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教学 激发兴趣 塑造人格

时间:2022-04-04 01:18:23

快乐教学 激发兴趣 塑造人格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与学习的关系非常密切,只要有兴趣,学生就不会觉得学习是一件乏味之事。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对于美术学科而言,“快乐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一、快乐教学的历史背景

快乐教学,就是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思考,在快乐中获得知识,锻炼自己的动脑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当学习的主人。关于“快乐教学”,古今中外的教育理论家都曾有过精辟的论述,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寓教于乐”就深刻地揭示了“教”与“乐”的辩证关系:教寓乐中,乐为教存,要求在无穷的乐趣中蕴入深刻的教益,以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孔子也曾在《论语・雍也》中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所说的“好”与“乐”就是一种兴趣,一种愉悦的心理,一种力求认识和创造的倾向。可见,有关快乐教学自古有之,而且也是全世界都倡导的一种教学艺术。

二、快乐教学的具体措施

美术课的快乐教学就是要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快乐因素,采用学生喜爱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本人在实践中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和尝试。

(一)创设和谐快乐的课堂气氛

教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外部表情与内在气质的形象反映,它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绪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教师面带微笑,和颜悦色,会给学生愉快的暗示,学生会从老师的微笑里感到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并从中受到感染、鼓励,激发起爱老师、爱这门课的相应情感,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应始终保护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师生在认识与情感两方面的沟通,变一切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快乐的气氛。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美术课那种轻松的学习氛围更容易被学生们所接受。尤其是推广了《美术新课程标准》这几年来,我们尝试了多种的教学手段,学生们也随之掌握了新的学习方法,可以说美术课堂是越来越开放,越来越民主了。在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下,美术老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会主动探究,发挥创造力与想象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

教师的职责不是如何去控制学生的学习活动,而是通过创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和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创设情境,形成欢乐的气氛,使学生有愉悦的心态。当一个人的思维活跃起来,就如同平静的河水进入奔流状态,于是,这种流动便带来了快乐的体验。

美术是视觉艺术,需要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这就必须强化直观教学。如我讲《夸张有趣的脸》一课时,通过课件展示,学生直观感受到了许多可爱、夸张的漫画,学生在哈哈大笑的同时感受了漫画的魅力,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作画水平,而且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创造力有所发展,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创设情境还有许多的方法,如“游戏情境”、“环境情境”等,无论是用什么方法,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营造了一个良好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中无拘无束,充分体验快乐,从而使学生迸发创造的火花。

(三)构建多种形式的评价体系

标准单一的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特点,抹杀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对于美术教学来说更不能用“好”与“不好”来简单地评价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只要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想法就是艺术。每个人都喜欢被人赞扬和认可的,他人的赞扬和认可,可以激发人的积极情绪,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自信心。

最直接、运用得最多的当属语言评价。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我从不简单地否定,即使学生的回答与答案有一定的距离,我也会鼓励说:“这是你的意见,还很有想法呢。”表扬的时候语言就更丰富了,“真是个艺术家”、“你的水平也可以当美术老师了”之类的话语足够让学生骄傲上一整天。

三、实践快乐教学的效果

多年来,本人一直对初中美术的课堂进行快乐教学的尝试,把“快乐教学,激发兴趣”始终作为教育教学的首要目标和要求,从课堂教学的氛围营造、情境导入、作业环境、作品展示等方面入手,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现在学生普遍喜欢美术课,认为上美术课受到美的熏陶,得到快乐的享受。

每当上完课后,看到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听到他们还意犹未尽地谈论着刚才的课业时,我便会默默地告诉自己:是的,美术课就应该是快乐的!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毕竟短短的四十分钟造就不了达・芬奇,也没有多少家长会期许孩子从小在绘画方面就有专才,不如让孩子们在课堂中尽情地释放童真,挥洒童趣,塑造他们健全人格和快乐的心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使学生“好之”,即产生兴趣,才能达到教学目的,而快乐无疑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兴奋剂”,因此,我们主张“快乐教学”。

上一篇:职校生如何应试全国数控技能大赛 下一篇:农村中学课堂教学如何加强创新思维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