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时代”做自信父母

时间:2022-04-01 02:00:38

“焦虑时代”做自信父母

关于孩子的成长,我们实在太焦虑!

总有那么多的问题,等待一个标准答案:奶嘴选十字孔还是一字孔?奶瓶用塑料瓶还是玻璃瓶?纸尿裤哪一种更适用?进口奶源真的万无一失?辅食添加哪几种?

即使孩子吃饱穿好我们依然焦虑:微量元素要不要去查?现在补钙是不是晚了?几岁学外语最好?兴趣班几个才够?孩子打人怎么办?他爱说谎了?

今天,你焦虑了吗?

测试你的育儿焦虑度

文/张丽韵(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你是这样吗?

1.担心自己的孩子比不过别人?

2.当看到、听到、感到自己的孩子没有达到标准会着急?

3.会为小事紧张,如听说玻璃奶瓶好,而纠结用过塑料奶瓶。

4.受各种育儿理论影响,左右摇摆。

5.很少对孩子说“没关系,慢慢来”。

6.看到孩子害羞内向,担心他会被欺负?

7.急切地想让孩子学会一些东西,如说话、翻身、运动……

8.希望能给孩子最好的,如吃穿住行……

总是(2分) 有时(1分) 不是(0分)

12-16分:说明你的期望值过高,过于担忧孩子的各种情况,非常焦虑。

8-11分:说明你对孩子有部分担忧,注意不要发展成为焦虑。

0-7分:说明你对孩子比较放心,有信心成为称职的父母。

父母焦虑远比放任孩子更能破坏孩子的未来,因为伴随焦虑而来的过度控制,不仅会毁掉孩子的生活乐趣,还会毁坏他长大成人的能力,如自信、独立、忍耐力等。

过度焦虑的父母是失去自己人生目标的人,通常人们说到对孩子的担心时,他们是将自己对人生的恐惧转移到了孩子的身上。

——美国《First Thing》的执行主编戴维·米尔斯

是什么让你如此焦虑?

什么是育儿焦虑?育儿焦虑是父母意识中一个非常典型且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因子,主要体现在对孩子的饮食起居、生长发育、行为举止、衣着外貌、性格脾气、同伴关系、亲子关系等方面的一系列紧张不安和过分敏感,它与父母对孩子的过分关注密切相关。

养孩子,让你“步步惊心”

没知识没技术,焦虑!

小杨:孩子小小的,我总担心会拉断她的胳膊或小腿。医生说新生儿要做抚触操,之前我都是让月嫂给她做。邻居说,抚触操的按摩要讲究手法,穴位按坏就麻烦了。我真被吓死了,现在怎么看都觉得月嫂下手重。可是自己又做不来,真急死了。

食品不安全,焦虑!

Candy宝:现在食品不安全,所以宝宝出生到现在一直只喝进口矿泉水,奶粉也是托遍亲朋好友从国外背回来。我计划以后自己种菜、养鸡,来来保证宝宝的健康饮食。

发育慢,焦虑!

乐乐妈:乐乐总让我担心。刚出生时,人家说新生儿满月后体重会增长两三斤,乐乐却只长了一斤。5个月她牙齿才冒出两个小尖,我真担心她缺钙。人家孩子1岁多说话,乐乐却只会喊爸妈。终于2岁多说话了,可人家都已经会背唐诗、说英语了。我现在又开始烦恼怎样才能让她进好的幼儿园。

学知识,焦虑!

贝贝爸:有了儿子以后,我基本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心里总牵挂着他。虽然他现在6个月了,但每晚我都会下意识地醒来几次,检查一下他的被子有没有盖好。最让我焦虑的是家里那些琳琅满目的儿童书,虽然儿子太小还读不了什么,可我一看见别人推荐好书,就忍不住去买,就连四五岁儿童的书籍我都囤积了不少。

抓早教,焦虑!

藤井树:我的心病是早教,孩子1岁多的时候,我就开始让他上舞蹈、音乐和绘画刨意班。最近看到,有的孩子2岁多就能看懂英文绘本,还在博客上晒英文听说视频。看来我得抓紧孩子外语方面的学习了。

卫生习惯不好,焦虑!

羽爸:老人有些习惯实在不好,却又不太好说。有时候非把东西嚼碎了喂孩子,多不卫生,唉!

