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读背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

时间:2022-04-01 11:43:17

通过读背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搞好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因为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形成知识体系,还要构建语言能力。所以,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个正确途径。对学习语言能产生较大影响的即是读背。清代散文家刘大魁说:“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的确,通过反复诵读,细心玩味,对文章的气势、节奏、神韵,意义便心领神会。那么,如何通过读背培养小学生语文的素养呢?

首先,通过读背吸取和积累语言。熟读成诵是最基本的语言实践,也是自古以来学习语言的成功经验。人们常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来体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取决于语言积累的丰富。否则,读写能力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语言积累的多少决定了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那么,在语言积累方面,也要科学地把握积累的内涵。因为,语文积累是个过程,它不是机械地抄抄写写,也不是死记硬背词语解释、语段、篇章。如果认为只要记住一些好词佳句,强调语言材料的积累,似乎语文积累就大功告成;如果认为只要多记诵名家名篇,强调语言典范的积累,似乎语言学习就能水到渠成。其实,忽视语文积累的记忆和理解、感悟、鉴赏等环节的联系,把积累变成孤立、机械的记忆活动,把学习者的理解、感悟、体验逐出积累的领域,一味强调记诵,只能是事倍功半。积累是新的认知结构的积极重建,不是知识的机械累加。理解文本的具体意义,识别内容的具体特征,了解内容之间、内容与原经验之间的具体联系,是有效积累的前提。

其次,通过读背是提高阅读能力和积累。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机械记忆能力强,而理解、分析能力不足,成年人则反之。低年级学生机械记忆能力更强,背诵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好方法。如果错过了好时机,到了高年级,学生将对背诵产生厌倦,这将对学生学习语文形成很大的障碍。如果学生在低年级时背诵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那将对以后的学习产生促进作用,所以新课程标准要求:“以读为本”,创设由内化—外化的转换实践活动,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理解文章准确的语言文字,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所以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读”的好习惯和读的品质,不同的课文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读,并逐步提高读的技巧,从而领悟读的乐趣,提高学习语文的自觉性。阅读教学要领引学生去感受生活、感悟文本的人文思想,与文本中的人或事物一起悲伤,一起欢乐。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感悟作者写作的意图和方法。

再次,通过读背与作者产生共鸣。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教授、讲授再讲授,就像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教师以读代讲,以读领引,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形成能力。如果教师讲得面面俱到,十分深刻,而学生却没有较多的机会去感受、感悟文本,没有亲自去品词析句。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渎、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崔峦说,课堂没有书声,是语文教育的悲哀,课堂只有书声,则是语文教育的倒退。所以,从读背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流程,通过范读、领读、引读、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朗读方式指导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理解课文;把讲析的时间省出来供学生读课文,使其在多读中悟情,在多读中明理,在多读中得法。

总之,从读背中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还有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

上一篇:读华夏文 铸民族魂 下一篇:低年级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