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医院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时间:2022-04-04 03:36:39

高校医院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摘 要 目的:了解2008~2009年抗菌药物的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引导临床合理用药,科学管理。方法:根据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统计抗菌药物使用量及销售金额,采用金额排序法和用药频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09年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当年药品销售总额的构成比分别为15.45%和18.64%;头孢菌素类占主导地位。结论:抗菌药物的应用在逐步规范化、合理化,但仍然存在问题,应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关键词 抗菌药物 应用分析 用药频度 合理用药

抗菌药物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其使用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医疗质量。2008~2009年对抗菌药物进行了调查,并分析评价其使用合理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有效管理提供参考,有利于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同时为医院调控药费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我院药库微机管理系统提供2008年1月1日~2009年12月27日抗菌类药物的应用数据。数据包括名称、规格、用量、金额等信息。

分析方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以及《新编药物学》第16版抗菌药物分类标准[1],结合我院实际用药情况,将抗菌药物分为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硝咪唑类、其他类。统计我院2008年及2009年各类抗菌药物总消耗数量和金额,及其构成比例排序,分析抗菌药物的总体使用情况。根据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中设定的药物DDD值和新药参考说明书用药剂量计算出用药频度(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UI),DDDs药品使用总量/DDD值,DDDs越大,说明该药应用频率越大。同一种药物的不同剂型因DDD值不同,须分别计算DDDs后将结果累加,即为该药的总DDDs。该数值越大,药物的使用频度越高,DUIDDDs/用药总天数,DUI≤1为用药合理,日治疗剂量总购药金/DUI作为评价临床合理用药指标,分析评价我院抗菌药的合理使用情况。

结 果

2008年抗菌药物消耗金额214.71万元,2009年抗菌药物消耗金额308.45万元,各占年度药品消耗金额的15.45%和18.64%,2009年药品品种和金额都有增加,但都低于国家卫生部抗菌药物应用率的标准(40%)。

各类抗菌药物品种数量和药品消耗金额排序情况,见表1。

抗菌药物使用频率前15位药物排序及药物利用指数情况,见表2。

讨 论

从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看,头孢类是我院最常用的抗菌药物。这是因为该类抗生素具有杀菌力强,毒性低,耐青霉素酶,过敏反应少,对革兰阴性、革兰阳性细菌引起的感染均有一定的疗效等优点。而在严重感染时,与其他半合成青霉素、氨基糖苷类联用,可起到较强的协同作用,因而在临床上受到欢迎[2]。在该类抗生素中以第一代口服头孢菌素头孢氨苄和第二代静脉注射剂如头孢呋辛等使用频度最高,在联合用药中,也是该类药物与其他类抗生素联合应用频度最高,充分显示该类抗生素在目前临床治疗中有着举足轻重地位。

以左氧氟沙星等为代表的喹诺酮类化合物是一类临床广泛使用的广谱、高效、低毒抗感染药物。喹诺酮类药物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从而成为合成药物中的重要类别之一,从1962年萘啶酸问世以来,已有数以千计的喹诺酮类化合物得以合成,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已成为很多感染性疾病的首选药物。

由于国家药品价格下调,2009年与2008年相比较,日治疗费用下降,但三代头孢使用频率增加,说明医生在选用抗菌药时起点较高。2008、2009年,其DUI>1的品种各为2种,DUI≤1的品种有13种,占86.66%,说明我院大多数抗菌药物使用是合理的,但还是存在抗菌药在使用时处方量>最大日剂量的现象。日治疗费用属于药物经济学研究内容,是衡量药品能否被患者接受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日治疗费用较高的抗菌药物<40%,说明高档抗菌药物使用频率不高。

此次调查为我院2008年~2009年,两年抗菌药物的用药情况,虽然DDD与DUI具有一定片面性,只能提示药物剂量方面是否合理,而不能反映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但客观地反映了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和使用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高校医院在高校里是教学与科研的支撑单位,地位特殊,责任重大。药学人员要转变观念,为了全校师生员工的健康积极开展药学服务工作,做到以人为本,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将工作重点由以药品为中心转变为到以患者为中心,加强自身管理,强化服务意识,充分发挥药学人员的作用,搞好药学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52-411.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主编.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9-140.

上一篇:五积散加味治愈产后发热 下一篇:中药和西药概念之内涵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