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国学经典,培育学生健全人格

时间:2022-04-04 01:23:23

“悦”读国学经典,培育学生健全人格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与根本,国学经典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近年来,我校一直秉承“以完善人格为本,以和谐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人格”文化特色建设。国学经典是人格成长的有效载体,是推进师生赢得生命尊严、领悟生命意义、探索生命价值的力量源泉。为此,编写了一套校本教材,将经典诵读活动与学生人格成长有效结合,鼓励学生在经典诵读中汲取人格力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兴趣

良好的育人环境可以将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放大,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我校利用国学特色长廊、校园宣传栏等,创造一个极具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

课堂是进行国学经典教学的主阵地。我们努力构建快乐课堂,让学生在“悦”读中培养健全人格。

一、方法灵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反复诵读,激发兴趣

我们以《育灵童小学国学经典教材》为主,以学校已有的校本教材为辅助,通过有效选择与整合资源,与学校人格成长季相整合,确立了“爱国、礼貌、诚信、仁爱、好学、孝顺、谦让”等主题,编写各年段国学经典人格主题教学的校本教材。这些教材有的比较深奥,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采用最多的是诵读。诵读是对文本的感知过程,教师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多种的诵读方法,如自读、对读、齐读、默读、出声读等,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把握经典的内在节奏,在读中整体感知经典的内容,在读中有所感悟古人的心境,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达到和古人相感应相契合的境界。

2.联想情境,持续兴趣

诵读是国学经典教学的载体,但教学活动并不等同于诵读活动。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去呈现其中的形象,从而获得体验和创造。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因此在阅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对培养学生创造性、发散性思维能力,发展智力十分重要。可以让学生结合图片展示、多媒体呈现等辅助方式来进行,进一步让他们张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从而感悟形象,理解国学经典的精髓。这样能使学生“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叶圣陶语),让学生在学习中“倾吐自己的蓄积,倾吐自己的消化液”(顾黄初《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思考》)。

3.讲故事,做表演,增添兴趣

经典诵读传承的内容很多,为了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有趣、有效,讲故事、表演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在熟读、熟背经典内容的基础上,中高年级的学生开始尝试深入理解经文的内容,他们把经文里的小故事进行改编,设计台词,搬上舞台进行表演,联系生活实际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比如,在教学《元日》的时候,老师让大家搜寻过春节的习俗,再通过表演写春联、喝屠苏酒、放鞭炮、相互祝福等方式了解春节喜庆的气氛和送来的浓浓祝福。当然表演、讲故事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可以是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还可以针对相应的主题穿插介绍相关的古诗。这样不仅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还可以加深理解,在表演听故事的过程中将其蕴含的道理、思想等内化。

二、内容创新,让学生在快乐中践行

在校本课程教学的基础上,结合传统节日,我们开设了节日课程。我国有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关于这些节日,流传下来的诗词歌赋有很多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教育学生从善的经典范例,如清明祭祖、中秋与家人团聚、重阳孝亲敬长等。老师利用活动课程组织大家学习相关的诗文,进行诵读比赛、讲风俗习惯的相关故事,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在生活中也要这样对待家人、对待他人。

我们还对国学经典进行创造性的利用。比如,我校一年级有一位钱老师,对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在学习诵读《弟子规》的基础上,创作改编了《新弟子规》,分为课堂篇和课间篇,朗朗上口。在日常生活中,有时看到某个学生做得不好,就会用《新弟子规》中的语言来劝导。慢慢地,学生在诵读中规范了良好的日常行为。

《新弟子规》课堂篇

铃声响,静下来。要发言,先举手。我发言,大声讲。同学讲,不插嘴。老师讲,认真听。开小差,学不会。小动作,害自己。书读好,字写好。先完成,不吵闹。脸微笑,看老师。全做到,才算好。

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曾合作进行了《儿童诵读中国传统文化国学与潜能开发》的相关实验研究,他们发现“儿童诵读国学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使儿童在记忆的广度和理解方面有显著的提高;提高儿童的注意力;有助于儿童人格成长。”国学经典,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传统文化精粹篇章,蕴涵着深厚的人文思想,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传承仁、智、勇,兼以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崇高道德标准,是做人做事的公式和定律。实践证明,与经典亲密同行,通过口诵心记,久熏成习,久习成性,其文化修养与人格品质养成就能达到一定高度。

上一篇: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困生的发展 下一篇:浅谈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