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思考

时间:2022-07-29 09:33:09

闽西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思考

[提要] 在我国,农村经济往往落后于城市经济的脚步,如何加快农村经济前进的脚步是当前我国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互联网金融的引入将有助于更好地发展农村经济,促进“三农”的成长,使农村也能享受互联网给城市带来的各种便利,紧跟时代潮流。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在福建闽西农村的状况,指出其在当地实施推广有待改进之处,并提出互联网金融在闽西农村地区发展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征信改革;特色农业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0月31日

一、引言

伴随网络和通讯科技的快速进步,互联网金融渐渐地深入居民日常生活中。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上,国家正在积极开展全球化经济活动,尤其注重农村地区网络覆盖的基础建设,互联网在国内农村不断深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便利了万千百姓。互联网金融是一种基于网络互通连接从而达成资金上融通、支出、投资以及各种各样的中介服务项目的新型金融发展方式,其具有精确、使用方便和高效率等特征,利用互联网金融人们可以足不出户的完成个人理财及投资融资服务,并且在互联网金融的支持下,可以更好地推动“三农”成长,使农村金融也能紧跟时代潮流。

福建闽西是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中央苏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著名的革命老区。闽西地区大部分属于山区,由于山区地形闭塞、交通不便,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劣势状态,落后的农村金融体系已不能很好地为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如今,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互联网金融极速发展,当然闽西农村地区也需要紧跟时代潮流建立现代互联网金融体系。

二、闽西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互联网在我国经济高速前行的道路上展现了其巨大潜力,不断助力人类前行的脚步。根据2016年的统计表明,截至2016年6月份,我国的网民达到7.10亿,使用移动设备上网的人达到6.56亿;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为31.7%,远低于城镇地区35.6%。从总体趋势上看,我国的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都在呈现一个逐年上升的趋势,互联网在我国的逐年普及为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城乡之间的差距仍然较大,影响农村人口上网的阻碍主要是“不会上网”和“不愿上网”,68.0%的农村不上网的居民因为“不懂使用”不上网,10.9%的农村不上网的居民认为“暂不需要/不感兴趣”不上网。积极普及农村地区居民的互联网相关知识,将很大程度上提高农村居民上网的比例。

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金融改革一直在进步,从一开始的单一银行体系转化到国有专业银行体系,再到商业银行体系,农村金融体系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不过由于农村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导致城乡之间的资源配置上出现较大差距,建立农村互联网金融体系仍有很多难题需要处理。

(一)当地基础设施匮乏,互联网推广有待更新。近几年来,由于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银行基层网点数量在农村不断增加,农村金融业务办理便捷程度相对于以前也有了较大的提高,根据2014年统计,目前位于闽西地区的龙岩市农信系统已布设小额便民服务点1,865个,其网点的布置为当地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在大额交易发生时,小额便民服务站就难以解决。在互联网的推广上,闽西农村的普及率相比周边城市互联网的接入程度仍较低,国家在不断推行的村村通网络工程还未完工,这也直接导致了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地区停滞前进。

(二)对互联网的认识和使用少,相关金融知识缺乏。伴随我国对互联网的普遍推广程度越来越大,农村地区也得到较好推广。闽西农村地区地处山林之中、地形闭塞且住户分布稀疏不集中,通信电缆需要翻过重重山岭才能到达各家各户,这就使得闽西农村居民对于先进科技的了解程度相对较低,对于互联网基本应用操作一知半解或者一片空白,而对于互联网金融操作更是难上加难。除此之外,当地大多数农民缺乏开阔创新的意识,使用互联网进行金融操作更是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去适应。所以,闽西地区想要迎娶互联网金融这位“洋媳妇”,并在当地发展建设,将要面临更多的问题。

(三)信用环境现存问题较多,金融征信体系不完备。在大数据时代下,城市地区已经建立了较好的征信体系,而位于山区的闽西农村地区,其信用环境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像逾期贷款过高、债务拖欠等情况发生较多。在闽西农村地区,当地居民难以找到符合贷款要求的抵押物以及能为自己担保的人,对于没有抵押物和担保人的业务,金融机构便不愿意将资金贷出去,加上现今农村地区没有建立较为完善的征信体系,金融机构对于农村居民的信用程度不可获知,更加不愿意将款项贷出去。从农村居民自身角度来看,农村居民普遍对于个人信用了解甚少,或是不敢触碰信用这条“电线”,认为信用会给自身带来很大的风险,从而不愿意参与信用活动。这样一来,各大银行就更难获取农村居民的信用情况,而当地居民由于无法及时获取贷款资金,导致需要及时处理的生产活动停滞,出现农作物坏死现象。

(四)当地农产品滞销缺乏推广,农村经济受阻扰。闽西地区群山环绕、交通不便,道路因山体特征开通成本高,导致当地很多特色农产品难以销往外地,造成农产品滞销腐烂,很多农民因为农产品难以出售,只能以低廉的价格强行出售,长期如此,农民生产收入减少亏损巨大。而在我国的城市地区,由于缺乏推广,城市地区难以获知农村的特色产品,“产品难出去,需求难进来”是现今闽西农村地区的一大问题。在农村地区,由于缺少互联网的支持,对于产品价格的波动很难获知,只能依靠个人意识定价,这种简易的定价方式,也直接减少了农民的收入。

