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国巴黎画派绘画

时间:2022-04-02 05:34:54

论法国巴黎画派绘画

在西方美术流派中,巴黎画派算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巴黎画派的含义并没有严格的界定。它没有统一的艺术主张和绘画风格,而是由在两次世界大战时期活跃在巴黎的画家组成。这些画家来自异国他乡,活跃于巴黎,他们没有追随于任何派别,而是相对独立地进行自己的艺术探索和艺术创作。由于他们共处于同一个时代环境和活动范围,都与现代艺术有所联系,他们的生活背景、作品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等因素也却都带有或多或少的共性之联系。所以在西方艺术的历史中被归为了一个以地点命名的“巴黎画派”。

一、 巴黎画派的时代背景

巴黎画派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巴黎。此时也是欧洲艺术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过渡时期。法国作为西方艺术活动的中心,在经历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之后,又经历过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的洗礼。

20世纪,工业革命带来的福利,两次世界大战的残酷,以及俄国社会主义革命都给整个社会的思潮带来很大的变动。与此同时继印象主义之后代表了现代主义的现代美术野兽主义、立体主义等初现端倪。巴黎画派画家来到巴黎,并没有直接参与到现代艺术运动中,他们接受过传统艺术的训练,并经历了现代艺术的熏陶,保留对传统绘画的借鉴,运用变形、夸张或写实的手法,探索自己的艺术语言。

二、 绘画风格的探索和独特艺术特色的表达

在夏加尔的作品里,反复出现的牛羊、教堂、建筑,与画家的故乡、宗教情结交织,带有象征的意味。作品《我和村庄》《向阿波利奈尔致敬》《我窗外的巴黎》中,可以看到夏加尔对立体主义的研究。现代绘画潮流野兽主义注重纯色的使用,用色域组织画面,笔法粗放,对当时的夏加尔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夏加尔不仅注重色彩明快丰富,更注重画面情节的叙述、内涵的表达,他的作品画面富有情诗性意味。夏加尔后来回到法国制作彩色玻璃时期,更是把对光和色彩的运用发挥到极致。

夏加尔生于俄国的维切布斯克的一个贫穷的犹太人家庭。早年故乡的生活带给他很多深刻的回忆。即使后来定居法国,他也始终对儿时的故乡深怀热爱。儿时奇妙经历、犹太人的流浪孤独和的“万物之爱”烙印在他心里,成为了夏加尔思考的根源,也给予了夏加尔对世界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

夏加尔曾这样形容他的第一任妻子贝拉“她常出现在我的作品里,她是启发我创作的最重要的灵感源泉”。夏加尔一直都在致力于对情感世界的赞叹。他的作品里常会出现不合逻辑的梦幻色彩。人和动物和谐的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爱人在空中飞翔。人物错位失重的摆放。有人认为这是梦境或者荒诞而他却说:“我的艺术绝非荒诞不经!恰恰相反,我是现实主义者,我热爱土地。”故乡、妻子都是他可以歌颂描绘的美好意象,我们看到的作品,正是他透过爱而感受到的世界。

莫迪里阿尼自幼就受到古典传统艺术的训练,他的作品多采取夸张和变形,并从非洲雕刻中吸取灵感,人物形象变形,带有形式感和神秘感。初到巴黎的苏丁很少参加展览,也很少有人看见他的作品,认识莫迪里阿尼以后,两人成了良师益友,经常在一起画画或讨论问题。苏丁喜欢从大师的作品中汲取经验。他的静物作品体现了他对伦勃朗用光和传统绘画技法的学习。

生活中的莫迪里阿尼是一个自相矛盾的人。对艺术怀有深深地热爱,又沉迷于女人、酒精和,脾气狂暴不安。他着迷于非洲原始雕刻,喜爱印象派画家和毕加索等法国新思潮前卫精神,又与传统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莫迪里阿尼早期人物作品比较接近传统美术,后来开始发展了自己的风格。特别是后期的肖像作品,采取流畅准确的线条,拉长了的几何化形体,人物形象经过变形后却不是激烈夸张的,画面依旧保持着一种沉静和谐的美感。莫迪里阿尼的人物肖像没有背景,或者把背景进行抽象化几何图像,没有人物衣着饰品等传达人物社会地位的因素,画家关注的是人突出画面肖像的本身。爱伦坡曾经这样评价莫迪里阿尼的人物――“备受迫害的柔弱和在劫难逃的厄运。”“一种悲戚的困惑表情,一种固定不变的厌世情绪。”他没有瞳仁的肖像人物画,正是画家内心矛盾和孤独的写照。

基斯林的人物作品也突出了人物为主体特征,通过眼神的处理表达模特的心理状态。他笔下的表情略显呆滞,体态也不如少女般美好,影射了画家颓丧的心境。

于特里约是一个画城市风景的画家。于特里约个性孤僻,又没有接受任何美术训练,从他的灰白色调的城市到后来的色彩丰富明快,他的绘画风格是他在对画画长期以来的坚持中组建探索出来的。于特里约一直坚持着他的城市主题,繁华的城市在他笔下变得宁静清新。

苏丁作品总是经过反复涂改,不满意就会毁掉,所以当时很少有人能看到他的作品。后来经莫迪里阿尼介绍,来到比利牛斯山脉的小镇塞莱居住作画三年,开始了他艺术生涯的风格成熟时期。苏丁用他率真稚拙的真诚,埋头探索和尝试。他的每次作画都似乎带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扭曲或夸张的笔触不受拘泥,且带有感性直觉的因素。苏丁的风景作品,建筑歪曲倾斜,树木仿佛在风中摇摆舞动,人物作品笔触直接,人物带有表情,经过变形扭曲呈现出与莫迪里阿尼所不同的充满张力的动态,甚至略带神经质。人物微张的手指,显示出画家内心的紧张、激动与不安。

三、结语

二十世纪初,是现代主义的开端。艺术家们对艺术的不断思考和实践,轰轰烈烈的思潮运动极大地推动了现代美术的发展。巴黎画派这种关注自我的精神,20世纪初美术运动此起彼伏,巴黎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无论是夏加尔梦幻荒诞的恋人和村庄,基斯林、莫迪里阿尼等突出人物主体,没有眼睛的肖像,还是苏丁或于特里约扭曲或寂静的房屋,都体现了画家对爱和人生的思考和诠释。

夏加尔在他的自传中曾说道:“无论大卫和安格尔的新古典主义、德拉克洛瓦的浪漫主义,还是塞尚的继承者和立体主义者所迷嗜的借助简单几何图形的立体结构,都不再使我感兴趣。我觉得,我们大家胆怯地爬行于世界的表面,不敢撕破和掀开这一表层进入原始的混沌。”

关于艺术是什么的问题从苏格拉底时代就已经开始探讨,无数艺术理论家对艺术做出了很多的解释。巴黎画派画家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也在不断践行着自己的艺术理念。如果说艺术确实是一件与心灵相关的创造,那么从巴黎画派画家的作品里也充分展示了这种对自我的探索和诠释。

参考文献:

[1]王瑞廷 著 巴黎画派[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2]谢家棋 著 夏加尔[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4.

[3] 何政广 著 世界名画家全集―夏加尔[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3]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 陈训明 编译 我的生活夏加尔自传[M]. 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

【刘 岩,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上一篇:在“读”与“写”之间寻找平衡 下一篇:省油,从轮胎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