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1000MW塔式锅炉再热汽温偏低原因和对策

时间:2022-04-03 04:52:34

试论1000MW塔式锅炉再热汽温偏低原因和对策

摘 要:文章主要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针对1000MW超超临界塔式锅炉再热汽温长期偏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了相应的调整对策。旨在为以后类似锅炉的运用提供参考意义。

关键词:1000MW;塔式锅炉;再热汽温

中图分类号: TK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某电厂2×1000MW 超超临界塔式锅炉自从基建调试移交生产以来,再热汽温一直较设计值(603℃)偏低,负荷率在 75%的情况下平均值只有570℃~580℃左右,且出口四管温度偏差大,影响了机组的经济性。经过与锅炉厂的沟通和对其它较早投产的同类型锅炉的调研,结合本锅炉的实际运行参数进行分析,确定了给水调整、燃烧调整、吹灰优化等试验方案。最终找出了原因,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使再热汽温平均值提高到了592℃, 满负荷时能达到设计值,基本解决了问题。

2 塔式锅炉的现状及系统组成

电厂2×1000MW超超临界直流锅炉,额定主 /再汽温为 605/603℃, 采用超超临界压力参数变压运行、单炉膛塔式布置、一次中间再热、四角切圆燃烧、平衡通风、固态排渣、全钢悬吊构造、运转层以上露天布置。锅炉炉膛宽度23.16m,深度 23.16m,水冷壁下集箱标高为4m,炉顶管中心标高 117.91m,大板梁上端标高126.16m。

炉膛上部一次水平布置有一级过热器、三级过热器、二级再热器、二级过热器、一级再热汽、省煤器。再热汽系统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再热汽系统流程图

3塔式锅炉再热汽温偏低的原因分析

电厂直流锅炉再热汽温自机组调试投产以来一直偏低, 虽经采取汽温考核竞赛及燃烧调整等手段,再热汽温已有所提高,但实际值远低于该设计值(603℃)。经过有关部分调查发现,造成锅炉再热汽温偏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从锅炉厂了解到,阿尔斯通在中国的第一台塔式炉,即外高桥二厂,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可能是缺乏对中国煤种的设计经验,所以在受热面计算上不够准确。由于塔式炉没有烟气挡板,运行中无法改变过热器与再热器的吸热比例,所以受热面比例的误差或煤种的变化容易引起再热汽温偏离设计值。

(2)经过有关数据分析中发现,额定负荷工况下锅炉侧主蒸汽温度为605℃时,再热器冷段进口蒸汽温度为360℃左右,比设计值(366℃)低。这可能是导致再热温低的一个原因。进一步考查得知,在设计时考虑到海水冷却塔夏季工况可能会影响机组出力,所以高压缸叶片尺寸放大,最终使得高排温度降低。

3 解决锅炉再热汽温偏低的对策

针对设计上可能存在的不足,虽然炉内预留有再热器增加管屏的空间,但考虑到工期、成本以及可能带来对过热汽温度的影响等因素,暂时不作考虑,只能另辟途径。在不改变炉子结构的情况下,要想提高再热汽温,可以从再热器的管内、管子和管外三个方面入手。

3.1 给水和蒸汽流量的调整

从调研的数据中发现,在满负荷时过热汽减温水量多。从控制逻辑中发现的过热器减温水水量设定值比额定值低,导致中间点焓值设定值较低,所以最终使得锅炉给水量偏少。考虑到减少锅炉给水后,水冷壁出口温度会上升,出口烟温也会上升,使得再热器汽温也上升,为此进行了试验。试验过程中逐步提高中间点焓值设定值,给水流量逐步下降100t后,水冷壁出口烟温有所上升,使得过热器减温水量大幅上升,由于减温水的作用,流经一过和三过后的烟温,到二再时并没有明显提高,所以再热汽温上升不明显,意义不大。

3.2 燃烧方面的调整与试验

燃烧调整与试验主要进行了变燃烧器摆角、变煤粉细度、变配风、变氧量和变磨组组合方式等试验。在1000MW 负荷工况下,维持锅炉总风量、磨组运行方式、磨煤机动态分离器转速及锅炉配风方式不变的情况,通过改变SOFA风及燃烧器摆角的不同角度,观察摆角变化对锅炉汽温的影响。试验结果如图3所示。

