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特色的甘肃省非公有经济

时间:2022-04-01 07:25:59

富有特色的甘肃省非公有经济

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并再次强调“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十六大的召开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十六大精神的鼓舞下,甘肃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周期。但由于发展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慢,全省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偏小,占国民经济比重低的格局迄今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在全国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加快甘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要求日益迫切。

甘肃非公有经济发展现状与特点

(一)发展速度略快于公有制经济

2003年,甘肃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速度分别为12.10%和12.98%,后者略高于前者不到一个百分点,2004年情况基本类似。从增长速度看,非公有制经济的增长优势并不明显。

具体从三次产业来看,第一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增长8.56%,比公有制经济11.14%的速度低近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长18.95%,比公有制经济(13.59%)高5.36个百分点,增长优势比较突出;第三产业增长10.92%,比公有制经济(9.01%)高1.91个百分点。

(二)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较低

2002年、2003年非公有制经济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分别为25.88%、26.03%,而全国2003年已超过40%。

(三)承担税赋偏高

与自身所占的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来看,甘肃非公有制经济承担了与其经济比重不相符的税收负担,税赋整体上偏高。1995年、2001年、2002年非公有制经济纳税额占全省税收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0.2%、35.59%、36.3%。

(四)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低,上升速度慢,企业规模小

从2000年到2001年,非公有制经济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9%上升到20.42%,仅提高了0.83个百分点;从2001年到2002年,出现较大幅度上升,提高了3.13个百分点;从2002年到2003年,提高了1.18个百分点。

2003年,全国工业总产值中,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55.81%,而甘肃仅为24.73%,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4.31%。

2003年,甘肃非公有制经济在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远远低于其在全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表明其规模较小。

(五)在建筑行业的优势突出

2003年,在全国建筑业总产值中,国有与城镇集体所占比重为40.42%,而甘肃为26.44%,剩余的73.56%中绝大多数为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但建筑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产业。存在不公平竞争、权力寻租、市场扭曲、暴利,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的扭曲。

(六)就业贡献率大

2003年,全省城镇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占城镇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44.91%,并呈现出继续上升的发展趋势。在总体经济增长就业贡献率日益降低的背景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解决全省就业问题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以及经济发展成果的社会共享等方面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

(七)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劳动生产率较低

将非公有制经济较低的地区生产总值(GDP)份额与较高的就业人员比例联系起来进行对比分析,自然可以看到甘肃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分布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并且劳动生产率较低。

(八)非公有制经济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

例如2003年工业总产值结构中,全省城乡个体私营经济占18.46%,而全国为14.88%。全省其他非公有经济类型只占6.27%,全国为40.93%。在2003年甘肃城镇就业结构中,私营企业为16.45%,个体经济为24.82%,港澳台商投资经济为0.16%,外资经济为0.44%。

(九)浙商一商独大

从甘肃省浙江企业联合会了解到,截至2005年8月,在甘肃创业的浙商有7万户,浙江企业达3000多家,在甘的浙江经营户每年销售额达百亿元,上交利税近10亿元,解决再就业人数40万人以上。浙江企业在甘肃民营经济中的比例占到48%,撑起了甘肃民营经济半边天。

从政府的角度看,对浙商一商独大的现象,大多持完全肯定态度。强调在甘肃的浙江人是推动甘肃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讲,在甘肃浙江人员的经济活动是浙江经济的延伸,对推动浙江产品升级和产业梯度转移发挥着重要作用,能把其先进的管理理念、人才、技术和资金优势与甘肃省的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相结合,不但延长了浙江产品的生命周期,拓展了浙江经济发展的领域,同时为甘肃省提供了就业机会,为政府提供了税源,也赢得了企业的发展。

但任何事情都是有利就有弊。该问题与证券市场中的“一股独大”问题类似。甘肃由“一公独大”再到非公有制经济中的“一商独大”,其中包含的内在规律值得认真思考。譬如,一商独大不利于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并对区域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产生潜在的较大影响。

(十)区域分布结构呈现西强东弱、中部突出的特点

与全省经济区域格局基本类似,河西地区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以兰州、定西、白银、临夏为主体的甘肃中部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实力较强,发展成就突出。而陇东、陇南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比较滞后和薄弱。

(十一)个体私营经济过于集中在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近年来,甘肃个体私营经济的行业分布格局基本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在个体经济方面,61.27%的注册资本集中在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14.41%集中在交通运输仓储业,11.02%集中在社会服务业,9.85%集中在制造业,1.33%分布在农林牧渔业,0.69%分布在采掘业。在私营经济方面,41.81%的注册资本集中在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15.11%集中在制造业,12.95%集中在建筑业,8.45%分布在社会服务业,4.0%分布在农林牧副渔业,1.61%分布在交通运输仓储业,1.38%分布在采掘业。

此外,在外商投资方面,有将近40%的外资投在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房地产业及社会服务业。

综上所述,与自身相比,甘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成就很大,但横向比较,差距突出。从发展水平上看,产业层次低、企业规模小,科技水平和经济效益不高,处于初级阶段;从发展结构看,结构不合理;从发展贡献上看,贡献不小。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趋势

从甘肃的实际情况来看,甘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趋势似乎可以这样认识:

从发展的速度来看,在“十一五”规划期间,我们预测全省平均经济增长速度能够保持在9.5%―10%之间,因此,按照以往的发展经验,我们可以预测,非公有制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在“十一五”期间有望保持在15%左右;

从发展的空间看,甘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两大空间优势:一是甘肃国有企业改革正在攻坚,改制正在加快,从而为非公有经济腾出或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机会;二是“非公经济36条”实施,甘肃出台配套文件,取消准入障碍,提供了新空间。

产业层次升级步伐加快。特色优势产业,新型服务业(物流业)、高科技含量产业(2000年以来,中科院兰州分院80%的科研成果流失到省外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并不神秘,新浪的例子、生物制药,将为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加快非公有制经济

发展的对策

认识与定位问题全国工商联根据2003年全国31个省市区的统计数据并经过计量实证分析指出:民营经济工业总产值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该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会提高大约203元;民营经济工业增加值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该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会提高大约202元;城镇就业中民营经济就业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该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会提高大约518元。加快甘肃非公有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但是,对于甘肃来讲,在认识上还是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政府要切实认识到非公有制经济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彻底摆脱长期以来“一公独大”背景下养成的传统经济管理思维定势。经济实际上是一个多元化、多样化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类似,越是简单的生态系统就越脆弱,原生林与人工林的生存与发展状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自主、自有发展是公民的权利,也是企业等经济主体的权利。政府要相信市场,相信企业家才能。政府首要工作是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与条件,创造能赢利的机会和市场空间。

切实解决融资难问题资金问题是《若干意见》中涉及最多的内容,2004年8月份,甘肃省成立了“甘肃省中小企业信用与担保协会”,并已经开始了工作。切实解决非公有制经济融资难的问题,需要在信用担保体系、银政关系、融资方式创新、项目建设等方面进行统筹配套工作。

上一篇:西部农民看病难有望结束 下一篇:政策性金融的转型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