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语言对高职语文教学的影响

时间:2022-04-04 08:15:01

浅析网络语言对高职语文教学的影响

【摘 要】网络语言以其言简意赅、方便快捷、诙谐幽默等特点,冲击着语文教学。如何正确看待网络语言对于学生教育的影响,引导合理地使用网络语言.让网络语言为语文教学服务更是值得深思和研究的一项课题。

【关键词】网络语言;语文教学

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在我国的迅速普及,上网的人数也急剧增加。无论是单位、家庭、学校或者是学生宿舍,随处可见电脑以及网络的运用。网络也随之产生的。网络语言以其言简意赅、方便快捷、诙谐幽默等特点,受到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的青睐。学生的话语方式、生活习惯、情感特征也正在悄悄地发生改变,这样的一些变化也正在悄无声息地冲击着语文教学,冲击着悠久的汉语和汉字。如何正确看待网络语言对于学生教育的影响,引导合理地使用网络语言.让网络语言为语文教学服务更是值得深思和研究的一项课题。

一、网络语言的产生及表现

网络语言的产生,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在网络交流中,往往以键盘为输入媒介,因此,在交流过程中,为了加快速度而淡化了语言结构,从而产生了一些自成一体的语言表达方式,这就造就了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的特点如下:

1.表达简明

直观形象符合人们对信息传播速度越来也高的要求,特别是聊天时,人们希望在速度上尽量接近口语交际,对符号形式的简化是必然的,几个符号、字母、阿拉伯数字就将意思表达清楚,既节省了宝贵的时间,也为人们的思维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同时,网络语言中随意的组合也体现了网民们的智慧和创新性。比如“1314”表示“一生一世”,“:)”代表“开心的微笑”等等。

2.个性张扬

时代感强是这些有着表现意识和好奇心的年轻人所追求的。对于喜欢追求新颖、时髦的青少年来说,新奇、风趣的网络语言更能让他们用来表现自己的独特个性,使自己显得“另类”一些。比如字母词快捷方便,夹杂在汉字中有一种醒目凸现的效果,给人视觉上的冲击,迅速成为青少年的新宠,如GG(哥哥),MM(妹妹)等;还有一些是英汉双语混杂词,如I服了you(我真服了你了)等等。

3.诙谐幽默

网络的开放性为网民提供了无比广阔空间,人们在网上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追求幽默的语言风格,网络语言中“脸谱符号”就充满了诙谐幽默,摆脱传统书面语的规范,别有一番情趣。

二、网络语言对高职语文教学的影响

1.影响日常语文教学

在网络语言中有违传统语言规范的现象屡见不鲜,如故意写错别字、故意歪曲字词的本意等。这种偏离传统语言习惯的网络语言,已日渐影响到正常的语文教学。网语可说,但充满网语的作文不能写,尤其是大学生。面对网络语言,他们的接受能力更强,不仅是对他们语文学习心态的冲击,影响了语文教学,甚至影响了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

2.对青少年口语交际的影响

大学生沉溺于网络语言,在现实生活中缺乏交际能力和口头言语表达能力的锻炼。网络语言中的“零语值”话语和“无厘头”格式,对青少年的口语交际会产生负面影响。

3.网络语言对青少年的书写能力也有一定的冲击。

网上交流利用的是键盘,所有的文字均是敲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坐在电脑前利用鼠标进行“书写”,对汉字的笔顺、笔画、问架结构会逐渐陌生,汉字书写能力也会逐渐下降,长此以往,难免会成为鼠标的奴隶。

4.对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影响

现在的大学生学生,基本上都是信息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漫画、游戏、网络、流行音乐成为了他们的精神食粮。谈起漫画作品以及时下风行的一些网络科幻小说,他们可谓如数家珍,但对于唐诗宋词之类的中华传统经典书籍则普遍涉猎不够。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学生无形中受到来自网络游戏、影视音像、武侠、漫画的包围,这类文化艺术制品与传统的艺术形态相比大多具有图文并茂的优势或者具有极为可观的视听直觉效果,因此简单、直观、形象的交流工具成为他们必然的需求,而网络语言作为网络文化的载体,是带有标志性色彩的文化形态,它有着标新立异、形象传神、简洁幽默的特点,这在某种程度上正好契合了这一代学生张扬个性、反叛传统、自我体认的精神状态以及心理特征和文化需求。

三、如何正确看待网络语言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作为大学教师应该公正、客观、发展地看待网络语言的影响,既不能全部否定,也不能不加消化地全部拿来。面对网络语言的冲击,在教学中,应该正确引导并加以规范。

1.明确目标

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我们要学语文。就要对民族语言文字有很好的认识能力和很好的表达应用能力。当网络新词及网络文学成为一种时尚并逐渐进入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教育者采取放任自流、讳疾忌医或当头棒喝等等的态度都是要不得的。作为学校和教师应该明白,语文课不是教师的自留地。不能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它应该是学生精神驰骋的圣地,情感渲泄的场所。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通过对传统语文教学的解构,使学生在网上冲浪中所得到的正面的人文体验能受到充分的尊重,使学生想象与创造的价值能得以与他人分享,使他们的带有时代烙印的个性真能得以张扬,那么,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可以得以实现,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也才会成为现实。

2.有所扬弃、雅俗结合

有所扬弃,面对雨后春笋般的网络语言,我们不应逃避而应学会面对,学会扬弃。对那些“雅”、“俗”等,充满生命力的就要发扬。比如一些大众俚语、俗语,就很有生命力。事实证明,这些语言对社会只有好处,没有弊端。相反,对那些不健康的语言,对那些类似江湖黑话性的语言,对那些只是迎合少数人的低级趣味与情调的语言,就只是丢弃、坚决制止。

“雅”就是要高雅,语言要文明。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文明应该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在语言文字生活领域所创造的先进成果和取得的成就,以及所达到的进步状态。就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样,它构成了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它同时也是一种社会进步的标志。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应向文明高雅的方向发展。“俗”不是粗俗,而是指约定俗成。那些充满活力的语言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我们应当接受。如“伊妹儿”、“牛市”等;

3.加强教师自身学习.与时俱进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其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面对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教书育人,更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网络语言是我们了解学生对网络用语的态度和使用网络用语的情况,他们喜欢使用什么样的网络语言,上网的兴趣,动机,目的.这就迫切需要教师学习一点网络语言,教师学会网络语言有助于和学生沟通,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学生。教师只有融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想法,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和他们一起分析使用怎样合理使用网络用语,学生也才可能更加心甘情愿地接受教导,更好的为语文教学服务。避免在日常生活交流和学习中不适当的乱用网络语言.甚至在语文作文上不适当的使用网络语言.造成语言表达不知所云.作为他们的师长,帮助他们在面对开放的,虚幻的,信息量庞大而又存在糟粕的网络世界中健康的成长。为他们今后发展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是教师责无旁贷的艰巨任务。

总之,网络语言具有多样性、创新性.形象性.粗俗性等特点,然而随着网络信息的普及和应用,网络语言的使用不仅丰富了现代汉语.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因此正确的引导中学生使用网络语言,慎重对待网络语吾在语文教学中的双刃作用应该是每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参考文献:

[1]于根元.中国网络语言词典[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2]张海燕.教育见习:问题与对策[J].新疆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3]刘海燕.网络语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4]沈秀丽.网络语言浅谈[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2):130-132.

[5]李铁范,张秋杭.网络语言的负面影响与规范原则[J].修辞学习,2006(2).

上一篇:东北老工业基地FDI现状及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探索自主学习:对两位大学新生的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