和老人观点不同,焦虑!

伊伊妈:矛盾的萌芽从产房开始。刚生产完,我还没有奶水,医生不让给孩子直接用奶嘴喝奶,发了一个特制的小吸管让孩子吸奶。可我睡醒一睁眼,婆婆嫌吸管费事,正偷偷给孩子用奶瓶喂奶。等回到家,矛盾更是多得数不清。婆婆总坚持老话,什么“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孩子怕捂不怕冻”。我真纠结:到底是坚持科学育儿,还是向婆婆的观念屈服?

教育失当,焦虑!

贝猪妈:前几个月,小猪被奶奶带回老家去,生活、卫生习惯什么的就不说了,光是学会骂脏话就让我头疼得不行,跟老人说多少遍也没用。

隔代养,焦虑“步步紧逼”

数据显示,中国约有50%的家庭隔代养育,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比例则高达70%~80%。在一项关于“育儿焦虑症”调查中,参加调查的1152名网友中,有超过八成父母认为自己正处于和有过育儿焦虑,其中四成人,存在因两代人育儿观念隔阂而产生的焦虑。

焦虑的根源在哪里?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焦虑通常由三种因素引起:生物学因素,如遗传、生理影响;心理因素,如认知、情绪等;社会因素。通常,育儿焦虑是伴随着孩子从出生到孕育而产生的,因此,生物学因素较罕见。那么,引起育儿焦虑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有哪些呢?

心理因素

初为父母,经验不足

很多父母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孩子哭闹不休会怀疑他患了很严重的疾病,可一旦他熟睡久些,又会害怕地摸摸他,看他是否还喘气。新手爸妈总担心自己知识不足、技能不熟而影响孩子。

教条养育,依赖书本

不少父母从备孕开始,就阅读大量的育儿书籍或参加各种培训班,对书本知识深信不疑,并身体力行地按规则实施养育方案。但懂得越多,越容易小题大作,越觉得孩子和标准不同。

不断攀比,不断焦虑

谈起宝贝,父母间总有许多共同话题。聊着聊着,问题就来了:张家孩子会这个,李家孩子会那个,偏偏自己孩子什么都不会,于是肾上腺素飙升起来。似乎只有孩子全面第一,父母才可安枕无忧。

一个极端,另一个极端

“70后”“80后”父母大多经历了自己父母望子成龙、考试激烈竞争的少年时代,由于不愿孩子再被应试教育所压迫,而强调培养孩子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这种培养却变相成为另一种望子成龙。

社会因素

政策法规里的无奈

独生子女政策使孩子成为几代人的焦点,更让年轻父母变得无法承担任何育儿风险。所以,孩子的所有问题都被放大。

隔代养,剪不断理还乱

城市里的年轻父母多为上班族,产假结束后妈妈也要投入工作,于是老人们责无旁贷地管理起第三代,于是代沟使养育变得紧张焦虑。

育儿课程五花八门

名目繁多的早教市场,良莠不齐的课程,让新手父母从孕期开始就难以抉择。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生产、喂养、上幼儿园、读小学……看起来是再正常不过的育儿链条,由于社会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出现教育资源不均衡,使父母和孩子一起面临巨大的竞争。

其实,你可以不焦虑

孩子其实很强大

孩子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娇弱,他有自我调节自我保护的生存本能。如果他吃不饱,他会哭闹,直到吃饱;如果没睡够,他一定会不管不顾,美美地睡去;如果他想探索,即便你包办好,他也会破坏掉,自己重建……所以,请放下无谓的担心,不要过分关注和替代。

不做育儿专家

生育是一项繁衍千年的本能。父母的技能会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你的情绪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宝贝,因此,虽然育儿经验不足,但快乐的父母带给宝贝的正面影响对他的成长更为有利。俗话说,三分养育,七分等待,你只需要顺其自然。

生长发育因人而异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各方面的发育会受到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同年龄段的他们身高胖瘦存在差别,长牙有早晚,动作发育的程度也参差不齐,或在某个方面发育超前,却在另一方面的发育有些滞后,这都是很正常的事。孩子各项本领的获得与后天的环境和训练关系极大,所以适当加强训练,孩子的进步会让你惊喜,焦虑尽消。

