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设计

时间:2022-04-03 02:52:44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是我校中专士官学员必修的一门科学文化基础课,共计100学时。本课程以“夯实基础、适当拓展,重在应用、强化技能”为指导思想,依据士官认知特点,紧贴士官岗位任职需求,坚持学以致用原则,培养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为专业培养搭建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公共平台。

一、教学分析

(一)学情分析

1.学员基本情况及知识储备分析

本学期授课对象为电报通信技术专业中专学员,共47人,高中学历20人,占总人数42.6%;初中学历17人,占总人数36.2%,中专学历10人,占总人数21.3%。通过课前准备阶段与学员队的沟通交流,了解到本教学班学员中90%以上都是“90后”,他们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成长,80%以上的学员经常接触计算机,主要是浏览网页、看电影、聊QQ和MSN、开通博客。学员在网络空间里大多关注时事和新鲜事物,且持有自己的观点;大部分学员喜欢通过图片、视频等更加直观、有视觉冲击力的形式来扩展视野;学员喜欢相互交流,也乐于和教员沟通,在交流中发现一部分学员对于计算机知识涉猎较广,兴趣浓厚;个别学员对计算机了解甚少,属于“零基础”。

通过问卷调查统计(见图1-1),学员计算机基础普遍较薄弱,知识掌握情况也参差不齐,个别学员只会简单的计算机基本操作,对计算机知识了解不系统,没有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图 1-1 学员计算机掌握情况统计表

2.学员学习态度分析

学员普遍存在学习方法单一,习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现象,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多数学员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感到乏味枯燥,学习兴趣不高,但对计算机操作技能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喜欢自己动手实践。少数学员自主探究和动手操作能力偏弱,需要教员加强引导和督促。

3.学员期待的教学方式、方法分析

学员喜欢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希望多学习应用性强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学员容易接受贴近岗位任职需求和实际生活的案例,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精心准备案例,趣味引入、以唤起学员学习积极性,并把学员的兴趣和教学内容协调起来。

虽然学员在本课程学习中存在困难,但对学习操作技能仍有较强的求知欲,喜欢自己动手实践,希望教员“精讲多练”,增加上机时间,多贴近任职岗位的实际需要。

(二)设计理念

1.善于应用课堂舞台,激发学员学有成就感

教学过程中尽量为学员创设实现自我价值、证明自我能力的舞台。要求学员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提高利用计算机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经调查发现学员对于计算机知识了解不系统,没有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基于上述情况,教学起点应从基础知识讲授着手,帮助学员系统梳理计算机基本知识;扩容实践练习时间,强化动手操作能力。启发学员利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仅能够提高学员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学员意识到所学知识是有用的,善于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2.以任务为牵引,倡导分组协作

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贯穿教学过程,紧贴岗位任职需要,结合本教学班的专业岗位设计案例,创设真实情境。以“任务”引路,教员的“教”与学员的“学”围绕同一个目标,学员在强烈的任务驱动下,自主进行探索和协作交流学习,充分发挥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显著提高学习效果。针对“任务”设置的难易程度,采用不同的分组方式,倡导学员之间讨论交流,协同合作。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和修正,加深学员对问题的理解,探寻解决方案,完成驱动任务。学员毕业后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服务部队、服务岗位;学员能够成为信息素质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强,具备台站脊梁精神的合格士官人才。

3.明晰教学内容体系结构,优化课堂教学

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置紧跟计算机发展趋势,密切结合士官学员自身学习特点与计算机技能需求,以普及计算机技术和应用为主,形成“打牢基础―强化能力―扩展提高”的教学模式。

根据本教学班学员的学习特点以教材为中心,注重讲、练结合,精讲多练,根据学员完成任务情况适当调整和扩展内容。采用模块化,将教学内容分为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的应用、Office办公软件和计算机网络与安全四个模块,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先安排基础内容后进行应用软件学习的顺序组织教学。

二、教学目标设计

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提高利用计算机分析、解决一般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达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标准,为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和专业学习奠定必要的计算机基础。

