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生在操作中学数学

时间:2022-04-01 09:19:19

如何让小学生在操作中学数学

摘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学数学。

关键词:“操作性”学习;数学教学;教学实践

所谓“操作性”学习,就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自主学习的一种方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数学教学活动,亲身感知、体验以获得丰富的数学知识和可持续学习。简单地说,在教学中,不是教师先讲,而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好动、好问的特点,让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依靠教师提供的材料先操作练习。在操作的过程中引导小学生自己发现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数学知识。

一、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获取数学知识

教师利用教具进行直观教学,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对学生进行影响。为了强化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的思维与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实践,从而使学生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和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的有关内容时,先让学生摆出10根火柴棒,每人把这10根火柴棒分成两部分,看看能有几种分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学生共总结出“1和9”“2和8”“3和7”“6和4”“5和5”这几种分法。值得注意的是,引导学生注意这种分法才不会出现遗漏、重复的情况。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强了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通过动手操作,巩固数学知识

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课前让学生准备好要用的学具,设计好操作的步骤以及需要学生观察及思考的问题。操作中,要让学生明确操作的目的,知道通过操作要巩固所学的哪些知识,以便克服操作的盲目性及随意性。在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体验在数学课堂中自主学习带来的喜悦。例如,在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以后,我要求学生用红色和绿色分别表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在学生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指的是什么?怎样表示?这样周长与面积的空间意义就被学生通过动手画画表示出来了。通过动手操作巩固知识,一定要仅仅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以便保证操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通过动手操作,强化知识应用

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以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现象。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三角形的认识》中的有关“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后,我就布置让学生课下动手测量一块三角形地的高;学习了圆的特征后,我让学生测量硬币的直径或画一个直径为5厘米或6厘米的圆等等。通过这些应用性操作,学生知道了数学知识的用途,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学好数学知识的决心。在这一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应该注意:(1)引导学生思考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数学知识;(2)制订具体的操作步骤是什么;(3)允许学生进行尝试,避免出现无意识零乱的操作;(4)操作后,要让学生阐述操作的结果以及操作的依据和理由,通过语言展示学生思维的过程,指导学生正确思维,从而实现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有机地结合。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采取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在操作学习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倪静.重视操作性学习 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小学教学参考,2008(18).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长春教育学院学报:教育科研论坛,2005(11).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郑梁梅小学)

上一篇: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 下一篇:浅析农村小学科学实验的现状、成因与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