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信息社会规则建设

时间:2022-04-02 12:11:10

加快信息社会规则建设

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崛起促使了媒介产业的重新洗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频繁亮剑,纷争不断,较力不止。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给媒体带来哪些冲击和问题?社会信息体系还有哪些缺失?如何进一步加强建设,使信息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带着一系列的问题,《网络传播》与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李欲晓进行了开放式的讨论和交流。

版权纷争之因:信息社会规则的缺失

《网络传播》:互联网等新媒体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可以说是渗透到了各个层面,这种快速的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您认为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最需要关注的是什么?

李欲晓:首先,需要说明一下的是,互联网这一概念应该从广义上去理解,是Network of Network,即由各种信息网络组成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它除了指狭义的互联网之外,还应包括无线网的第三代数字通信网络甚至第四代数字通信网络、下一代互联网等各种目前存在的网络和即将出现的网络。可以说,信息技术创新和应用席卷全球,移动通信技术和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融合、虚拟现实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的演进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的信息产生、获取和传播形式,对各个国家、民族、宗教、种族、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的现在能够看到,有的现在还看不到,有的甚至现在还感受不到。

互联网带来的是信息交流的平台,一种共享的文化。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获取信息、信息、传输信息、维护信息。现在互联网上还有很多缺失,比如互联网价值观的缺失,互联网规则的缺失等等。目前,互联网上的行为规则主要是国家制定的一些法律法规,但还不是一个完整的规则体系。因此,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最需要关注的是信息社会的法律和规则。目前,信息社会的规则不健全,不完善;信息社会规则制订的原则不清晰,信息社会规则的制订主体不明确。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的。

《网络传播》:就版权纷争而言,规则不完善会形成怎样的局面?

李欲晓:尽管中国的工业化还没有最终完成,但是信息化程度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应该适应这样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

来自internetworldstats的数据显示,截至到2009年3月31日,全球的网民数已经接近16亿。现在中国网民数3亿多,已经是世界第一了,但是中国手机用户是网民数的2倍多。目前,手机报已经比较普遍,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手机报,肯定会很快出现。这些手机报的新闻内容要么转自传统媒体,要么直接转自新闻网站。与以前的新闻网站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一样,这种转载涉及到版权问题,而我们现有的相关法律规定并没有涉及到这一内容。从政府的角度看,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去使用新技术、应用新技术,来为公众提供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同时要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那么,是不是就该让这些手机报直接免费从新闻网站或传统媒体转载新闻呢?可以说,网络社会规则的缺失直接导致了版权的纷争。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数字版权的保护也将越来越完善,地方新闻网站的“拿来主义”行为,也必将得到规范。

纷争解决之道:协议合作与打造核心竞争力

《网络传播》: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融合与矛盾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越发凸显,您认为中国互联网怎样才能拨开矛盾,进行合作和共同发展?

李欲晓:我认为,两者应该主要通过市场的手段去解决版权纷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可以通过签定协议来交换新闻和信息。

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在合作中如何保持特色?每个本地网站总有一些自己的特殊性,自己所特有的东西要不要拿去交换?可以说,每个网站在其生存、发展过程中都必须打造其核心竞争力。现在,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一些网站对自己的主要服务对象不清楚,都希望建立大而全的门户网站,成为一个综合性的信息传播平台和载体。网站要时刻明白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也好,商业网站也好,地方网站也罢,都要办出自己的特色来,在新闻和信息的传播方面,发挥别人替代不了的作用。比如,地方新闻网站的核心竞争力就突出当地的特色,反映出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特点、走势、发展潜力等。如果地方新闻网站一定要去跟人民网和新华网拼国际新闻和全国新闻,去跟新浪、搜狐比新闻总量,肯定是没有出路的。假设是广东的一家网站,那么就可以努力去做好做全所有涉及广东的新闻,去争当广东新闻网站的老大,这还是很有希望的。而有关其他省份和其他国家的新闻,则尽可能去跟别人交换,尽可能去转载,这样既经济又省力。对地方新闻网站而言,即使是非本地化的新闻,在编辑视角的选取和新闻稿件的处理时,也一定要突出本地特色。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广东的网站就可以在广东省内奥运火炬的传递,参加奥运会的本省运动员及每个运动员的尽可能详细的背景资料等方面去下功夫。当然,这种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需要一个过程。

从市场的角度看,由自由竞争到垄断,除了有竞争的外部环境,竞争的内因一定是由于个性化、特殊化适应了当时的环境。网络也不例外,作为网站,这种个性化和特色可以保证用户的忠诚度和持续性,并且可以不断吸收新的用户。所以个性化和特色是保持持续发展的根本。

《网络传播》:您如何看待各媒体间的版权问题?

李欲晓:信息社会的版权问题,必须依靠规则和法律来解决。首先,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等新媒体之间、新闻网站之间以及新闻网站与商业网站之间,都可以通过合作协议,在达到各方利益平衡的基础上,制定出大家都接受的合作协议。这种合作协议也就是一种关于信息交换的规则。协议达成以后,大家按照这个协议办事就行了。如果仍然出现了问题和纠纷,还可以再找到协议来解决。其次,协议解决不了的,就诉诸相关的法律,而法律说到底也是一种规则。同样,这些规则和法律的制定也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平衡与协调:

数字版权与公众的信息知情权

《网络传播》:关于版权问题,您认为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李欲晓:我认为在知识产权和版权保护方面,容易忽略对于公众获得信息这一权利的保护。保护权利人的知识产权和版权与保护公众获取信息的权利,要达成一种平衡。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间之所以存在版权纠纷,是因为我们现在意识到,对于版权所有者而言,他拥有对自己信息权利的合法保护,我们要尊重知识的原创性,给予合理的使用补偿。但很多人却没有意识到,公众的信息权利是一个复杂的权利体系,既强调公众信息权利是由信息财产权、信息传播权、信息知情权、信息秘密权等构成的权利体系,同时也强调在信息资源管理流程中因公众角色的不同而使其享有不同的信息权利内容,并且这些信息权利又表现出不同的权利状态。对知识产权和版权的保护,仅仅是保护了公众信息权利中的信息财产权而已。最容易被忽视的是信息知情权,即作为信息用户的信息权利。

美国“数字权利英雄”斯坦福大学法学院Lawrence Lessig教授曾疾呼:现行的知识产权法律在网络时代已经沦为特定利益集团的牟利工具。数字版权扩张的倾向在新的国际条约和各国新的版权法里都得到了体现,新增的向公众传播权(网络信息传播权)和对技术予以法律保护等措施使得数字作品受到严格保护,这使得商业出版者的利益受到版权法的有效保护,但在很大程度上却阻碍了公众对科学研究成果的接触。

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协调数字版权与公众的信息知情权,是在知识产权和版权保护过程中应该时刻注意的问题。

上一篇:火箭官网的中国元素 下一篇:张扬表现力提升传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