图3燃烧器及 SOFA风摆角与再热蒸汽温度的关系

由试验结果可知,随着燃烧器和SOFA风喷嘴摆角的上摆,炉膛火焰中心上移,再热汽温明显好转,但燃烧器摆角上摆后,NOx 排放浓度随着摆角的上摆急剧上升。追求再热汽温而导致NOx排放浓度的急剧升高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日常运行过程中摆角位置仍控制在 80%以内。

通过改变磨煤机动态分离器转速,试验不同煤粉细度对再热汽温的影响。试验表明煤粉变粗,拉长了火焰长度,提高了火焰中心,增加了水冷壁结渣量,减少了水冷壁吸热量,对提高再热汽温有一定帮助。但考虑到锅炉飞灰及底渣含碳量的上升和锅炉结焦对安全的影响,所以实际按图4曲线进行控制。

图4 磨煤机出力与动态分离器转速关系

变氧量试验对再热汽温影响也较小,对风机电耗、飞灰含碳量、结焦和 NOX 浓度等影响大。变磨组组合试验结果表明,投运上层磨工况下的再热汽温明显高于下层磨组合方式,高出4℃~5℃,所以高负荷时采用上5 台磨运行,但低负荷4台磨运行时考虑到磨煤机B安装有低负荷助燃的等离子装置更有利于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且上4台磨运行锅炉效率较低,综合参考机组的安全及经济性能,所以仍采用B/C/D/E中间4台磨煤机的运行方式。

总之,通过燃烧方式调整,能使再热汽温提高约7℃~8℃,达到584℃仍离设计值较远。

3.3 锅炉吹灰的优化与试验

机组投产后,在运行中出现最多、最复杂的问题是锅炉结焦比较严重。2010年底,因锅炉掉大焦而卡死捞渣机造成机组非计划停运,运行人员采用增加吹灰频率的方式来减缓锅炉结焦,但是过于频繁的吹灰方式改变了各段受热面的积灰分布。特别是炉膛吹灰,使得炉膛辐射吸热增加,造成炉膛出口烟温下降,导致对流受热面的吸热减少,造成再热汽温降低,严重低于设计值。经过前阶段对制粉系统和燃烧调整优化试验后,合适的煤粉细度及良好的配风方式已彻底解决了锅炉结焦问题。

吹灰优化试验的主要方式是减少一次汽(水冷壁、一过、二过和三过)区域的吹灰频次, 相反增加二次汽系统的吹灰频次,以改变受热面吸热比例,最终使再热器吸热增加,再热汽温上高。通过优化后水冷壁和过热器区域吹灰频次,由原来的每天1~2 遍缩减为每周一遍, 大幅减少了吹灰频次。再热器区域维持原来的每天 1~2 遍,但对吹灰枪进行了重新选择安排。另外,针对再热器出口四管温度偏差的原因分析,认为是由炉膛内烟气残余旋转至外圈, 引起外侧管圈对流换热大于内圈,造成横向吸热不均。为此根据再热器流程布置方式,有针对性地增加一再区域外圈管屏和二再区域内圈管屏的吹灰,对部分长吹设置半程吹灰方式。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效果明显,再热温平均值达 592℃。目前,在满负荷工况下投运下五层磨煤机再热汽温也能达到594℃,比调整前的汽温高了20℃左右。再热汽出口联想出口四管温度偏差也从原来的20℃降至10℃以内。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针对1000MW塔式锅炉再热汽温偏低原因及对策分析,得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

(1)再热汽低的主要原因是锅炉设计时仅考虑锅炉防结焦因素,增大锅炉水冷壁面积而未成比例增加再热器及过热器相应受热面,从而导致受热面吸热失衡。

(2)高压缸尺寸放大是锅炉再热汽温偏低的另一个原因。因此在机组设计过程中,汽机侧的设计变动,应考虑对锅炉的影响。

(3)采取吹灰优化是提高再热汽温的主要措施之一,经济效益明显。在保证锅炉不结焦的情况下可适当减少水冷壁和过热器区域吹灰,增加再热器和省煤器区域吹灰器的投运频率。

参考文献

[1]相春正.2045t/h锅炉主蒸汽温度偏低问题的分析与处理[J].热力发电,2005(9).

[2]李道林.900MW超临界压力锅炉的吹灰优化专家系统[J].发电设备,2008(5).

上一篇:现浇箱梁模板铺设地板革施工 下一篇:广西高速公路养护运行机制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