添加,随后再向施工规定深度下沉。

3.4 灌注混凝土

沉管深度达到施工规定后,需立即进行混凝土灌注施工,尽可能减短停滞时间。灌注混凝土时,需利用提升料斗的方式向成孔器壁墙内送入混凝土,第一次灌注可控制在10%冻の恢茫此时可进行首次上拔沉管施工。完成首次拔管后,即可进行混凝土2次灌注施工,此时灌注深度应达到20%桩长位置,随后进行2次拔管,按照以上施工顺序依次进行灌注―拔管反复施工,最终完成成桩作业。施工时,应指派工作人员对管壁进行敲击,以此确定混凝土添加量是否充足,要求在1以上控制灌注量充盈系数。

3.5 振动拔管

于桩身质量而言,拔管是其最为主要的施工步骤,是导致各类病害产生的根源,如扩颈、缩颈、断桩等。因此,施工前必须对试桩数据加以充分利用,保证各项施工参数符合设计要求。

上拔沉管施工中,要求先将振动锤开启,待10s后,即可拔管施工,要求振动与拔管同时进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混凝土密实度良好,同时需在每分钟1m左右控制拔管速度。上拔1m距离时,需暂停拔管施工,并进行5到10s振动,以此循环进行施工,最终完全拔出整个沉管。

3.6 移机

完成以上施工工序后,即可向下个桩位移机,要求先处理好刚施工后的管桩,且将剩余混凝土等材料运出施工现场。

4 软土路基施工中现浇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控制

(1)施工前应对施工段的标高进行准确测量,保证测点数量充足。施工时还需对地面凹凸现象进行实时测量,避免打桩桩顶标高产生较大改变。如标高发生极大改变,则需及时停止作业,找出原因后,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桩体完成施工后为避免因侧向挤压影响出现损坏,可选取一行一行隔排跳打的方法进行施工。

(2)施工结束一周内,在施工路段必须封闭交通,防止施工后的桩体出现损坏。施工中,应指派专人做好各项施工记录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3)按照设计桩长,在沉管上进行桩长标注,以此更好地控制桩长。混凝土灌注时,应多灌一些,并保证桩顶浮浆凿除后桩顶混凝土强度依旧能够与施工规定相符。沉管施工中要求对沉管垂直度等技术指标进行详细检查。

(4)在施工过程中,如遇池塘等路段,要将淤泥及时挖出,并采用具有较好透水性的建筑施工材料进行填筑。在处理软土路基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随时观测沉降度,使填料的层厚得到有效控制,另外需要分层进行填筑施工。

5 结语

综上所述,现浇混凝土管桩施工作为公路软基工程施工中至关重要的施工环节,直接影响着整个路基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我国公路施工中,软基现浇混凝土管桩施工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给我国公路工程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撑。在实际施工中,施工人员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对各个环节的施工要点认真掌握,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使施工工期大幅缩短,施工成本有效减少,进而提高整体工程质量,促进了我国公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博,贾俊召.P于现浇混凝土管桩技术在市政道路中的运用[J].江西建材,2013年06期.

[2]王爱云.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技术及应用[J].山西科技,2012(02).

[3]高兴权.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复合地基(PCC桩)施工工法[J].福建建材,2016年03期.

[4]时贞祥.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施工技术[J].水利水电施工,2016(04).

[5]母焕胜.大直径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处理软土地基技术及其应用前景[J].交通标准化,2006(06).

[6]周剑伟,袁航新,朱晓艳.废旧轮胎桩靴现浇薄壁管桩施工技术及其工程应用[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上一篇:水厂矩形水池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裂缝控制措施 下一篇:货乱时期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