(一)理论基础

1.知识与技能

说出计算机的基本常识、数制和计算机常用编码、指令和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病毒的基本常识、计算机网络和Internet的基本常识;实现不同数制之间的相互转换;概括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归纳计算机病毒的常用防治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查阅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常识的理解。

(2)经历模拟实例,从提出问题,探究解决方案到最终解决问题,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操作技能,交流学习经验,分享学习成果。

(3)参与综合性大作业的制作,分组协作,互帮互学,学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建立学习自信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信息化条件下普及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意义,关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遵守计算机与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

(2)树立计算机应用意识,关注通信台站岗位发展变化,善于利用信息资源,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二)实践操作

1.知识与技能

完成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下载网页、收发电子邮件),实现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达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MS Office一级)和军队职业技能鉴定(计算机操作员初级)水平。

2.过程与方法

(1)情境引入案例,揭示主题,分析案例,提出问题,激发学员学习兴趣,明确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2)通过对疑难问题的深入思考,将知识点扩展到更深层次的内容,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3)内容整合、融会贯通,知识迁移。将知识扩展到相关内容,学以致用、触类旁通。

(4)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组织教学过程,贴近岗位任职需要,创设真实情境,设计案例,采用启发式教学,学员经历从提出问题,探究解决方案到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完成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操作技能,交流学习经验,分享学习成果。

(5)提倡分组协作,互帮互学,学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计算机应用意识,善于利用信息资源,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

(2)学员具有对操作软件加工能力及对已有知识整合能力。

(3)倡导自主学习,组织协同合作。学员有充裕的时间自我学习,交流探讨。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小组的讨论、协商,进一步完善和深入对知识的理解领悟。

三、教学内容设计

纵观课程内容体系分为四个知识模块: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的应用、Office办公软件和计算机网络与安全。

教学的重点是实现常用办公软件Office 2003的操作,难点是电子制表软件Excel数据处理的应用。学习电子制表软件Excel数据处理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由于中专学员的知识水平所限,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偏弱,学员接受和理解这部分知识就成了教学中需要重点突破的瓶颈问题。讲授时通过“任务驱动”和“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贯穿教学过程,创设真实情境,设计案例,学员经历从提出问题,探究解决方案到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Excel数据处理操作技能,交流学习经验,分享学习成果,进而提升逻辑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手段及活动设计

(一)教学方法

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部分。根据本教学班学员的知识储备,结合中学学员的学习特点,明确四个知识模块采用的教学方法(如图 1-2)所示。

图 1-2 教学方法图例

理论教学:

通过课堂理论讲授,设置疑问,启发思考,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对于学员学习积极性不高的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采用“案例导入+知识精简+提炼巩固”的教学过程,激发学员学习兴趣,提高认知能力。结合“启发式”和“实物展示”教学法,强调知识系统的内在联系,逐步推进,学员易于理解和掌握,进而达到学员掌握知识的目的,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

在实践教学中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和“分组协作”教学法。

1.以“任务驱动”教学法组织教学

贴近岗位任职需要,创设真实情境,结合本教学班的电报通信技术专业设计案例。学员经历从提出问题,探究解决方案到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操作技能,交流学习经验,分享学习成果。教员注重“精讲多练”,主要讲清课程内容的要点和基础知识,教会学员学习方法,更多具体内容让学员自学体会。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员“多练”,勤思考,多动手,勤总结。

2.倡导“分组协作,合作交流”应用于教学

课堂上分组协作分两个层面实施,一是对于听课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以同桌两名学员之间及时讨论交流,“一帮一”共同完成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二是每章结束时布置综合性的大作业,每4~6名学员组成一个小组,针对布置的作业任务结合每名学员的自身特点进行合理分工,搜集素材、整合资源最终完成作品。

为激发学习热情,在具体实施中,采用“七步教学法”实施课堂教学,提高授课质量。

从关注学员“学”的角度出发,将授课过程进行细化,采用“七步教学法”组织实施。学员感受知识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学习过程,主动探索,寻求解决方案,体会到自己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积极性大幅度提高。

