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以生为本”

时间:2022-04-02 07:19:55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以生为本”

如今,学校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打造办学特色,彰显学校办学品质的首要途径。校园文化则是学校文化的“脸面”,受到很多学校的重视。然而,不少学校由于忽视了学生参与的主体性,造成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缺失,影响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效果。如何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人,是每个学校值得重视的问题。2012年3月29日,我跟随重庆渝北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一行走进上海市卢湾区第二中心小学(以下简称卢湾二小),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名校研修。这次研修让我切身感受到了“生本”校园文化建设的魅力所在。

一所弹丸之地的卢湾二小,没有豪华夺目的大门,没有宽敞的操场,更没有高大气派的教学楼,是什么原因让其名声在外?带着疑惑跟随卢湾二小陈校长的脚步深入校园,顿时感觉眼睛不够用,心活跃起来。紧凑小巧、清新脱俗的建筑掩映在古榕翠柏之间,给人以古朴典雅之感。“崇尚一流,海纳百川”办学宗旨在朴实的校门上熠熠生辉。教学主体墙壁上喷绘着醒目生动的校训、校风、校徽等内容,让人第一眼就引起共鸣。原来,卢湾二小的校园文化就是该校驰名国内外的灵魂。

走进校园,空气里散发着文化的气息,你的眼中是文化,你的耳中是文化,你的脚下是文化,你的呼吸也被“文化”了,这不是校园文化,而是文化校园。而更让我们惊叹的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竟然是学校里乳臭未干的孩子!

整体校园文化以学生装扮为主。校园的四周围墙包括书报长廊等是学生展示学习生活和发挥想像力的舞台,学生用自己的双手描绘出学习生活、娱乐游戏的简笔画,显得生动活泼又充满童趣,整体布局富有童心,呼唤着孩子的心灵。听陈校长介绍,整个校园文化展示都是分给每个班级各自构思和布置,以班为单位划分公地区域来完成整个校园文化建设。

各班级则体现“以生为本”的班级文化。该校不同学段、不同班级都制定了具有个性特点的班规班训。每个孩子都融入校园文化的建设之中,并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走进班级,教室墙壁上学习园地上放眼尽是学生活动的照片,照片上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和欢乐,看得我们心里也是热乎乎的。班主任根据小组提供不同的设计思路,让各小组的孩子开垦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上面不仅有小组成员的照片,还有各小组喜爱的各种图案、标志等,家一般温馨的感觉油然而生。从中不难看出孩子们“劳动”的成就和欢乐,以及极强的合作意识。

为了充分调动每个孩子争优抢先的积极性,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海拾贝、佳作欣赏、艺术之窗、生活写真、温馨乐园等板块需要师生集合集体智慧充实和丰满。这些活动无疑让师生们积极互动,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和谐热情的师生关系。每个班级设计“争章荣誉台”一栏。班级分若干个小队,小队在遵守纪律、文明礼仪、两操表现、课堂表现、学习效果等各方面展开竞争;每次活动都采取班级大家评的形式来表扬优秀小队,激励学生团结上进。

卢湾二小能把偌大的校园文化建设交给一个班、一个队、一个孩子,并且这些孩子能够有板有眼地把它承担下来,不能不说是其实施素质教育的成功体现,也值得我们思考借鉴。为了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校园文化建设只有坚持“以生为本”,把每一项制度、每一位学生、每一个细节的工作都做得精致、精深、精准,才能真正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起到以文化人的效果。

(作者单位:重庆市渝北区龙兴镇教育管理中心)

上一篇:职中政治教学的开放互动模式的有效性 下一篇:初中英语多媒体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