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北新农村绿化存在的问题及树种选择

时间:2022-04-02 06:52:27

闽西北新农村绿化存在的问题及树种选择

福建省森林覆盖率在2011年底达63.1%,高居全国之首,三明市地处福建省西北部,是福建省的重点林区和全国集体林改革试验区,享有福建省绿色宝库的美誉,林木品种繁多,森林覆盖率达72%,活立木蓄积量1.25亿m3(为全省1/3),如此高的森林覆盖率不仅使得三明市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木材基地,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使该市成为福建省的粮仓,森林成为闽西北人的骄傲。

但是,三明市的农村绿化并没有因全国最高的森林覆盖率而受益,相反,却存在农村绿化水平低、基础差、农村绿化意识淡薄等现象。有人形容闽西北农村的绿化现状为:远看山上郁郁葱葱,近看四旁(村旁、宅旁、路旁、河旁)零零星星。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对生活环境、农村绿化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以建设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福建省全面展开,2010年以来,福建省提出开展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的四绿工程,即建设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规划用5年的时间,全面提升福建省的城乡绿化水平,重点是提升新农村绿化的水平和层次,使得福建省城乡绿化水平能与森林绿化相得益彰。

通过几年的努力,闽西北三明市的农村绿化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新农村生活环境、绿化水平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农村绿化水平从不足7%提高到15%左右,但是,从近年的农村绿化实践来看,农村绿化还存在不少问题,如绿化模式照搬城市绿化、绿化成果保护难、造绿不见绿、绿化树种选择不合理等,特别是绿化树种的选择,要么过于单一、要么杂乱无章,往往成为绿化成败的决定因素,当前,正值福建省深入开展城乡绿化一体化四绿工程建设的关键时期,该文就闽西北农村绿化树种选择进行探讨,以期给农村绿化提供参考。

1闽西北农村绿化存在的问题

1.1缺少绿化规划或规划滞后

由于乡村干部存在重建设、轻绿化的意识,大部分农村没有绿化规划,即使少数村镇有总体绿化规划,也规划滞后,没有预留足够的绿化空间或者村民不按规划建设,导致绿化难以实施,无法体现村镇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和地方特色[1]。

1.2照搬城市绿化模式

部分村镇违背生态发展和农村实际,绿化急功近利,盲目照搬城市绿化模式,盲目引进外来树种、种植大树、大面积种植草坪、盲目建设农村公园,结果引发种植资金投入大、养护负担重、管护难等问题,最后造成刚种植时风风光光,不到2~3年便杂草丛生,树木枯死,不仅加重了村集体的经济负担,更是挫伤了农民绿化的积极性。

1.3树种单一

长期以来,农村四旁不仅是农户的生活场所,同时也是农户的生产场所,屋旁空地被农户用来堆柴和当作晒场等,农户不愿在屋旁种植高大的乔木树种,而是喜欢种植一些矮化的经济树种,如枣树、桔树、梨树、桃树、枇杷等,二是部分地方农村绿化树种行政化,推广单一树种,如某地因发展某生物树种,而单一提供该树种作为农村绿化树种,农民接受意愿不高,种植后破坏严重,保留率低。

1.4树种选择不合理

由于对绿化美化的误解,部分地方喜欢引进外来树种进行种植,特别是选择一些热带植物和亚热带偏南方树种进行种植,如部分地方引进大王椰子、海枣、天竺桂、芒果、白玉兰、榕树等在闽北地区进行种植,最终不是死亡就是长势不良[2]。部分树种虽然引进后适宜在当地种植,但因不符合农村需要而遭到破坏,如三明市部分县市在20世纪90年代大量引进杨树作为城乡绿化树种,虽然实践证明,杨树在闽西北的农村四旁长势良好,适合种植,但因其生长太快,树木高且树冠大,在农村四旁种植严重影响房屋采光、晾晒粮食作物,根系破坏道路、水渠,影响电线电缆安全等一系列问题,最终被淘汰。

1.5名木古树和风水林保护不力

闽西北地区拥有十分丰富的名木古树和风水林资源,是大自然和古人留下来的宝贵物质和文化遗产,不仅体现着当地农村的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也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具有很高的旅游观光价值和深远的文化内涵。但由于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不少偏僻地方的村庄整体搬迁到新的地方,原来的风水林和名木古树就失去了保护和管理,部分地方受经济利益驱使,将一些珍贵的名木古树砍伐或变卖,更有不法之徒盗砍倒卖农村四旁名木古树,当前农村名木古树和风水林面临保护不力、过度利用的境地。

2新农村绿化树种选择的基本原则

2.1因地选树

应在合适的地方,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种植。如在院内,可选择灌木类花木进行种植;在房前,可选择种植经济型或珍贵的低矮乔木进行种植,不能影响房屋采光、晾晒粮食,在屋后可种植珍贵的常绿树种或毛竹等,在路旁可选择种植高大的常绿树种、落叶树种、灌木树种等进行搭配。

2.2乡土树种为主

农村绿化要以改善生态为出发点,结合自然条件,有效地防风固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减噪音是绿化的主要作用,而乡土树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种植乡土树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林木的生态效益,同时由于种植乡土树种,相对种植成本低、养护容易,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

2.3经济适用

农村绿化,不仅要起到绿化的效果,还要起到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而选择种植经济树种,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3]。同时种植经济树种也是发展农村庭院经济的一种途径,而在村庄附近的农村自留地,由于许多地方农民外出打工或工作的不断增加,使得常年在农村的农民数量很少,很多自留地不再种植蔬菜等作物,有的逐渐抛荒,因此利用农村自留地可以作为绿化大苗培育基地,种植经济价值高的城乡绿化苗木,不仅可以起到绿化农村的作用,同时可以节约绿化苗木培育的农田,增加农民的收入。

