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时间:2022-04-03 01:49:28

分析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摘 要: 教师只有明确了新课程改革理念之后,才能够在新环境中适应课程教学需求,才能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创新教学方法。也只有在该教学方法下,才能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就初中课堂改革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新课标理念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改革

一、语文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进行合作探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合作学习中获得技能。这有利于推动学生不断交流和沟通。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增强班级的团结及创新意识,这是课改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之一,教师要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中做到有针对性,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例如:教师进行《沁园春·雪》教学时,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第一段及第二段的学习,了解学生在学习该课中的困难,用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展开探究,将在前两段中学到的经验迁移到第三及第四自然段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自由组合学习,进行小组形式讨论,最后由学生给出汇报结果。在该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而且要采取一定的学习方法。在合作讨论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学生的参与意识会逐渐增强,并在学习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学生学习自主性也会彰显出来。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在课堂上营造竞争氛围,使每个学生都发挥出自身潜能,推动初中语文学习顺利开展。

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充当引导者及组织者,进行语文学习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意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要尊重个体差异性,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我学习的方式,在实践中获得学习策略。建立新的教学模式,是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知识学习变化性,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后,会逐渐进入课堂,在课堂中转变角色,这是当前进行教学的当务之急。如:有位老师教学《青春随想》时,首先组织学生初读课文,让学生对闰土月下刺猹所描绘的美丽画面形成整体感知,然后自由读文,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品读体味。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更多自由,课堂上学生充满激情,在广阔的空间中学习更多知识。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和生机,配合教师讲课的积极性也会比较高。在学生演示之后,教师再在多媒体上放映青春趣事视频,使学生对自己的演示有全新认识,这是一个比较深入的认识,促进学生加深对课程的理解,从而把握文章主旨。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通过情境创设,不仅提供刺激物,而且营造气氛,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学中若能利用课件,通过放映录像、音乐或者是幻灯图片等,则能体现出信息技术在创设情境方面的优势。把学生带进课文中的情境,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语文课程学习最注重的是理解和体会,初中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感知作者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在读时有所收获和感受,逐渐形成语感,并深入把握文章的重点,情感得到熏陶。教师指导学生深入把握每个关键句子和段落,不断反复研读,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例如:《背影》教师让学生品读该课文时,教师抛弃了传统的方法,注重学生自读自悟的过程。于是,教师让学生自行品读,说出感受,学生在优美的段落中体会文字传递的情感。另外,教师还要让学生学会品读和体会,从中把握文章,从而体现出以人为本、着眼未来的精神。而且,学生在朗读文章时,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学生每朗读完之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读完这篇文章,你们觉得其中的意境优美吗?你们有何感受和收获呢?”用这样的方式点拨学生,因为学生读书时的想象和文中情景是相同的,所以读书的热情非常高涨,能真正理解文章,领悟其中含义。学生在不同的语序、句式或者词汇学习中,会发现文章的不同之处,这样才能够灵活运用知识,把握其中情味,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三、口语交际教学应挖掘课内外教学资源

教师在选择口语交际话题时,最好选择和学生生活贴近的话题,而且是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话题。初中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训练。只是仅从课本上学习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从课外学习更多知识。这些都是初中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的资源,要将口语学习渗透到生活大课堂中。学生具备语感,才能提升口语表达能力,而这些能力的获得需要在课外阅读中不断积累,充分掌握课外教学资源。语文知识内容非常广泛,局限于教材,无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应该从课外获取。

四、结语

教师进行教学时,要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找到学习突破口,逐步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岩生.本教育:唤醒自然生命力——初中语文生本课堂教学实践案例分析[J].新课程学习:上,2013(2).

[2]王小东.三思语文课堂中的教学对话——以省初中语文优质观摩课为例[J].语文建设,2013(4).

[3]张世壁.浅谈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中的体现——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思想教育[J].新课程.中学,2013(1).

上一篇:目的论视角下普拉斯诗歌Daddy翻译策略研究 下一篇:对小教英语师资培养现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