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与“写”之间寻找平衡

时间:2022-10-06 07:41:18

小学语文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包括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其中读和写是综合能力的具体表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在“读”与“写”之间寻找平衡点,准确结合读与写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明确教学目标,领会“读写结合”的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总体目标是培养小学生识字、写字、阅读、作文的能力,即是小学语文综合能力的要求。阅读和写作就好比蜜蜂采蜜和酿蜜的过程,学生通过阅读文学名著、戏剧小说、童话故事、科学文献等,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并经过吸收消化,综合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情感,实现读到写的过渡。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当认真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建立有助于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教学策略,主动进行读写结合教学,使得学生自觉形成“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学习行为,才能不断推进小学素质教育的深化,提高教学质量。

二、依据教材内容,设计读写教学

1.按照教材整体要求,设计读写教学。教师应当把握教材的重点,对课文进行深入教学,包括课文描写的事物或人物,以及表达的思想,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充分领悟课文的思想脉络、课文结构、修饰手法等,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比如,“秋天的图画”一课中写到:“秋天来了,秋天来了,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梨树挂起了黄金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作者将秋天各种果实成熟的现象用生动形象的句子描绘出来,将秋天田野一片丰收的景象通过拟人、比喻等手法描绘出来,使画面更加形象生动活泼。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句子,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领悟秋天赋予人们怎样的感受,设计读写教学方案可以为:要求学生学生画出作者描绘的春天,模仿作者的修饰手法描写夏天,让学生说说秋天的特色等,通过读、画、想、说、写、练等多个环节培养学生读写的能力。

2.根据学期时间,设计读写教学。读写教学应该贯穿小学语文的整个学期,教师应当进行有效规划,安排科学完整的读写教学计划,通过多次阅读,反复写作,通过课堂培养和课外练习相结合,增加学生阅读积累量,丰富视野,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比如,寒假读写练习,比如,针对性的安排学生阅读杨红樱的《五3班的“坏”小子》,要求学生特别关注文章的选材和语言风格,并要求学生写写本班富有个性的人、鲜活动人的事。通过课外阅读和写作,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

三、采用个性化教学方法

1.善读文章,以读带写。通过多次反复阅读文章,深刻理解文章表达的内容、方式、结构、手法等,通过仿写、续写、改写、扩写、改写等方式,发散学生的写作思维,不但对课文知识进行巩固,还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相关课外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比如,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创新仿写,在“黄河象”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精读课文,引导学生重新猜想黄河象落水的故事,让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写作。

2.以写促读,丰富阅读知识。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巧妙利用写来促进读,促进学生读写能力提升。比如,教师通过设计话题作文,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选题,并拟定提纲,再根据提纲广泛收集资料,阅读相关的文章和材料,不断丰富自己的文章内容。通过这种方法,不但可以给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题,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写作和阅读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3.读写结合,相互促进。读写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正确把握教学方法,在读的教学中穿插写,在写的教学中穿插读。比如,“桥”这一课中,作者通过环境描写衬托出老支书的高大形象。学生阅读课文中描写暴雨、洪水的词句,要求学生练习描写下雨场景下树木、风、鸟儿等各种事物的句子,在读中穿插写,通过学写句子,加深了学生对暴雨的理解和领会,使得读写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多元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读写兴趣。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读写兴趣。多媒体教学可以实现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化,教学手段多元化,使教学内容以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形式展现出来,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上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指导学生写“喜爱的一种动物”时,通过多媒体播放配乐录像《猫》,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采用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

读写结合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通过读写结合进行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综合能力,还可以促进小学语文素质教学的深化,实现小学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通州区平潮小学)

上一篇:探寻“历史”与“学生生活”的链接点 下一篇:论法国巴黎画派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