2.4绿化美化相结合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社会不断发展,农民对生活环境、绿化水平的要求也会跟着提高,在农村绿化中,不仅要做到绿化也要尽可能做到美化,而且要做到以乔木为主体、落叶常绿相结合,注重与乔、灌、花、草等合理搭配。

2.5种植乔木树种为主的原则

由于乔木树冠的绝对面积大,能够制造更多的氧气,吸收有害气体,有利于健康,同时,种植乔木树种,较种植灌木和草本可极大地减少日常维护的开支,降低管护成本。

2.6保护利用

绿化规划时尽量做到合理利用原有的绿化树木,以原有的树木为主,合理搭配绿化树种,建设新农居时尽量做到不砍树、不毁绿。

3闽西北新农村绿化树种选择的措施

3.1村外绿化树种的选择

一是路旁。道路绿化树种选择要因路制宜,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考虑到道路水分差、养分少、管理粗放的绿化特点还需选择耐瘠薄、抗性强、根系发达、分蘖能力强的树种,在闽西北种植还要考虑较耐寒的树种。道路绿化一般采取上、中、下复层配置,上部树种搭配乔木2~3种(落叶阔叶树与常绿阔叶树混交种植)、中下部灌木3~4种(绿化树中部及下部搭配)。可供选择的上部乔木树种有樟树、杨树、杜英、乐昌含笑、女贞、鹅掌楸、重阳木,闽西北靠南的地方还可选择天竺桂、白玉兰、桉树等;中部灌木树种有紫薇、夹竹桃、木芙蓉、桂花、红叶李、方竹、雷竹、山茶花等;下部灌木树种有红叶石楠、红花檵木、黄栀子、茶梅等。二是河旁(含池塘旁)。河旁绿化一般配置1~2种乔木树种,树种选择必须耐水喜湿,适宜的树种有意杨、柳树、水杉、池杉、乌桕等。

3.2村旁绿化树种的选择

一是村口。村口林一般又叫风水林或水口林,一般在村庄的入口处,风水林绿化应依托原有树林进行设计,在原有风水林的基础上进行保护和修复,适当补植套种乡土树种进行补充,如果新建村口林,一般要有充足的场地,树种以选择1种乔木为主,其他树种2~3个进行补充搭配,可选择的树种有樟树、枫香、柳杉、红豆杉、桂花等。二是村旁自留地。农村自留地一般位于村庄附近周边,少量位于村庄内,主要用于种植农民自用的四时果蔬、杂粮作物等。近年来,由于农村人员外出打工人数不断增加,留在村内的人员数量逐年减少且多为老幼人员,许多自留地便无人耕作,趋于抛荒,这些土地一般耕作多年,土质肥沃,非常适合绿化大苗的培育,不仅能起到绿化美化农村的作用,也能增加农户的收入和减少绿化苗木培育所占用的农田,可谓一举多得。适合种植的绿化大苗一般要选择管理容易、病虫害少的树种,可选择的有香樟、桂花、罗汉松、紫薇等传统绿化树种,背阴的地方还可种植红豆杉等名贵树种。三是村旁山边地。村旁屋后的近山由于离居住地近,耕作方便,一般常用于种植果树、油茶、毛竹等经济林,这些绿化也是农村绿化的组成部分,合适的种植树种以经济林为主,主要根据地方的不同种植项目而合理选择树种,一般选择有梨(李)树、桃树、桔树、杨梅、猕猴桃、栗树、柿子、油茶、毛竹、雷竹、绿竹(南部地区)、大头典竹(南部地区)。

3.3村内绿化树种的选择

一是村内道路、公共场所、宅旁、水旁。村内绿化为农村绿化的骨架,村庄绿化要根据地形地貌综合布局,树种选择以乔木为主,常绿与落叶相结合,注重乔、灌、花、草的合理搭配,从而形成多层次、错落有致、亲切宜人的绿色空间。具体的树种有香樟、桂花、罗汉松、含笑、花榈木、紫薇、南方红豆杉、银杏、雪松、福建山樱花、水杉、木芙蓉、野鸭椿、红叶石楠、红花檵木、杜英、茶花、玉兰、红叶李、马褂木、女贞、月季、红梅、观赏竹类等。二是村内庭院。庭院内是农民生活起居、谷物晾晒等生活生产的重要场所,庭院绿化树种选择要根据生产、生活需要进行,一般选择美化观赏类树种或果树树种,既达到绿化又起到美化和经济增收的目的,乔木类树木应选择较矮化的树木[4]。具体的树种有桂花、香椿、银杏、无患子、茶花、枇杷、石榴、无花果、桃、梨、李、柿、板栗、葡萄、灌木含笑、蜡梅、黄杨、杜鹃、月季、米兰、方竹、紫竹等。

4结语

总之,村庄绿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根据当地的气候、人文、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兼顾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合理选择适合当地的绿化树种,按照合理规划、量力而行、注重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开展新农村绿化。

5参考文献

[1] 顾家清,张智奇,周音,等.树种耐水湿筛选研究综述[J].上海农业学报,2004,20(4):66-69.

[2] 胡明方.福建笋用竹种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对策研究[J].竹类研究,1993(2):18-21.

[3] 杨凤云,田春雨,梁伟玲.绿化树种的选择与规划[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6):1079-1080.

[4] 吴才华.台州沿海地区村庄绿化树种应用现状与发展对策[J].防护林科技,2009(6):74-76.

上一篇:永嘉县楠溪江流域森林资源现状及生态景观建设... 下一篇:秸秆综合利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