三、闽西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发展建议

(一)提高互联网新兴技术投入力度,减小与城市科技技术水平上的差距。想要互联网金融能在当地农村打好根基,就离不开加强互联网的基础建设。闽西当地互联网连通水平相对较差,这就需要政府机构加大对闽西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村村通工程的力度,提高互联网在当地农村的普及程度。推动当地与金融机构、电子商务公司之间的交流,打造易懂、简便的适合农村大众群体操作的网站和应用,让农村居民使用时能简单易上手,不管走到哪都能便捷地进行网络支付结算交易,彻底地改变以往农村传统单一的支付方式,使农村居民能够真正的享受到互联网金融带来的高效率、高便利的金融服务,同时也提高了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积极传播互联网金融相关常识,增强应对网络骗局的防欺诈能力。由于受信息化教育水平及获取信息途径的限制,闽西当地农村居民对互联网金融的认知程度较低,金融能力也不够健全。因此,要想在农村推广好、应用好这种新型的互联网金融,必须要先提高农村居民对金融的了解程度。比如,举行关于金融以及防范风险相关的知识系列活动宣讲,使得农民能更好地了解互联网金融,加深对互联网金融的了解程度。利用宣传手册和社交网络平台推广金融相关的基本知识,并建立乡镇体验站,指导农民使用互联网金融相关应用的使用,提高当地居民自身的金融能力和对金融产品的认可和使用,让农民更好地理解金融的魅力。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滋生了互联网金融诈骗,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的“便利”发展诈骗行为,对于刚接触互联网金融的农村居民,面对不法分子的欺骗,就非常容易上当,面对没有一点防范能力的农村居民,加之互联网金融交易的快速、便捷,往往容易被骗得财物尽失,而又难以追回。为了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在农村推广互联网金融时,一定要对农村居民进行互联网风险自我防范意识教育,让农村居民了解不法分子的手段,增强在互联网金融使用中自身信息的保密性,在面对此类事件时能从容以对。当然,也要加强金融信息技术的安全,培养新型互联网人才,加强信息安全储备,防止黑客攻击及病毒防护,构建安全可靠的互联网金融网络。

(三)完善征信体系,建立监督防范制度。建立一个有效率的农村金融系统,就需要有一个优秀的农村征信体系。征信体系的建立,能有效地保证网络信贷等金融业务在当地的健康成长,农村金融体系同样也会得到较好的改善。

现今,由于网络大数据的出现,发达的城市地区获取征信已相对简单,而在农村地区,其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建设农村的征信体系时,要注意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除了利用央行的征信系统,也可以结合农村在水电、通信以及公共机构的信息记录以及结合现有的“蚂蚁金服信用”,来分析居民还贷的意愿及能力。此外,还需对农村居民进行信用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来降低违约现象的发生。当然,还可以建立互联网金融的防范监督体系及保险制度,细化农村监督防范规定,确定互联网金融在闽西农村地区的未来路线走向,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及制度,保障互联网金融的正常运行,从而不断完善整个农村金融体系。

(四)充分助力当地传统农业,提倡特色农村金融。在农村,伴随信息化、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前景也越来越宽广。2011~2015年龙岩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逐年增高,但农产品的推广程度有待加强。通过互联网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创立特色农产品,如当地的蜂蜜、茶叶、梁野山山珍、花生等特色农产品,通过互联网金融,售往中国各地,甚至远销海外。加快农业发展,建立智能温控大棚、温室蔬菜大棚,助力农产品生产,减小农产品的病虫害率,提高农产品生产量。而作为互联网金融机构,应该把重心放在农村居民的真正需求上,为农村居民提供适合农村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例如便民存取款服务站、农业供应链金融、农村互联网金融小额贷款项目等等。开拓农村互联网险种,保障农村农业生产,助力农产品丰收。根据当地种植特色,与农产品期货交易所实现对接,通过互联网金融的便捷性,助力农民的生产和销售,提高农民收入,降低价格波动所带来的亏损,提高农村农业化生产水平。

四、结束语

随着国家对农村发展的不断重视,充满便利性的互联网金融像一阵东风一样吹进了农村这片茂密的林子。互联网金融在闽西农村地区的发展不仅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不断地引导当地居民去体验互联网金融,农村居民由于接触先进科技教育较少,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相关知识也了解甚少,在推广互联网金融时,要加强对农村居民的思想教育,引导农村居民提高自身金融能力建设,加强自身信用意识和金融防欺诈能力,合理利用自身信用,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在完善农村征信体系建设方面,金融机构可协同政府,结合当地特色发展情况,建立一套完善的征信体系,并设立监督机构,细化监督防范规定,提出相关政策和制度。在互联网金融下,努力寻找与外界企业机构的合作,提高信息的连通性,助力农村传统农业,为农村居民提高收入,使互联网金融能够在适应当地的情况下有特色的发展。当然,福建闽西地区问题也比较复杂,作为农村新生的互联网金融,在建设的道路上会出现很多问题,需要不断去攻破,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最终带动农村地区经济的腾飞。

主要参考文献:

[1]赵爽.互联网金融带给吉林省农村金融改革的挑战[J].中国商论,2015.26.

[2]艾春梅,李宏畅.大数据在农村互联网金融中的应用[J].电子商务,2016.6.

[3]张航,李宏畅.互联网金融创新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9.

[4]Xinyang Kan,Jianping Wu,Qingjun Meng.China’s Internet Financial Risks and Risk Prevention Research[J].Modern Economy,2015.6.8.

上一篇:关于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 下一篇:投资组合与财务风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