七步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1)兴趣引入

精心准备引课内容。趣味引入、短小精悍以唤起学员学习积极性,并把学员的学习兴趣与教学内容协调起来,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布置任务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重、难点。告诉学员在学习结束时将会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完成怎样的作品,学员形成学习的心理定势,对学习效果有具体期望。教员提供素材或习题,布置相关任务要求,学员动手操作。瞄准完成方向,灵活运用所学及本节课知识要点处理问题,完成学习目标。

(3)提供示范

讲授内容,提供正确指导示范,引导学员系统梳理知识点。学员既具备了运用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下一步骤节省时间,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4)知识迁移

教员梳理相关知识内容,引导学员思考。学员的注意力始终放在课堂上,并调动相关知识技能回忆,进行知识整合。

(5)分组协作

学员按小组进行讨论,对本小组的作品确定制作方向及细节,做好整体规划。通过这一过程,学员建立分析、设计、合作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6)效果评估

教员请学员指出学员作品的优缺点,有哪些地方值得学习借鉴;教员总结,再推荐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提出建议和希望。学员养成反思的好习惯,吸取他人所长,补自己所短。

(7)拓展提高

启发引导学员将所学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到任职岗位和实际生活中,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树立学习目标,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教学手段

根据本教学班学员的知识储备情况,结合中专学员学习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实物、网络课程等多种手段展开教学。由于本课程的授课地点在多媒体网络计算机实习室,所以能充分运用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的优势,引导学员形成自主学习、答疑交流、完成作业、效果评价等一系列完整的学习过程。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直观性和互动性,同时提高授课速度,扩充单位课时的内容。鼓励学员能够利用网络资源在课堂以外的时间获取更多知识,同时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有效途径,利于学员理解和接受,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活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程教学不但传授学员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员养成多思考,勤动手,会学习的良好学习理念。设计教学活动时,不是把结论呈现给学员,而是激发学员思考,引导学员趋向于更有意义、更透彻的思考问题方式。

1.扩展视野

为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和熟悉掌握本课程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每章结束安排观看相关教学内容资料。

2.互动交流

每节课前安排学员讲授自己熟悉的计算机相关知识或计算机前沿发展技术,分享学习体会,提高组训能力。

3.以赛促学

为激发学员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充分发挥每名学员的特长。结合本课程特点,将竞赛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根据教学内容安排相关技能竞赛。不仅给学员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还是一个相互切磋学习的机会,注重培养学员学以致用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计算机知识的技能,为今后适应部队任职需要奠定坚实基础。

五、教学评价设计

积极开展课堂多元化评价,能帮助教员和学员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信息,易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逐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员自我完善。

(一)对教员的评价

组织召开学员座谈会,填写调查问卷;邀请专家、同事进课堂听查课等多元化评价方法,把教员自评、互评、学员评价、专家评价相结合,最终形成对教员的评价结果。

(二)对学员的评价

1.形成奖励机制,鼓励学员积极参加计算机技能竞赛,成绩优异者可作为课终成绩记录。

2.学员的课终考试成绩。

(1)教学评价方式

本门课程是一门考试课,既考核基础知识,又考核操作技能,为了真实、公正、权威的评价,采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的方式实施考核,实现教考分离。

(2)课终考试说明

①考试时间:90分钟。

②考试方式、分制与分数解释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方式为上机操作,考试时间在每年的三月份、九月份,由国家教委统一组织进行,满分100分,60分为及格。

③题型(各项内容与成绩分布)

选择题20分(包括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理论知识),操作题80分:基本操作(10分)、汉字录入(10分)、文字处理(25分)、电子制表(15分)、演示文稿(10分)、网络应用(10分))。

备注:

1.学员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作为课程考试成绩。对于毕业前等级考试不及格的学员,学校组织补考,课程成绩为补考成绩。

2.学员通过不少于40学时的强化训练,毕业前通过军队职业技能鉴定(计算机操作员初级)考核。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努力探索体育教学的最佳方法和途径 下一篇:跨国并购与跨国创建模式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