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探究

时间:2022-04-01 03:36:49

关于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探究

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生化报告。方法:在临床上从100例健康体检者采集静脉血各20mL,从血液标本采集的部位,时间,标本溶血,送检时间进行探讨。结果:标本采集的部位、时间以及标本溶血、送检时间等方面均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结论:为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应准确定位血液标本采集的标准,缩小误差,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率。

关键字:血液标本;检验结果;生化检验

在血液标本里,诸多因素皆能破坏红细胞,导致溶血现象的发生,进而影响生化检验的最终结果。因此对血液标本的采集的时机、出现溶血、放置时间、送检等每一个过程都要做到很好的防范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6月来院检查健康体检者共100例,每人20mL,分别采用一次性玻璃试管进行采集血液,置于常温下并从采集时机、采集部位以及标本溶血,送检时间等方面进行总分析探讨。

1.2实验方法

对10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静脉血采集,每人20mL。

1、容器的准备,必须准备一次性的玻璃试管,而且要保证试管的干燥与清洁。

2、抗凝剂有草酸钾、枸橼酸钠以及肝素等诸多类型,不一样的抗凝剂试管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检验血液的结果。所以,需要严格管理检验标本的抗凝剂。此处使用普通抗凝管。

3、各项临床生化指标可应用贝克曼CX,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

1.3采血结果

溶血标本和正常的标本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由表1结果显示,溶血后各项指标与正常无溶血指标比较,他们之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2 采血时间,部位及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

2.1采血时间

通常最佳采血时间为早上。季节变化常常影响人体指标,但是患有甲状腺并症的人冬天人体指标高于夏天的20%,冬天的25-羟基维生素D3低于夏天。洋地黄以及地高辛在输液以后的六小时至八小时后方可进行采集血液。而且,检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献血者饮食状况的影响,必须提前一天杜绝进食高热量与高脂肪的食物或者空腹的情况下对血糖以及血脂进行检验。同时,必须关注采集血液的时间,当采血的对象为疑似菌血症或者败血症,在实施培养时,患者发热或者发冷的时候为最佳时间,而且采集的时候要提前于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时间,入睡以后为检查微丝蚴的最好时间。采集的部位是耳垂上,在患者发热或者发冷的30分钟以前采集疟原虫检查标本是最佳的。在采集血标本以后,必须把检测时间控制在4个小时以内,或者保存标本的时候温度控制在低于4℃,时间最好低于8小时。不然就会因为外界环境的制约,在抗凝剂的作用下改变渗透压,从而造成其随着血细胞参数的变化而改变,延长时间以后,其增大。

2.2 采血量的影响

错误的采血量会导致不同的生化检验结果,较少的采血量会造成血液和抗凝剂的比例不协调,假如抗凝剂太少,血液太多,就会有凝血块产生在血浆采血器当中,最后影响到实验室生化检查,同时会对管道造成阻塞,器械遭到破坏。但是当具有较多抗凝剂以及较少血液的时候,也会明显影响生化检查的测定结果,提高数值,产生过高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浓度,破坏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破碎,导致不正确的血细胞计数结果。所以,准确的采血量是控制检验质量的关键前提。

2.3采血部位的影响

颈外静脉、头皮浅静脉、手背静脉、股静脉以及肘部静脉一般是临床采血的部位,对比各个部位的不一样采血方法,出现不同的结果。当采血的对象为重症监护病人时,首先要在静脉输液装置的对侧进行采血,绝对不允许在输液部位采血,需要避免采血与输液同时进行的不正确做法,这样能够杜绝输入的液体稀释血液。

3 讨论

诸多因素影响采血的结果以及其正确程度,结果受到不一样的采血方式和采血质量的影响,因此临床护士以及医师需要特别注意此问题。假如破坏了血标本检验,那么治疗以及诊断疾病的结果就受到影响。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里保存标本,由于其会受到降解微生物以及细胞的化学反应的影响以及改变,这样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就受到制约。因此保存标本的时间多少取决于检验项目。

结语

现在已大量使用真空采血管,然而使用的抗凝剂随着检验项目的不一样而不尽相同,结果的准确程度都会受到血液标本的凝固、溶血以及安放时间的影响。在进行采血的时候,不可以采用太紧的止血带,同时使用的时间不能太长,这一点至关重要。

一个检验结果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应准确定位血液标本采集的标准,缩小误差,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率。同时提高检验质量,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龚建武.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04)

[2] 林伟,荣墨克,孙志.采血方法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J].护理研究,2003,17(3):273-274.

[3] O'Kane MJ, Lynch PL, McGowan N.The development of a systemfor the reporting, classification and grading of quality failures in the clinicalbiochemistry laboratory[J].Ann Clin Biochem,2008,45(Pt 2):129-134.

上一篇:输血前检查血液传染病的必要性分析 下一篇: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