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业银行金融同业授信业务的思考

时间:2022-04-03 06:06:50

关于商业银行金融同业授信业务的思考

金融同业业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横跨信贷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其综合性、交叉性的业务特质使之成为最具创新活力的业务领域,同时由于资本约束、息差收窄、盈利压力、未来的利率市场化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使得商业银行越来越关注金融同业业务,竞争也日益加剧。在这种形势下,商业银行必须结合当前国家经济政策,探讨与各类金融同业开展授信业务的合作模式,努力为各类金融机构提供更优质、更便捷、更高效的综合化金融服务,以实现“保利润、控风险、促发展”的工作目标。

金融同业授信的发展现状

我国金融同业概况

金融同业主要包括银行以及证券、保险、信托、金融租赁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近年来,我国金融同业市场日益繁荣,截至2009年末,银行类金融机构共有法人机构3857家,营业网点19.3万个;证券公司类金融机构共有106家;保险公司类金融机构共130家;信托公司共58家;融资租赁类金融机构共70家。

近年来,为了提升我国金融体系的整体竞争力,推进金融制度市场化进程,我国金融同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不断加强。但是,已有的同业合作大多数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

商业银行开展银行同业业务的重要性

当前,银行同业普遍将金融同业业务作为与公司、个人并列的三大主线业务之一。同业业务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已逐渐被各行所重视。从银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加强金融同业间的合作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是银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日益提高,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相互渗透,各项金融业务相互交叉,业务风险相互交叉,客观上也要求金融同业共同合作,整合有效资源,以最大限度地防范并化解风险。

商业银行开展金融同业授信业务的意义

同业授信业务是金融同业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商业银行与众多金融同业客户建立业务合作关系的切入点。目前,商业银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只有紧紧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建立多层次的战略合作关系,特别是要与银行、证券公司、租赁公司、财务公司等金融同业客户建立授信业务联系,才能进一步发展壮大金融同业业务。

对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的相关建议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投资机会,商业银行可以考虑对该行业增加信贷投入。建议对于金融同业整体授信应遵循“积极发展、择优支持、扩大授信、稳健推进”的发展战略,防范信贷风险。

主要客户及产品选择建议

2010年,应继续积极与银行类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合作,扩大授信额度、授信品种及合作范围。

授信管理政策。对银行的授信额度应按照授信额度管理方法,依据各授信产品风险程度的不同,设定不同的授信额度系数。授信额度系数最高为1,最低为0,对授信对象的加权授信额度不得高于所批复的授信额度。

客户准入政策。首先在政策性银行方面,应积极开展对政策性银行的授信业务,密切跟踪各政策性银行的改革进展情况,根据其改革方向、业务定位和经营特点,结合商业银行实际,择优开展相关业务合作。授信以同业存放、拆借、信贷资产转让、票据、担保、代付、和资金资本市场业务为主。而地方性银行,应择优开展对地方性银行的授信业务。对于地方性银行采取分类准入制:按照所有者权益、资本充足率和资产质量情况,对地方性银行进行分类管理,对于所有者权益较高、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且不良率较低的银行,可适度加大支持力度。可开展的业务品种包括同业存放、拆借、信贷资产转让、票据、担保、代付、和资金资本市场业务。对所有者权益、资本充足率和资产质量未同时达到上述标准的地方性银行,应审慎开展授信业务,不能开展纯信用类授信业务的,可以开展的业务品种包括信贷资产转让、票据、方面的业务。

产品分类政策。按照操作主体,授信产品可分为两类:总行操作的授信产品和分行操作的授信产品。总行操作的授信产品包括利率衍生品、即期外汇买卖、汇率表外产品、利率衍生品、汇率表外产品、拆借、存放同业、表内产品等;分行操作的授信产品包括回购型银行承兑汇票转贴现、回购型信贷资产转让、银行承兑汇票直贴、买断型银行承兑汇票转贴现、买断型信贷资产转让(资产债务人为金融机构)、担保、、代付、存放同业、拆借等。另外,为保留授信产品的灵活性,可视情况追加授信产品或暂停授信产品。

额度核定政策。给予银行的基准授信额度可按照拟授信银行上年末所有者权益的一定比例来核定。同时参照其总资产规模、资本充足率、不良资产率、拨备覆盖率、资产利润率、存贷比等指标上下浮动。

重点授信产品选择建议

金融同业授信业务涵盖了银行大部分的授信产品,但为了有效控制业务风险,原则上以风险低、利润大、有利于带动相关业务发展为准则选择授信产品,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重点授信产品,如同业拆借、金融机构授信业务类等。

同业拆借。同业拆借市场是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临时性头寸调剂的市场。由于同业拆借的期限较短、风险较小,许多金融机构都把短期闲置资金投放于该市场,以利于及时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保持资产的流动性。最新颁布的《同业拆借管理办法》规定了16类金融机构可以申请进入同业拆借市场,这个范围涵盖了所有银行类金融机构和绝大部分非银行类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进入同业拆借市场须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通过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网络进行,从事同业拆借交易须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督和检查。因此,同业拆借的风险相对较小,是重点开展的同业授信产品。

金融机构授信业务。金融机构授信业务是指银行作为人,接受其他金融机构(以下简称“委托人”)的委托,在由委托人承担其客户(以下简称“申请人”)违约风险的前提下,委托人向申请人开立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以及国内信用证代付、国内保理代付等在内的授信业务。该项业务不占用银行信贷规模,风险资产占用较低,盈利空间较大,同时有助于各类金融机构提升市场接受程度,调剂资金余缺,巩固现有客户,提高整体经营水平。

商业银行还可以根据不同类型同业客户的实际需求,选择信贷资产转让、票据贴现和转贴现、资产抵押贷款或质押贷款、担保及其他表内外业务等授信产品,以深化同业客户合作关系、满足同业客户的正常资金需求。

另外,鉴于金融同业产品监管要求较高、市场需求变化较快,原则上应以短期授信为主,并结合国家产业规划、政策要求及发展前景选择合作项目。对于应收租金保理、同业借款等产品应结合项目背景适当给予中长期授信。

区域选择建议

我国金融机构与客户的分布规律有较大差别,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和一些中心城市。从地区上看,东部地区金融机构个数、从业人员和资产总额在全国占比最高;其余主要集中在环渤海、珠三角等地区。从城市上看,同时拥有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总部的城市从多到少依次为北京73(13、16、44)家、上海59(3、14、42)家、深圳33(3、17、13)家、天津7(2、1、4)家、南京6(2、3、1)家、广州6(1、3、2)家、杭州6(1、3、2)家、大连5(1、1、3)家等。以上地区、城市经济环境良好,地方政策法律法规较健全,金融同业市场基础较好,总体信用环境较好。

对于实行一级法人制的全国性金融机构而言,区域风险和差别并不十分明显,可视客户的具体经营情况和所处行业状况做个案处理。对区域性金融机构则应有所不同,基本原则是对主体业务和主体风险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可以优先支持资产业务,对于主体业务和主体风险集中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要谨慎支持资产业务。

另外,在制订区域授信政策时,对于行业龙头相对集中的环渤海、珠三角以及东部地区应合理确定信贷投放规模,结合区域经济特点确定合理的目标客户授信量,区域信贷投放应综合考虑金融产业集群化与资源紧缺并存的问题。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中信银行公司银行部)

上一篇:当前外汇贷款超常规增长的原因和影响 下一篇:对后危机时代中国银行业发展战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