另外,育儿书刊、论坛网络上列出的各个年龄段宝贝的发展水平,只是研究人员经过对大量样本的研究、观察与测定得出的平均值,仅是个参考数值。孩子的发育超过参考值,不要沾沾自喜,落后于参考值,也无需忧心忡忡。

隔代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由老人带孩子的家庭,90%都曾有过或大或小的育儿观念冲突。有了冲突怎么办?应具体问题具体处理。应当客观地指出错误的观念和做法,前提是要老人感觉到你对老人辛苦带孩子的肯定和感激。对于老人正确的观点及时认可,不仅能增加彼此的感情,更能保持沟通的顺畅。

请将强大的内心力量传递给孩子

妈妈结束产假回归职场,孩子会经历人生第一次分离焦虑,这时孩子和父母承受的心理压力会急剧上升。贸然辞职并非理想选择,当务之急是尽快排除父母的焦虑心理,尤其不要让不良情绪影响到家庭氛围以及孩子的情绪。

和孩子分离时应面带微笑,果断跟孩子告别“妈妈去上班了”,回来时记得说一句“妈妈下班回来了”。小月龄宝宝虽然听不懂妈妈的话,但形成规律后,他会明白妈妈并没消失,只要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

切忌为避免孩子纠缠而偷偷离开,这样孩子会以为妈妈“丢”了,而一整天都处于恐惧状态。

心理专家给焦虑者的建议

焦虑发展严重就会变为病。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的状态,会引发高血压、冠心病、支气管哮喘、胃溃疡等疾病。另外,焦虑带来的高期望值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压力。若处理失当,易导致孩子抑郁、焦虑,与你的要求相抵触或有欺骗、撒谎等不良情绪反应。

如果你经常感到焦虑不安,那么请注意自我放松和调节。可以使用瑜伽冥想,端坐后,闭上双眼,然后下达指令:头部放松、颈部放松,直至四肢、手指、脚趾放松。运用意识的力量使自己全身放松,处在一个松和静的状态中,随着周身的放松,焦虑心理可以慢慢得到平缓。

严重焦虑会发展为抑郁症,产前抑郁和产后抑郁较为常见。由于它们常被忽视,也曾经发生过多起因抑郁引发的悲剧,因此,如果你患有较严重的焦虑症,应当及时向心理专家或医生进行咨询、治疗,逐渐消除引起焦虑的内心矛盾。病情严重时还应遵医嘱,服用抗焦虑药物。

做妈妈,谁没焦虑过?

韩国

孩子:悦悦

妈妈:李素

焦虑:补习班压力巨大

韩国孩子也跟中国孩子一样要上很多兴趣班。我曾和韩国同事讨论过这个问题,他们说孩子如果不去补习班就交不到朋友,因为同学们都去补习班,才有更多的共同话题。如果孩子不上就进不了他们的圈子。看看,够厉害吧!还好悦悦现在小,等她大一些,我就要开始焦虑补习班的事情了。

比利时

孩子:Audrey

妈妈:小叶

焦虑:蔬菜紧缺,吃不到豆腐

民以食为天,我总想给孩子多做点中国菜,让她从小适应中国口味,但这里肉类还算丰富,蔬菜种类却很少,尤其是绿叶莱,如青菜、蒜苗、韭菜、芥蓝之类都买不到。豆制品更像一个梦,想给自己和孩子磨点豆浆喝都不可能。

西班牙

孩子:蕾拉

妈妈:绚子

焦虑:政策有落差,育儿成本变高

政策变化太大也让人超级郁闷。2010年之前,不管是西班牙当地居民还是国外居民,只要是合法居留的,都享受一样的待遇,即生孩子后,可以得到2500欧元的一次性生育补助。因为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这两年一次性的生育补助给取消了,育儿成本一下变得很高。

编者后记:

生儿育女原本是个顺理成章的事情,现在却变得越来越难。其实,无论我们如何为你分析利弊权衡得失,都只是他山之石的经验谈。你需要有个人化的生命体验,换言之,你要过的终究还是自己这一关。为人父母的第一课,大约都是从自我的内心强大开始。为了孩子,每一位家长,请让你自己拥有无坚不摧、潜能无限的小宇宙。

上一篇:浅谈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布艺设计 下一篇:那些花儿 晶莹绽放